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名姚仲瑛,湖南宝庆人。1921年10月出生于长沙。父親一生坎坷,命运多舛,饱经磨难。因家境清贫,只读到小学毕业便辍学了,但他聪明好学,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具备了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口才能力。他能说会道,多才多艺,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毛笔和钢筆书法都令人啧啧称道。诗、画、文、字、戏样样俱佳,真可谓是无师自通。</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值青春年少的父親义愤填膺,投笔从戎,加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六年的军旅生涯。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父亲回到家乡,在安江第一纺织厂工作。但因其黄埔军校的历史,他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受到冲击,1958年还被补划成“右派”,一夜之间成了人民的罪人,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中,父亲遭受了多重政治压迫和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全家人也受尽了人生的折磨。 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p><p class="ql-block"> 1978年拨乱反正,父亲终于摘掉了这顶使我们全家遭受不幸的“右派"帽子。右派改正后,父亲又重返安江纺织厂工作。1983年退休回邵阳定居。</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到2006年逝世这二十年,是父亲一生中最好的时光。父亲一生喜爱京剧,退休后,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京剧票友组成“银鬓剧社”,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生活非常充实。</p> <p class="ql-block"> 父亲天资聪颖,头脑灵活,且刻苦好学,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父亲尤其喜爱诗词歌赋,人到晚年,生活安定,心情舒畅,也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经常有感而发,呤诗作赋,抒怀言志。每逢国家大事,父亲都要赋诗填词,以示庆贺。儿女们生日或家有喜事,父亲也早早拟好诗稿并装裱相赠。台胞和戏友寿诞和乔迁,父亲都献诗撰联祝贺。父亲虽然年至耄耋,但仍然耳聪目明,眼不花,手不抖,一手漂亮的书法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1988年,父亲在年近古稀之时,担任邵阳市西区政协委员,并受聘为西区文史研究员。后又连任两届市政协委员,以耄耋之龄成为历届政协委员中年龄最大的政协委员。1998年,父亲担任邵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倾注心血,表现了一位黄埔老兵忠贞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直情系祖国统一的伟业,他自担任民革邵阳市委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以来,不顾年老体衰,始终坚持开展对外宣传、联络、接待工作,向台湾及海外亲友宣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鼓励他们为祖国大陆家乡建没献计出力,并经常在各类会议上作专题发言,义正辞严地强烈遣责台湾当局的台独活动,为祖国统一不遗余力,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发自内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党和人民对自已政治上的肯定和信任心存感激。因此,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忙得不亦乐乎,但心情很是愉悦。他曾说:“我是一位普通的公民,在我退休之后,年近八十能获此殊荣,感到自己这一輩子没有白过,这是国家和政府对我最大的精神鼓励。人不怕老,只怕不作为。我要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人民贡献毕生精力,死而后已。正如人们对他的赞誉“人生如歌夕阳红,丹心难写是精神。”这也是对父亲一生最好的总结。</p><p class="ql-block"> 因长期的奔波劳碌,生活不安定,父亲一直体弱多病,2006年年底,父亲因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不幸而坎坷的一生,享年85岁。</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遗照。</p> <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在黄埔军校。</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安江纺织厂工作时所摄。</p> <p class="ql-block">老年吋期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2003年,父亲在北京参加黄埔军校同学代表会。</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是父亲在他工作多年的邵阳市政协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和丈夫李龙和父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晚年在家中练习书法。</p> <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扮演秦香莲剧照。</p> <p class="ql-block">父亲晚年扮演宋士杰剧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题词,也是父亲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这十一张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是我1964年上山下乡时,父親特意為我书写的。这是父親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它们陪伴我度过了城步苗乡十四年艰苦的知青岁月。1978年,我们返城后又将诗稿带回了邵阳,至今已有六十一年。这是父親留给我珍贵的墨宝,饱含着父亲对女儿的拳拳爱心和殷切的期望!希望我的后代也能妥姜保管收藏!</p> <p class="ql-block"> 父亲酷爱读书,经常手不释卷。父亲看书时,有作笔记的习惯,喜欢摘录名人警句,处世箴言。工整美观的绳头小楷,令我们后輩自叹不如!以下是父亲笔记本上抄写的诗词歌赋及文章的篇章段落。</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近年来书錄的父亲的部分诗词对联。</p> <p class="ql-block"> 以上书法作品是本人所書写的父亲姚仲瑛先生晚年的部分诗词对联。这些诗词是父亲晚年在担任邵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和邵阳市政协委员时期,工作和生活的写照,凝注了父親多年的心血。我把这些诗词对联收录書写,制作成美篇,意在将父親的宝贵遗作珍藏保存下来,留给子孙后代,以志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