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索松村是个仅有不到200口人的小村,但是,这个美丽的小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它紧傍雅鲁藏布江,面对南迦巴瓦峰。汽车驶出“索松醉美酒店”,一路看去,各种商铺、饭店比比皆是,几层楼的酒店不在少数。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当地农牧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者加入。接送车司机是四川人,他的三个孩子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索性,他把爱人也接来了,在这里安了家。这里对外来人员有优惠政策,一个月七八千的工资,还可以正常退休。谈话间,他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他说,这里气候好,喝的都是雪山融水。山上分级修了蓄水池,一级级过滤,无污染。听着他的话,还真有点羡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边有个简易观景台,就在江岸上,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上得观景台,大家都把镜头对准对岸的南迦巴瓦峰。几天来,我们的旅行都绕不开南迦巴瓦峰,但是只有到了这里,才感觉南迦巴瓦峰终于成了观赏重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迦巴瓦峰号称“西藏众山之父”, 海拔7782米,是中国最美山峰,世界第28高峰。它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个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格萨尔王传》中“门岭一战”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但是它巨大的三角形峰体却因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又被称为“羞女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昨天刚下了雨,我们又出来的早,毫无意外地,镜头所及,也只是浓浓的云雾。越是看不到南峰“真面目”,越是举着手机不放下。南迦巴瓦峰,你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膜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脚下的雅鲁藏布江,却让你一览无余。它坦荡地敞开胸怀,或宽广,或狭窄,或波涛汹涌,或柔如丝带。这里处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附近,谷深崖高,但是,两岸缓坡处都已开出平整的田畴,红顶、蓝顶的房屋被碧绿的庄稼、金黄的油菜花以及苍翠的树木包围着,显示着当地独特的田园之美。试想: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两岸成千上万株桃花盛开,这时候,蓝天、白云、碧水、红花,被雄伟的南迦巴瓦峰自上而下连接起来,上下浑然一体,动与静结合,素朴与艳丽交织,雄壮与秀美相融。这是怎样的一种造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带着没看到南迦巴瓦峰的遗憾,我们前往大渡卡遗址公园。大渡卡遗址是昔日此地工布王首领的庄园城堡。工布王曾经是统治林芝、米林、工布江达三县的土王,传说最早的工布王是强大的吐蕃王朝的后裔。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这里仅留下几道断壁残垣,还可供人凭吊。不知再过多少年,这些土墙、石柱,定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历史也只能靠公园内的浮雕及文字说明来告示游人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当地民众则把这里视为圣地。在这些断壁残垣附近,挂着很多很多的五彩经幡,藏族同胞把他们的宗教信仰、美好的祝愿以及他们民族的文化,都通过悬挂经幡表达并传承下来。而作为普通游人的我,只能很肤浅地了解它,或者只是把它们当成一种风景来看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到大渡卡遗址公园是来探源的,因为它是大峡谷入口处地标,雅鲁藏布大峡谷起点就在这里。全长504.6米的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谷。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为2268米,核心地段平均深度为2673米,江面最宽处660米,逐渐收敛后最窄处仅仅35米。这样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怎么能不引起一众游人的好奇,进而去造访,去溯源呢?而这个源头,就在雅鲁藏布大峡谷零公里处,就在大渡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这里看大峡谷,江面开阔,波澜不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环顾四周,南岸山峰森林茂密,北岸山峰则较为光秃。这山、这水,组成一幅青绿山水的立体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等到乘车绕了几个圈,最大限度地下到谷底,到了亲水平台。在这里近距离感受雅鲁藏布江水流,波涛汹涌,澎湃激越,巨浪击岸,气势雄浑。再没有了从高处俯瞰时那种平静、温柔的感受,作为一条著名大河的气魄终于在这里展示无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这里也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点。时间已是上午,虽然雾气还没有完全消散,依然是遮遮掩掩,但南迦巴瓦峰还是终于露出了一点轮廓线,那种铁灰色的底色也显现出来。峰体坚挺的线条,瘦硬的形象,真的像刺向天空的长矛。我终于拍到了一幅较为满意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峡谷景区,有一棵千年老桑,据说有1450年历史。其整体形象尽显沧桑。但树干粗大,树冠宽广,树枝卯足了劲向周围延伸,这时,叶子还不显绿意,不过桑椹还不少。我们不能不为它的粗大、古老而啧啧称奇。其实,进藏以来,从八宿的然乌湖,到波密的大路旁,我们见到的古老而粗壮的树木可真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另有一桃树,从裂开的石缝中长出。桃花已谢,绿叶初萌。不知是桃树造就了石缝,还是石缝孕育了桃树。夹缝中生存下来,且枝繁叶茂,这样的情景让人联想到“情比石坚”,受到游人的追捧,更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置身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一山一水、一石一木,无不让人动情。就像一幅色调和谐、层次丰富的山水长卷,有着壮阔又不失幽美的意境。走着看着,我们又被另一处景致吸引了,这就是“佛掌”沙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强风口地段,因强风和水流的作用,河沙年复一年地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而其形似双手合十的佛掌,故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不过,人们还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沙丘下面有一个名为拉岗村的村庄,村里有一个打猎能手名叫德多。德多在一次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为了答谢救命之恩,龙女赠送给德多一面能够预示未来的神镜,并要求他必须保守秘密,否则他将会变成石头。后来,龙王计划用沙丘掩埋整个拉岗村。德多从神镜中得知此事后,便告知村民赶紧逃命。果然,德多因为泄露了秘密而变成了石头。村民安家后,新村改叫桑巴村,意为“秘密村”,以此纪念德多的救命之恩。我想:这样凄美的传说反映的是当地人对英雄的崇敬,对秘密的珍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站在观景台看佛掌沙丘,显然有些远,而且看起来有些单调。景区的规划设计者们也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景区内建了玻璃栈道,玻璃幕墙等。进入景区时还贴心地给您戴上鞋套,以防滑倒。即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进了景区,也会童心重启,玩个尽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天的游览接近尾声,这尾声却来的如此壮阔,那就是“江河汇流”之奇观。自古小河入大河,百川东到海,但对于我这个黄土高原出生并长大的孩子而言,今天看到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真的算是奇观了。对面的尼洋河清澈见底,而雅鲁藏布水流稍显浑浊,交汇之处,明显地出现了一道水痕。这情景让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黄海边上,那里黄河归大海又是怎样的波澜壮阔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晚,我们入住林芝盛德酒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