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革命的“丑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红二代丑续的传奇身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b></p><p class="ql-block"><b>丑子冈,毛主席让女儿李敏叫她“丑妈妈”。原坦克21团副政委丑续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坦克6师21团副政委丑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104周年诞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921年7月1日建党,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8年,共计1万多天。根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可以查到姓名牺牲的共产党员,有370多万。就是说,在这1万多天里,每天有370名共产党员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年代,距今不过百余年。推行市场化以来,学校教育在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干扰下,有意淡化、抹黑、歪曲共产党闹革命的伟大意义,明枪暗箭地诋毁伟大领袖和革命先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很陌生、甚至让许多人很恐惧。但是,做为出生在新中国的一代人,决不能忘记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牺牲的革命先烈们。忘记了他们,不仅仅是对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革命的背叛,也是对我们的革命父辈最大的不尊不敬不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在我们一代人的心里变得遥远模糊时,另一拨同龄人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亢奋、大张旗鼓地纪念宣传他们的父辈和他们的家人。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孙子和辽宁大地主周扒皮的外孙子,不远千里相会,两人热烈拥抱合影:“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张灵甫的儿子携一众台湾国军后代在孟良崮战役旧址大肆纪念被解放军击毙的张灵甫,为他变相招魂。粟裕大将的儿子粟戎生将军得知消息后给山东有关部门写信,气愤地发问:“难道我父亲他们打错了吗!”2019年,台湾艺人秦汉为他父亲孙元良站台,共青团直接怒怼:“民族败类,何足纪念!”就是这个国军将领孙元良,抗战无功,围剿红军打先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偏安一隅的许多国民党后人,从骨子里对共产党的胜利还是不服输,不服气,也不想服从领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这代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红利的人,还记得几位革命先驱者的名字?今天的高楼大厦下面,掩埋了多少有名、无名的烈士尸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们享有的一切红利,都源于那370多万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他们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一次性地献给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我们有今天的好日子,是我们把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红利分享了而已。有的人甚至是挥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这代人,会感谢带领我们上山摘桃子的人,但我们更感恩在血雨腥风中栽下一棵棵桃树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大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拜佛,一定要拜真佛。否则,没能到西天取得真经,却被魔鬼打入十八层地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多年,共产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不仅仅是让人民吃饱穿好,让农民又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只是中国共产党的初级目标。如果认为这就是理想的终点,那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曲解或误解。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有更伟大的胸怀和更伟大的理想。共产党要用革命实践和经济建设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富中国、强中国。不是今天的资本家变好了,而是社会主义提前到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些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肉体虽然湮没在了历史的尘烟中,但他们的精神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在我们熟悉的人中,在我们熟悉的人的前辈成员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依然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所熟悉的红二代丑续叔叔(原坦克6师21团副政委)的父亲母亲,就是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优秀共产党员。丑续的生父余家永是370多万牺牲的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他的母亲就是毛主席让李敏叫“丑妈妈”的延安保育院院长丑子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拂去岁月的风尘,打开历史的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用最普通的文字,探寻红二代丑续的传奇身世,讲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母亲的革命经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革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北京卫视播出了40集电视连续剧<啊摇篮>。由海青扮演的剧中女主角丑子冈,就是丑续的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续的传奇身世,要从他父亲母亲的革命经历说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1905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人家。不幸的是幼年丧父,出生不久父亲就去逝了。丑子冈的母亲(丑续的外婆)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丑子冈和她的哥哥(丑续的舅舅)。丑子冈的母亲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家庭妇女。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自己的一双儿女读书识字。丑子冈有幸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识文断字的女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家庭生活实在太窘迫了,丑子冈只读完了小学就辍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6年,丑子冈用所学到的知识,报名参加了北伐军在长沙开设的护士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她随同哥哥所在的北伐军第2军,从湖南东部出发,向江西西部进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江西清江县城被第2军攻占后,丑子冈从后方医院调到政治部任宣传委员。她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又有文化底子。在一次宣传活动中,遇上了江西第五师范学校的中共党员学生余家永(丑续生父)。两个人因工作关系经常接触,且互相爱慕,互相欣赏,很快两个人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共特派员陈毅的支持帮助下,两个人结为革命伉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结婚时,余家永任中共清江县委总工会委员长,革命身份明确。为了妹妹的安全,丑子冈的哥哥(国民党党员,时任江西省财政厅科员)死活都不同意妹妹的婚事。反复劝说无果,他不顾自己身份,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但丑子冈不为哥哥的劝阻所动,婚后毅然决然地跟随丈夫余家永走上了革命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幸福甜蜜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在怀第二胎(丑续)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曾经北伐革命烈火熊熊燃烧的广大地区,瞬时笼罩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残酷无情地砍向公开的和密秘的共产党员的头上。时任江西樟树县党支部书记的余家永,不幸被国民党逮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眼看妹妹也要受连累,丑子冈的哥哥出面,把将要临产的妹妹强行接走,从而保住了母子的性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家永被捕后,受尽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铁骨铮铮。1927年10月,余家永在丑子冈分娩的前三天,被国民党反动派在南昌顺化门外杀害,还把他的人头悬挂在南昌城城墙上公开示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丑子冈才22岁,而她将要出生的孩子却永远没有了父亲。由于丈夫牺牲的太突然,死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悬头示众,精神受到突然极大的刺激,丑子冈精神失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家永牺牲三天后,丑续出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余家永的弟弟(丑续的叔叔)得知嫂子的情况后,将她们母子接回江西老家,在公婆的悉心照料下,丑子冈的精神慢慢恢复正常。为了继承丈夫的革命遗志,丑子冈的大儿子(丑续的哥哥)叫余继,二儿子便随母姓叫丑续,寓意“继续”革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上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在公婆家养病期间,余家永的弟弟到上海去谋生,待稳定下来之后,便将嫂子和两个侄子接到上海。在上海,丑子冈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生活的很辛苦。那段时间里,余家永的堂弟余家宏给予她们母子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余家宏是复旦大学的进步学生,经常给嫂子带一些革命书刋,还让她接触大学生和工人朋友。丑子冈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彻底从亡夫的悲痛中走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利用自己所学的护士专长,为周围贫苦老百姓看病、打针,当“赤脚医生”。还经常到附近的工人夜校当义工,给工人朋友们讲文化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8年,丑子冈带着两个儿子在上海生活已经10年。这一年,在中共早期革命家陈少敏的介绍下,丑子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少敏(1902—1977.12.14),中共早期杰出的女性革命家。原名孙肇修,山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范于村人。1927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曾称赞她是“白区的红心女战士,无产阶级的贤妻良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她还是一名杰出的女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敏曾是中共第七届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纺织工会第一任主席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在陈少敏介绍下入党后,于1938年,带着两个儿子,奔赴延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延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带着两个十多岁的儿子,辗转3千多里路到了延安。到延安后,丑续哥俩就被送到延安保育院小学(简称保小)上学。这一年,丑续11岁,他的学生时代和革命履历同时从这一年开始起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到了延安后,她原本想到抗大学习,之后上前线打鬼子。但因组织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他被直接分配了工作。先是到陕甘宁边区保育委员会当干事,后又调到中央疗养所和医院当护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担任中央卫生部部长被誉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曾向毛主席提了一个建议。许多八路军将领在前线作战,没有机会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年幼的子女及一些革命烈士后代,都寄养在农村老乡家里。但老乡们的生活也很艰苦,加之卫生医疗等条件的限制,无法精心照料看护他们,有些孩子不幸早夭。这既不能让在前线的八路军将领集中精力打鬼子,也让那些留下遗孤的烈士们难以安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傅连暲向毛主席提议建立一个保育院,统一收留照顾好这些孩子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主席觉得这个建议很好,非常赞同。因为他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也是同样境遇,寄养在老乡家里。于是,很快中央托儿所就成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建一个托儿所谈何容易,除了必备的硬件,所长人选也非常关键。带一群孩子,有的甚至还不会说话、走路,不像在前线带兵打仗,靠勇敢和作战经验就能打胜仗。所长必须有一定的医护知识,有爱心,心要细,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能苦了孩子。当毛主席问傅连暲谁来当托儿所所长,傅连暲毫不犹豫地回答:“丑子冈!”</span></p> <p class="ql-block"><b>右丑子冈,中傅连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傅连暲找丑子冈谈话争求她的意见时,丑子冈没有任何推辞就同意了。她说:“是党把我从苦海里救了出来,党叫我干啥就干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组织的这一决定,让“丑妈妈”的称呼一直伴随她走到生命的尽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中央办公厅的帮助下,1940年秋,延安中央托儿所成立了。一切从零开始,挨着山坡一溜6间窑洞,就是托儿所的全部家产。首批入托的孩子仅有7名: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毛娇娇(李敏)、著名革命家李维汉的儿子罗小金(李铁映)、“长征四老”之一谢觉哉的女儿谢定定、王首道的女儿王苏云、傅连暲的女儿傅维芳,还有中宣部部长陈正人的儿子小胖,还有2岁了还不会坐的贾达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这些孩子们都很小,有的还吃奶,李敏和李铁映算大一点的,也才4岁。托儿所从所长到炊事员总共才七八个人,工作量大,条件差,非常辛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丑子冈的带领下,克服了许多困难,托儿所很快走上了正轨。不久,刘伯承师长(129师师长)的一对儿女刘太行和刘华北,邓小平政委(129师政委)的女儿邓林,左权(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女儿左太北,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等,都送到了托儿所。为了照顾好这些“名门之后”,中央又派了几名素质较高的同志到托儿所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了1942年年初,托儿所的孩子增加了很多。丑子冈又跑前跑后,精心设计,亲自组织施工,一所新的托儿所建成了。一座大院子里,儿童宿舍、儿童活动室、厨房、洗澡房、办公室、会客室、厕所等一应俱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日军的封锁,延安的生活物资非常紧缺匮乏。当在香港的宋庆龄先生得知延安托儿所的困难后,便施以援手。她联系美国洛杉矶的一些爱国华侨募捐了一批生活用品送到延安,解决了托儿所的许多困难。为了答谢这些爱国华侨,延安中央托儿所又被命名为洛杉矶托儿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虽然是托儿所所长,但她既做领导,又当保育员。从接待八路军首长探望孩子,到做饭,帮孩子洗头洗澡,带孩子玩游戏,教孩子唱歌、识字,每天晚上提着马灯查房等等,都事必躬亲。她是托儿所除了值班外睡的最晚的。她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就是她自己的孩子也不搞半点特殊。因为她知道,照看好这些孩子,在抗日前线指挥作战的将领们就能放心打仗,中央首长也能放心地思考抗战大事。后方无忧,前方才能多打胜仗。一次,毛主席到托儿所参观,很是满意,并夸赞“丑子冈是做了无米之炊的好媳妇”。</span></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和托儿所的孩子们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丑子冈与刘伯承合影。</b></p> <p class="ql-block"><b>丑子冈和托儿所的孩子们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7年,胡宗南向延安发起了进攻。洛杉矶托儿所不得不紧急转移。90多个孩子,大部分都还不会走路,有的还要抱着喂奶。丑子冈要求托儿所全体人员,即使自己牺牲,也要保证孩子们的生命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一场举世无双的孩子们的“长征”开始了,整个转移过程堪称世界托儿所史上的伟大奇迹。几十头毛驴驮着90多个孩子,全体保育员加2名男警卫战士,从延安出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路上两次遇到敌军空袭轰炸,几次险些与国民党军遭遇。在一次夜间穿过敌军封锁线时,竟能听见敌军士兵睡觉打呼噜的声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预防敌军空袭,大部分时间只能夜间行军。十多位保育员和2名警卫战士,牵着“毛驴背上的托儿所”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稍不留神,就会连人带驴滚下山底,驴死人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路上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历时一年多,行程1200多里,90多名孩子在整个“长征”途中无一伤亡,全部安全抵达目的地——河北平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敌人封锁,夜行晓宿,90多名中央领导、解放军将领及烈士遗孤,坐在驴背上的摇篮里,穿山越岭,遇水过河。400个日日夜夜,十多位保育员在丑子冈带领下,用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精神和一双女人的脚,走完了1200多里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把90多名“红色种子”完好无损地交给了党中央。</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北京</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4月,丑子冈从河北平山先行到达北京,为洛杉矶托儿所进京选址。最后确定在万寿寺新建一所托儿所,这就是著名的万寿寺幼儿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中国成立后,丑子冈一直担任万寿寺幼儿园园长,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任园长期间,丑子冈有多次改行或提升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她太爱这些孩子了,看着从躺在襁褓里到学会唱歌识字的孩子们,她的心里比看见自己的孩子长大还快乐。她和孩子们的关系,不仅仅是园长和儿童的关系,更像是母子关系。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心里,她是最可敬可爱的“丑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进京后,幼儿园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安保工作也更加完善。但丑子冈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习惯,每天晚上坚持半夜查铺。从延安到北京,坚持了20余年。她艰苦朴素,乐于助人,不图物质享受,不争名利地位,工作起来就像“拼命三郎”。常年累月,总是穿着洗的发白的旧军衣。出去办事开会,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大半生都生活在条件恶劣危险的战争环境中,被毛主席夸赞的“巧媳妇”,战友们眼里风风火火的“辣妹子”,孩子们心里的“丑妈妈”,积劳成疾,不幸身患癌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2月,她病倒了。组织上让她放下一切工作,安心住院治病。幼儿园党委赵书记来探望她时,她对赵书记说:“我的病治不好了,别再浪费国家的钱了。我只有一个请求,死后不要火化,把遗体交给医学院,让他们解剖、研究。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离开人世后做的最后一点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b>丑子冈全家福。</b></p><p class="ql-block"><b>右余继,中丑续,左丑松亮(丑续同母异父妹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渐消瘦的丑子冈,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便对守护在病床边的儿女交待了最后的遗嘱:“第一,把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交给园党委,这是我最后一次交党费;第二,我的后事从简,别给国家添负担;第三,我的箱子里还有一套旧军装,找人翻新一下,我想穿着它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完母亲的话,大儿子忍不住哭出声,哽咽着说:“妈,您交待的事我们都照办。但最后一条,我实再不能同意,绝不能让您穿着旧衣服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耐心地给儿子讲道理,最后说服了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那套陪伴她多年的旧军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新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3月2日,丑子冈永远地离开了她深爱的孩子们,享年58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身旧军装穿在她的遗体上,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永恒的美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她的告别仪式上,多位中央领导同志送来了花圈,周恩来总理还专门为她题写了挽联。最让人感动的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百个儿童嘴里不停地叫着“丑妈妈、丑妈妈”,为她送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子冈,出生于湘江畔,长眠在北京城。22岁守寡,独自带着她和丈夫余家永烈士的两个儿子:余继、丑续。出江西、到上海、奔延安、转平山、进北京,只为了继续革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双穿布鞋的脚走完了革命的一生;一声声“丑妈妈”喊着为她最后送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丑妈妈”姓丑,但人不丑。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一名美丽的女共产党员。在她矮小的身躯里,住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代造英雄。什么样的时代,就造就什么样的英雄。革命的“丑妈妈”,是属于那个革命时代的无名英雄。她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只写下了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党员—丑子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104周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谨以此篇纪念革命的“丑妈妈”丑子冈诞辰120周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6月30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京东草房书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b style="font-size:18px;">※敬请关注下篇<丑续叔叔来了——红二代丑续的传奇人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丑松亮回忆母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