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4年前,一本书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中国开天辟地诞生了共产党,开创了百年新纪元。这本书,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 1920年春,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陈望道,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从上海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在简陋的屋子里,开始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母亲给他送来粽子,还特意加了一碟红糖水,让他蘸着吃。由于他太专心了,竟然把粽子错蘸了墨汁吃了,还浑然不觉。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见他满嘴墨汁,就笑着问他:“墨汁是什么味道?”此时陈望道才发现自己吃了墨汁,他就指着桌上的书稿幽默地对母亲说:“真理的味道是甜的”。</p><p class="ql-block"> 这就留下了共产党宣言翻译的一句名言。</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人谁能想到,《共产党宣言》这部伟大著作的中译本,居然诞生在一个破旧的柴房里、木板支起来的桌子上……</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终于完成了,陈望于6月底返回上海,交给陈独秀。陈独秀紧急安排印刷出版,第一版于8月份以“社会主义研究会”名义印刷出版1000册。由于校对疏漏,封面书名错印成“共党产宣言”,紧接着9月份第二版印刷才改正过来。</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共产党”这个名称,是由蔡和森起的。当时陈独秀叫社会党,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给老同学毛泽东写信提出应为“共产党”,毛泽东也认为这个名称更准确,于是经蔡和森、毛泽东提议,最终决定名称为“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宣言》出版后,陈独秀就在《新青年》杂志社组织学习,陈望道亲自讲课。当时听课的有22岁的刘少奇、16岁的任弼时,18岁的罗亦农、17岁的萧劲光……</p><p class="ql-block"> 从此,共产主义萌牙在中国发育成长,于第二年也就是1921年七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3人,其中就有指点江山文韬武略的毛泽东,代表全国各地50多名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有必要说明的是,共产党一大是7月23日召开,为什么将党的诞生纪念日定为7月1日?这是在延安时期确定的。因为三十年代上海中共中央机构遭到国民党严重破坏,档案丢失无存。到了延安时期,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就仅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了,他们只记得是7月,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于是经毛泽东提议,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直到解放后50年代才从苏联提供的档案资料里,重新恢复确认了一大的召开具体时间。</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本书给中国带来百年巨变的历史。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党员人数超过一亿,试看天下谁能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