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庆乐随笔。读《散文艺术论》有感。某日偶然看到陕西省作家柏峰新作《散文艺术论》由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打开书,浏览目录,作者仿佛带领我们走进散文大观园。</p><p class="ql-block">该书是贯穿我国古典散文、现当代散文以及外国散文的艺术研究性著作,分为五章。第一章:散文艺术探索,共有11节。第二章:中国古典散文,共有5节。第三章:中国现代散文,共有6节。第四章:中国当代散文,共有2节。第五章:外国散文,共有6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今中外散文艺术,对百花齐放的散文艺术作了精彩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柏峰简介:1957年生、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大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课程结业。陕西省渭南市教育研究所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渭南市政协常委。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 著有散文集《野涧散墨》,《枫窗新月》,《月在东篱》,《柔软的心灵:我的美丽古典书事》,《归梦绕家山》等;评论集《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论中国散文精神》等,校注古典长篇小说《鬼话连篇录(何典)校注》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阅读教材及散文年刊。著有语文研究专著《文本学与语文阅读教学》等著作十余部及发表研究论文约15万余字。</p> <p class="ql-block">读作者的序,我感觉作者对散文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脉络清晰,高屋建瓴,发现问题,一语中的,正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言:“从我国目前的散文发展现状来看,散文艺术的审美形态已显固化,限制了散文作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描写,局限于社会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细部刻画,而不敢涉足于大题材的掘进,这其实是散文的衰退。这个衰退从唐宋时期开始,一直蔓延到现在。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几乎很少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一个艺术‘徘徊’的现象。而要打破这个现象,则需要散文作家一是回归到古典散文时代,尤其是先秦、两汉时代,努力展示散文的磅礴气象和反映社会现实,呼唤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二是突破长久以来散文形成的‘狭小’艺术格局,通过‘破界’和‘融合’寻求突破方向,努力将散文向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渗透,不断吸纳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打破既定的审美形态,呈现出新的艺术发展趋向。基于此,有必要全面地研究和书写两千多年来的散文演变和发展史。”</p><p class="ql-block">对于作者对散文的发展精彩论述有二点印象深刻,一是在科举时代,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传统士子的事业模式。晚清废科举后,出洋留学转而成为知识分子新的仕途捷径。由于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等从日本回国;胡适、梁实秋等人从美国回国;徐志摩、陈西滢从英国回国),带进了异域的新思潮,与古老的中国文化相撞击相融合,推动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繁荣与发展。二是散文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是‘言志’还是‘言情’,在冲破文言文‘语言的牢笼’后,必然要释放出新的活力,展示新的风貌。散文虽然形成了第一次兴盛,但是还隐伏着危机:这就是散文的操练,基本上属于精英知识分子,而大众的散文尚未发育起来。这种危机在以后的散文发展历程中就暴露了出来,影响散文持续地繁荣与发展。但是,无论怎样说,这一时代的散文是大家迭出、星光灿烂,照亮了中国散文发展的历程,并为当代散文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纵观全书,除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外,《散文艺术论》还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作者语言生动,深入浅出,使得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就能领略到散文艺术的魅力。其次,对女性散文予以关注和很高的评价。在论述了冰心、庐隐、苏雪林、张爱玲等11位现代女作家的散文后,在结语中对她们的散文予以高度评价。柏峰长期致力于散文研究,学养深厚,此前曾有《论中国散文精神》论集问世,同时,他也写作散文,出版10余部散文集。因此,他的这部著作,既有理性的阐述,也有对散文艺术的切身体验,两者交融于一体,论述流畅而不乏新见。此外,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精彩的引用和点评,使得整部作品更加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p> <p class="ql-block">最后还是引用网上的专家评论,作为今天的美篇结束语——</p><p class="ql-block">郭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近日,陕西省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柏峰新作《散文艺术论》由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发行。《散文艺术论》分为散文艺术探索、中国古典散文、中国现当代散文及外国散文研究等五章,共约31万余字。该书立足于当前散文的发展实践,探索散文艺术。对我国古典散文,侧重从散文发展的主要文体来论述;对现当代散文,着重分析重要作家的作品;还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外国散文。该书属于比较宏观和贯穿性的研究与论述,为新时代散文发展提供了艺术经验与史料。 </p><p class="ql-block"> 文学评论家李炳银认为,《散文艺术论》结合国外散文的表现,在纵横交叉论证的过程中,对中国散文的历史传统与现实表现,给予了认真仔细的追踪研究。在比较分析中做出理论评判与界定,许多观点具有启示意义。这是一部对学者认识把握散文,作家实践散文创作非常有益的参考著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