如皋水绘园

快乐老头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说,在如皋县城,有一座文人林园叫水绘园,一直未有机会前去参观,今逢夏初佳日,随俏乐一族,得以偿访园之夙愿,乃平生一件乐事也。</p><p class="ql-block"> 来到水绘园一睹芳容,果不其然,走进水绘园,园内美丽的景色处处吸引眼球,不愧是“天下名园”。</p><p class="ql-block"> 整个风景区由水绘园、水明楼等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中国如派盆景园、逸园等组成。</p><p class="ql-block"> 这个园林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使水绘园成为一座集自然景观、文人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被中国现代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名园”。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园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烟波玉亭、假山林木,处处是景。水绘园以水为贵、以水绘名,水竹弥漫,水绘意境,楼台映水,虚幻迷目,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水绘园是园中的景中名筑,始建于明朝末年,是“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栖隐之处,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几百年来这里传诵着“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这群建筑依水而座,古朴典雅,外面青砖黛瓦,里面红色亮丽,大小天井、厢房,由门廊相连,犹如迷宫,假山、花窗、木雕、砖刻、字画,处处表现文人之风雅。走进一看,确有“红楼梦”中大观园之势。这群建筑是由明末文人冒辟疆所筑,其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遍传人间,名园名姬,流为艳谈。</p><p class="ql-block"> 园宅的主人,冒襄,字辟疆,号巢民、朴巢、朴庵,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11~1693),如皋人。是明末清初大文学家,亦工书法。与侯方域、方以智、陈贞慧并称明末“四公子”。入清后隐居水绘园,专心创作,有许多诗集、著作传世。冒辟疆是文学奇才,十岁能赋诗,十四岁著《香俪园偶存》,董其昌为之作序,有“王勃、王维”再世之美誉。其风度翩翩,他与秦淮佳丽董小宛的爱情艳事传为美谈,使冒辟疆更负盛名。明亡,冒辟疆敝展功名,易园为庵,隐居水绘园中,诗书陶情,著作甚丰。有《朴巢诗文选》、《水绘园诗文集》、《六十年师友诗》、《寒碧孤吟》、《文同人集》等问世,而其著《影梅庵忆语》是冒辟疆悼念董小宛之美文,文中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被后世学者誉为“忆语体文字鼻祖”。蔡元培先生及诸多红学研究者考证其为《红楼梦》作者,(现在红楼梦作者标为曹雪芹,是胡适先生认定的)。他一腔忠义,伟人盛赞,毛泽东曾评价冒辟疆为“真正具有民族气节”之人,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退而终。</p><p class="ql-block"> 董小宛,名白,字青莲,1624年生,小冒辟疆13岁,是名门才女,曾在南京、苏州、扬州居住过,十九岁嫁冒辟疆。书上描写小宛是“天姿巧慧,容貌娟妍,针神曲圣、食谱、茶经莫不精晓”。今如皋董糖、贴绒等诸传统工艺皆为小宛首创。一日,小宛跟随有“东海秀影”之誉的冒辟疆游镇江北固、登金山时,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数千游人尾随两人,指为神仙。红学界对董小宛是《红楼梦》中林黛玉原型不存异议。清兵南下,冒辟疆携董小宛逃难至浙江,在海盐南北湖鸡笼山曾有“董小宛葬花处石碣”。辟疆和小宛在南逃时,履危九死,小宛不以身先,则愿以身后,说:“宁使兵得我则释君,君其问我于泉府耳!”中间智计百出,保全实多,事平,始得同归故里。清顺治八年,小宛以痨痒病卒,年方二十八岁,葬皋邑南郊影梅庵旁。</p><p class="ql-block"> 游园结束,经耳闻目睹水绘园的美景和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方敢举笔,记下园之史实,以飨微信群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