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沂蒙山》(首创)</p><p class="ql-block"> ———经典歌曲欣赏</p><p class="ql-block"> (竹笛吹奏:kaobin)</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1507358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那家乡沂蒙山,高高的山峰入云端;泉水流不尽,松柏青万年”!……。一首地地道道的山东民歌——《我的家乡沂蒙山》,让人听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韵味,也给我们展示了革命老区“沂蒙山”的美丽风光!令人称赞,令人向往”。 </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沂蒙山》,是1962年就发表的一首“老歌”,由“朝中”、“左云”、“黄凌”作词,金西谱曲,歌曲取材于山东民歌,曲调清秀柔美,亲切纯朴,表达了“沂蒙山”革命老区人民翻身得解放,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豪感、幸福感,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先后有不少歌唱家都曾演唱过这首歌,特别是此后不少当代歌唱家,如彭丽媛、董文华、张也等也都演唱过,尤其彭丽媛那优美的演唱技巧和自带山东韵味的唱腔,更好的表达了歌曲的寓意,赋予这首老歌更有“时代特色”和“新的生命力”! </p> <p class="ql-block"> 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全面的展现了“山东革命老区“沂蒙山”人民的新生活、新变化、新发展、新面貌,新气象!充分表现了勤劳朴实的沂蒙老区人民丰收的喜悦和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可以说是与“井冈山”、“延安”同属“红色革命根据地”。地处“沂蒙山老区”的临沂,作为“山东解放区”的“首府”,素有“华东小延安”之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曾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我们党的不少领导人如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谷牧、罗炳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沂蒙老区”战斗、生活过,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迹!“红色沂蒙”,红光闪烁,光芒万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解放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为了支持前线,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带着千万家妇女自做的布鞋,支援前线的感人情景,“车轮滚滚上前线”,汇聚了感天动地的“沂蒙人民”巨大的力量!英雄的沂蒙人民,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把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表现出伟大的“牺牲精神”!我们永远铭记,</span>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巨大贡献!八百里沂蒙钟灵毓秀,可歌可泣;千里“支前”路上“红尘滚滚”,红旗飘飘!“沂蒙人民”的英雄事迹和永不退色的“沂蒙精神”,彪炳千秋,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尽管我自己的家乡并不是在“沂蒙山”,但也是属于“胶东革命老区”,每当听到《我的家乡沂蒙山》这首歌,就会觉得很亲切,很喜欢!我今天用竹笛吹奏这首歌,以表示对“沂蒙山”革命老区人民的崇敬,对“沂蒙山”老区人民和家乡亲友们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是“沂蒙山”的“歪头崮”,也可称之为“英雄的山脉”!</p><p class="ql-block"> 在“沂蒙山老区”这片神奇的红色土地上,曾经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在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这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一个个英雄的群体,锻造了可歌可泣的“沂蒙精神”!染红了“沂蒙山”这片美丽的热土!</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老歌《我的家乡沂蒙山》从起唱开始,就透视出对“沂蒙山”的自豪感,“沂蒙山”不仅仅是“红色老区”,也可以说得上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文化圣地”。</p><p class="ql-block"> “沂蒙山”是我国“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古青州“海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早在五千多年以前,就有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周朝起,蒙山被封国祭祀;春秋时,孔子也曾“登东山(蒙山),留下“圣人的足迹;尤其是唐宋以来,蒙山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还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北宋文学家苏轼也曾亲登蒙山,并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纵观历史多少历史人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沂蒙山”的确是“钟灵毓秀”,曾经孕育了诸如孔子弟子仲由、“算圣”刘洪、“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等贤圣人杰。沂蒙山真的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革命老区“沂蒙山”,是一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红色热土”,应该说是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兵学文化”、商城文化”于一体的““红色宝地”,且多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沂蒙文化”,成为山东革命老区“红色教育”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 歌唱家乡的歌声总是自豪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那家乡沂蒙山,高高的山峰入云端;泉水流不尽,松柏青万年;</p><p class="ql-block">梯呀田层层绿呀,水库银光闪;</p><p class="ql-block">哎嗨哟哎嗨嗨哎嗨衣哟”!</p> <p class="ql-block"> 赞颂家乡的歌声总是喜悦的:</p><p class="ql-block"> “映山红花处处开,牛羊成群绕山间;</p><p class="ql-block">我的那家乡多么好,山区的美景唱不完;</p><p class="ql-block">我的那家乡沂蒙山,果树成行粮满川;</p><p class="ql-block">苹果香千里,桃李压枝弯;</p><p class="ql-block">黄梨儿大呀,山楂红艳艳;</p><p class="ql-block">哎嗨哟哎嗨哎嗨衣哟”!</p> <p class="ql-block"> 夸奖家乡的歌声总是开心的:</p><p class="ql-block"> “金黄的麦穗长又长,大豆粒儿圆又圆;我的那家乡多富饶,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沂蒙山!哎嗨嗨衣哟,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沂蒙山”!</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沂蒙山》,“红色热土”天地宽!雄伟壮丽的“沂蒙山”,你是一座美丽的山、勤劳的山、丰收的山,英雄的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人换思想地换装,“红色热土”换新颜!革命老区“沂蒙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我的家乡沂蒙山》全景展现了“沂蒙人民”的新生活、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充分表现了勤劳朴实的“沂蒙人民”丰收的喜悦和与大自然斗争的伟大气魄,坚强的革命意志!</p> <p class="ql-block"> “新的时代”赋予革命老区以新的使命、新的变化,“沂蒙山”这片被英雄的鲜血染红了的热土永不退色;“沂蒙山”的“红色文化”感天动地;革命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磨练了“沂蒙人民”的顽强意志,升华了“沂蒙人民”的精神境界!今天,有“沂蒙精神”的感染和鼓励,“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沂蒙山”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撰:kaobi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