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

郭东平

<p class="ql-block">我 的 先 生</p><p class="ql-block"> 文/郭东平</p><p class="ql-block"> 2018.4.8 </p><p class="ql-block"> 偶遇老先生是2017年苹果成熟的季节,父亲喊我回去采摘苹果,从果园回家的路上他从我身边走过,头发稀松花白,佝偻的身躯,步履蹒跚,岁月留给先生的只有苍桑和摧残。从背影中我看到了先生人生的磨难,我返身追了过去,对于我先生早已没有了一丝的印象,但对于先生却让我一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从十岁外出求学到今天成家立业已步入四十;三十多年来也去拜见过先生几次,可近十多年来忙于生计,忙于工作,和先生见面的次数就少了很多。这次偶遇让我真切的感觉到先生老了,搀扶着先生一起慢行,得知先生已经八十三岁高寿时,留给我的只有感叹。“岁月如梭催人老,当年青年变老年”。</p><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处的先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记得当时我刚上三年级,因为当时社会相对落后,我还在复式班上学,先生教“国学”,当时最佩服先生的是,先生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和粉笔字。每天先生都会给我们布置毛笔书法作业。手把手的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对学生的握笔、笔顺,先生都要求相当严格。写好大字后还要用小字笔在田字格上写满小笔字。“横平、竖直、点像桃、撇像刀”,时至今日先生教给我们写字的口决历历在目,深刻在心。</p><p class="ql-block"> 每次大字作业交上去的时候都充满了祈待,祈待大字作业发下来的时候,能有更多被先生用红笔圈起来的大字,圈的越多说明字写的越好,最大的快乐是可以在同学们中间炫耀一阵子了。先生特别严励,很少表扬学生,对基本功的要求更是十分苛刻,精益求精。先生每次写毛笔字的时候握笔的掌心一直握着一个鸡蛋,他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锻炼自己的书写功力,并且将这种严苛的要求用于对我们的教育上,现在想来,先生那横平竖直的字迹就像先生的做人一样堂堂正正,坚毅刚强。</p><p class="ql-block"> 从学写毛笔字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精神,刚正不阿、敢于挑战、永不底头的挑战精神,这让我在后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占得先机。记得有一次,我在写毛笔字,先生突然出现在我的身后,顺势轻轻一提,毛笔就到了先生的手中,接下来就是严励的惩罚,先生说:笔都拿不住怎么写字,将来又如何做事,怎么做人?我的手被先生用戒尺打的红肿,对我的惩戒在学生中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虽然这件事过去了三十多年,但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扎下了根,从此以后,无论干什么事情我都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也正是这次教训让我明白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含义;我爱先生,敬重先生,就像先生爱我一样。</p><p class="ql-block"> 2016年5月对于已经86岁高龄的先生来说是人生最悲痛的一月,时年54岁的独子去果园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两个还未成家立业的孙子和50余岁的儿媳。从63岁丧妻到82岁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痛彻心扉。所有人都在担心先生会经受不住这么残酷的打击,然而先生却异常坚强的挺了过来。2017年年未的时候给大孙子娶了媳妇,用先生的话说,这也算是对儿子有个交待了。儿子去世快两年了,先生本来就佝偻的身躯更加弯曲,头上几乎可以数的清的白发杂乱无章。但先生那股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心劲”深深的打动了我。他说:再努力一把,再活上几年给小孙子娶个媳妇,他就可以歇歇了,现在还不能死,还要坚强的活着……</p><p class="ql-block"> 先生的背影远去了,消失在我模糊的泪光中,从那模糊的背影中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先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善良的种子、正义的种子、不屈的种子。虽然他不是改变我命运的那个人,但他是影响我人生轨迹的那个人。我只有默默的祝愿,愿先生余生安康,颐享天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