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洪崖洞</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的历史上,早在南宋彭大雅筑重庆城时,就有了洪崖门、千厮门、太平门。也就是说,如今的洪崖洞、千厮门、太平门这些地名已经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而洪崖门就得名于洪崖洞。从地形上看,临江门到千厮门之间是一道上下落差达五六十米的悬崖,靠临江门一段叫飞仙岩,靠千厮门一段就叫洪崖洞。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在洪崖门下面靠右的悬崖下有个洞,就是洪崖洞。洪崖洞的得名有几种说法,最传统的说法是因为这里的悬岩下的确有个大石洞,平日里有细水流下,形成小瀑布,那时水流清亮,环境葱绿,诗人们便为这一道美景取了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叫“洪崖滴翠”,更成古渝州八景之一流传了下来,而这个洪崖滴翠的“洪”字,据说是因为在暴雨之后水流量猛增,恰如山洪,形成的瀑布也更壮观,因此就得了个洪崖洞的名。据《元史》和《宋史》记载,彭大雅所筑的重庆城有洪崖、千厮、镇西、熏风、太平等五座城门。戴鼎筑重庆城,设置了十七座城门,在洪崖洞上设了一座闭门,取名为“洪崖门”。在冷兵器时代,要从洪崖洞那悬崖下攻进城来,几乎没有可能。门在崖上,易守难攻。洪崖门前临嘉陵江,左临临江门,右靠千厮门,地位相当重要,地形十分险峻。其实,重庆直到开埠前,城里人口一直不多,那时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林间渗出,沿大阳沟、会仙桥流到洪崖门附近,形成小瀑布,成为“洪崖滴翠”的迷人美景。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现在再也不可能看到那一道“洪崖滴翠”的景色了,不过,你若有心去细读相关的文章和古人的相关诗句,还是能从中体会到一些美妙情景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洪崖洞,重庆市民都非常熟悉,它作为目前重庆主城区的一处老山城人文景观,其特有的吊脚楼令中外游客痴迷。经过2005年改建后的洪崖洞,已成为了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沧白路旁,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总面积4.6万平方米,是“重庆市重点景观工程”和“AAA级重点旅游项目工程”,以拥有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而闻名,并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是游吊脚群楼、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的好去处。据悉,洪崖洞景区将再添一景、水、洞成一体的新景观,今后在洪崖洞现有的基础上,还会在嘉陵江上建设一座休闲水岸平台,使之与洪崖洞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山水相连的效果。据了解,拟建工程架空平台总长200.70米,宽度9.00-12.00米,高度为181.90米、182.20米,平台后方与已建洪崖洞护岸工程前沿平台衔接,平台面江一侧将设6处弧形观景平台。 工程建成后,游客可从洪崖洞直达江面,将彻底改变嘉陵江洪崖洞河段岸线景观,未来还将扩建风情集镇。水岸平台建成后,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将成为拥有“一态、三绝、四街、八景、一水岸”的全方位旅游景点。 “一态”指的是文化休闲业态,由餐饮休闲、文化休闲、运动休闲、购物休闲和旅游休闲等八部分构成。“三绝”指的是吊脚楼、集镇老街、巴文化。“四街”指的是纸盐河街、江畔酒吧街、天成巷巴渝风情街、洪崖洞盛宴美食街、城市阳台异域风情街。“八景”指的是洪崖滴翠、两江汇流、吊脚群楼、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中华火锅第一鼎、嘉陵夕照。“一水岸”即拟建的水岸观景平台。到那时,这里将成为“巴渝民俗风情集镇”,使之成为重庆城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之地。</p><p class="ql-block"> 说到纸盐河街,我手里的资料上有如下文字:虽然老“纸盐河巷”已经拆除,但是在洪崖洞景区,“纸盐河巷”的名字现在有了新的载体。民政部门决定重新启用纸盐河巷这个地名,改用“纸盐河街”这个名字。然而在过去,由于地势较低,这里多次被洪水淹没,吊脚楼里的居民也陆陆续续搬走。在上世纪末,“纸盐河巷”逐渐衰败破旧。但抗战时期,“纸盐河巷”聚集了纸码头、盐码头、猪毛街和大火巷的人气。那时候,纸盐河街的热闹程度不输给现在的洪崖洞,烟馆、茶馆、饭馆、旅馆应有尽有,白天,千手相拱;晚上,千盏明灯,的确也十分的繁华热闹。提起“纸盐河街”,或许即便是本地人,知晓的也不多。纸盐河街,又称纸盐河巷,位于洪崖洞外千厮门旁嘉陵江边,对河遥望江北巴县衙门,前后全长有五百余米。旧时是专门的纸码头和盐码头。抗日战争时期,纸码头、盐码头、猪毛街、大火巷合并为纸盐河街。那时,从现在朝天门三码头往嘉陵江上游码头无数,棉码头、盐码头、纸码头、砖码头、渡船码头等,嘉陵江上游、长江下游的不少船舶,都停泊在这一带。而千厮门外因临江一面有纸码头、盐码头,“纸盐河街”因此得名。当年重庆城吃的盐,用的纸,统统是从这个码头进来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以前,纸盐河街的热闹程度是绝不输给现在的洪崖洞的。</p><p class="ql-block"> 一一摘自我的《今古重庆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