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简称“埃及”,首都开罗,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濒地中海。北部沿海属地中海型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由平原、河谷和高原组成,主要资源是油气资源及铁矿等。总面积100014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2900千米,全国划分为27个省。截至2024年6月,埃及总人口约1.06亿,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东方哈姆族,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p><p class="ql-block">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历了早王国、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王朝时期。至新王国生产力显著提高,开始对外扩张,成为军事帝国。后王朝时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641年,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逐渐阿拉伯化,成为伊斯兰教重要中心。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2月28日,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1953年6月18日,成立埃及共和国。1971年9月1日,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p><p class="ql-block">埃及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是非洲联盟成员国,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2021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为3855.8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英文:Ancient Egypt;别名:古代埃及),是五大文明发源地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p><p class="ql-block">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p><p class="ql-block">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含0至第32王朝)。</p><p class="ql-block">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p><p class="ql-block">埃及是世界古国之一,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今中东地区),横跨亚非两洲,其西奈半岛位于亚洲地区。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殖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人类历史上尼罗河是文明的化身,在世人心目中埃及文明总是和尼罗河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埃及古猿,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距今约2800~2600万年之间。埃及法尤姆的直立人生活反映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按照解剖学分类,古代埃及人与今天的埃及人,以及整个北非、阿拉伯地区的人一样,是以“高加索特征”为主,“尼格罗特征”为副,而且多样性很强的人群。不同个体、不同地域之间的尼格罗特征强度不同,比如从下埃及往南走,经过上埃及,一直到今天苏丹北部的努比亚,会发现“高加索特征”越来越淡,“尼格罗特征”越来越明显。</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获取的三例不同时期木乃伊(公元前2000~公元30年)样本中获得的3组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阵列和90个线粒体基因组对比分析,这三人Y染色体单倍群分别为中东常见的J系和北非常见的E系,分别是J(mt-J1d),J(mt-M1a1),E1b1b1a1b2(mt-U6a2),古埃及人种和现代的埃及人种在基因序列比对上完全一致,都是E J,几乎没变,所有这三个埃及古代样本组都在超过3000年的时间跨度内保证了基因连续性。</p> <p class="ql-block">距今约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和村落,进行农业畜牧业的生产活动。距今750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出现了早期城市,并开始使用青铜器,为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一王朝:公元前3150年—2850年。世界上赫赫大名的帝王中,古埃及的那尔迈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埃及是世界古国之一,而那尔迈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从那尔迈到卡,第一王朝共有八位国王。</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国王。古王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古王国时期建筑、艺术、科技取得惊人进步的基础,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这些成为可能。</p> <p class="ql-block">中央政府重要性的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被法老承认土地拥有权并供养的官吏和书吏阶层。国王也会将土地用于修建陵寝或赠与地方神庙以保证死后对自己的崇拜。这样的五个世纪的封建统治逐渐削弱了国王的经济实力,到古王国后期,国王已经无力维持庞大的中央机构。国王的权力下降了,地方统治者随即开始挑战国王的威严。再加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严重干旱,最终导致国家陷入被称为“第一中间期”的长达140多年的饥饿和动荡之中。</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左赛尔(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医圣兼学者的伊姆霍特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都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国王左塞尔统治时期对西奈半岛发起了数次远征行动,并征服了当地的民族;他还派出人员前往此处开采绿松石和铜等矿产。</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前2494年。</p><p class="ql-block">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国王。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内夫卢、胡夫和哈夫拉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第四王朝是古埃及历史古王国时期第二个王朝,古埃及文明在这一时代达到空前的高度,例如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这个时代的胡夫法老建造的。因此第四王朝被认为是古埃及的“荣誉时代”。</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前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国王。最著名的是萨胡拉(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萨胡拉是乌瑟卡夫和Khentkaues I的长子,在位15年,他开凿了连同地中海和红海的Bubasti运河,并建立了庞大的舰队。扩张疆域。</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从特提(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力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p> <p class="ql-block">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81—前2040年。古王国后期中央政府崩溃后,政府已经无法维护经济稳定,接着发生的食品短缺和政治辩论升级为饥荒和小规模内战。尽管存在难题,但地方统治者不再对国王进贡,而利用新获的独立维护各省的繁荣。一旦掌握了自己的资源,各省经济上变得更加富足,在创作力爆发之际,各省的艺术家继承和调整了古王国时期服务于王权的文化主旨,书吏们发展和丰富了文学的风格,表现出这一时期的创造力和乐观。</p> <p class="ql-block">从对国王的效忠中解脱后,地方统治者开始互相争夺领土和权力。到公元前2160年,耶拉孔波利斯(Hierakonpolis)的统治者统一了下埃及,而底比斯的因提夫家族统一了上埃及。因提夫家族不断在北方扩张势力,南北朝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约公元前2055年,底比斯军在门图荷太普二世率领下击败了耶拉孔波利斯统治者。埃及的再次统一,开创了经济和文化复兴的新时期。</p><p class="ql-block">埃及第七王朝:第一过渡时期的第一个混乱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前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国王。</p><p class="ql-block">埃及第九王朝:与第十王朝承接,统治下埃及,在北方。</p><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王朝:与第九王朝共有90年,公元前2130—前2040年。共有六位国王,有三位名叫凯蒂。</p><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一王朝:统治上埃及,南方,共有三位国王。</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40—前1786年,中王国的国王们恢复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刺激了艺术、文学和纪念性建筑工程的复苏。第十一王朝的门图荷太普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们从底比斯统治全国。约公元前1985年,维齐尔出生的第十二王朝建立者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将首都迁往法尤姆绿洲的伊塔威(Itjtawy)。</p><p class="ql-block">在那里,第十二王朝的国王们实行了富有远见的垦荒和灌溉计划以增加这一地区的农业产量。此外,对努比亚的再征服获取的领土中富产石料和黄金,人民被驱使在三角洲东部修建防御建筑,称为“大公墙”(Walls-of-the-Ruler),用于抵御外族入侵。</p> <p class="ql-block">中王国文学的特点是诡辩的主题和自信而雄辩的人物风格。浮雕和肖像雕塑艺术,细节上尽善尽美,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p> <p class="ql-block">中王国的最后一位有为之主,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允许亚洲移民进入三角洲地区以为他的采矿业和水利工程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些充满雄心的水利工程和采矿活动,与他统治后期尼罗河泛滥不足联系起来,透支了经济,加速了国家衰落,最终在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3世纪进入“第二中间期”。这次衰落期间,外来的亚洲移民开始控制三角洲地区,甚至建立了希克索斯王朝。</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七位国王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前1674年。约有四十位国王,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国王同时在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国王的封臣。</p> <p class="ql-block">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年),约公元前1650年,中王国衰落,居住于三角洲东部城市阿瓦瑞斯(Avaris)的亚洲移民随之夺取了这一地区并逼迫中央政府迁往底比斯。</p> <p class="ql-block">南迁后,底比斯的国王们发现自己被夹在北方的希克索斯王朝和它的努比亚盟友——南方的古什之间,100多年在沉闷和不作为中度过。到公元前1555年,底比斯的军队终于强大到可以挑战希克索斯王朝。冲突持续了30多年,国王陶二世和卡摩斯最终打败了努比亚人。</p> <p class="ql-block">卡摩斯的继任,雅赫摩斯一世成功地在一系列战役中让希克索斯王朝永久地退出埃及的历史舞台。之后的新王国时期,军队成了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国王们籍此扩张埃及的疆界,维护他们在近东的优势。</p><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五王朝:希克索斯人最初所建立的王朝。</p><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希克索”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希克索”王朝有五位国王,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前1567年。十位国王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希克索的封臣。最后三位国王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希克索人斗争。</p> <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67—前1085年),新王国的法老们通过维护边境安全和加强与邻国的外交确立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和他的孙子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军事征服让埃及的势力扩张到叙利亚和努比亚,埃及完成了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向洲际超级大帝国的质变。</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第十八王朝(埃及帝国时期),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第一个王朝,也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所处的时间大致是前16世纪至前13世纪(约前1575年—约前130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向外扩展运动,它的势力范围,南达埃塞俄比亚,北达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区。</p> <p class="ql-block">前1575年,第十七王朝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继位。阿赫摩斯在位期间成功驱逐了喜克索斯人,并统一了上下埃及,强大的第十八王朝建立了。其间埃及称为帝国,在一个世纪时间内,势力延伸深入亚洲,很多名义上独立的国家都承认埃及为其领主国。</p> <p class="ql-block">位于非洲尼罗河上游第五瀑布的努比亚也归附埃及。埃及人开始与北叙利亚和南部非洲进行频繁的贸易。王朝前几任法老还消灭了国内敌对的地方势力,建立了法老对政治和军事的中央集权。这一集权模式持续了几乎500年未曾改变,并使埃及王朝度过了几个危机,例如图特摩斯一世政变,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摄政等。</p> <p class="ql-block">哈特谢普苏特死后,图特摩斯三世开始独自统治埃及,他进行连续不断的战争,平息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叛乱,恢复了哈特谢普苏特时代丧失的对该地区的统治。他在麦吉杜、卡迭石、卡尔赫美什等地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以围攻麦吉杜的战役最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后来,图特摩斯三世打败了米坦尼国王,夺占米坦尼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土地。经过长期的征服,埃及南部的边界被图特摩斯三世扩展至尼罗河第四瀑布,同时东地中海成了他的势力范围,爱琴海诸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都在他的海上帝国之中。</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王朝后期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宗教领袖的影响力变大,严重威胁了法老的权力和统治。由于宗教影响力的增加,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为埃赫那吞)试图更改埃及信仰称为一神总教(仅崇拜太阳神阿顿)。</p> <p class="ql-block">他死后继位的法老图坦卡蒙(阿肯那顿之子,9岁登基18岁驾崩),又恢复了埃及传统的宗教和法老统治。图坦卡门死后,约前1308年,朝中老臣阿伊上位继任法老,随后霍伦海布及普拉美斯先后继承王位,最后普拉美斯(拉美西斯一世)建立了埃及第十九王朝,第十八王朝结束。</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十九王朝:(前1295—前1189),新王国时期第2个王朝,公元前1295年由拉美西斯一世建立,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达到鼎盛。</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89年,埃及第十九王朝被伊苏尔起义推翻。</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一世之子塞提一世击败入侵的利比亚人并攻占迦南。</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也扩展到叙利亚。塞提一世去世后,子拉美西斯二世继位。</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74年,埃及第十九王朝与赫梯帝国在卡迭石战役中互有胜败。</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72年,拉美西斯二世再次进攻叙利亚。公元前1270年,埃及第十九王朝北部疆界达到了幼发拉底河西岸。公元前1259年,埃及第十九王朝与赫梯帝国签署《孟斐斯和约》,埃及第十九王朝与赫梯帝国在叙利亚的战争结束,埃及第十九王朝达到鼎盛受到各国朝拜。</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统治长达66年,在他统治后期,埃及第十九王朝开始衰落。公元前1213年,拉美西斯二世去世,子麦伦普塔赫继位。公元前1205年,麦伦普塔赫击败入侵的海上民族。1887年在埃及的阿马尔奈发掘出大量书有锲形文字的泥板文书。其中已为人们所知的有382块,分别收藏于开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柏林博物馆,如实叙述了当时动荡的政治形势。</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第一份和平协议即《埃及赫梯和约》或《银版和约》。正宗的银版合约年代实在久远已遗失。当时的和约有两个纪念性版本,埃及人把卡迭什之战的记载与和约全文刻在了卡尔纳克神庙和底比斯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的墙壁上,至今这些文字还保留着。赫梯帝国早已灭亡,他们的版本被收藏于土耳其古代东方博物馆内。在联合国总部二楼的大会堂内,还有土耳其赠送的“孟斐斯和约”的复制品,那是一件紫铜表皮雕塑,上面古朴的文字历历在目,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203年,麦伦普塔赫去世,子塞提二世继位。阿蒙麦西斯占据上埃及,对抗塞提二世。公元前1200年,塞提二世击败阿蒙麦西斯,统一全国。西普塔赫去世后,塞提二世之妻塔沃斯特继位。公元前1189年,埃及第十九王朝被伊苏尔起义推翻。塞特纳赫特镇压了伊苏尔起义,建立埃及第二十王朝。</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王朝:(前1200—前1085)。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Rameses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78年,拉美西斯十一世去世,斯蒙迪斯一世取得埃及北方的统治权。公元前945年,利比亚王子舍顺克一世控制了三角洲地区,建立了所谓“利比亚王朝”或“布巴斯提斯王朝”(布巴斯提斯是首都),即第二十一王朝,持续200多年。舍顺克也通过将自己的家族成员安置在重要僧侣位置上控制了埃及南方。</p> <p class="ql-block">利比亚统治腐朽的同时,它在三角洲地区的对手开始在利安托波力斯(Leontopolis)兴起,库施威胁于南。约公元前727年,库施国王皮耶侵入北方,占领了底比斯,并最终占领了三角洲地区。埃及原本深远的影响力大打折扣。</p><p class="ql-block">亚述崛起后的埃及</p><p class="ql-block">它的外国盟友沦为亚述的势力范围,到公元前700年两国间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p><p class="ql-block">建都塞易斯的赛特王们见证了这次短暂而充满生气的经济文化复兴。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525年,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冈比西斯二世率领下开始了对埃及的征服,最终在贝鲁西亚(Pelusium)之战中抓获了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冈比西斯二世于是采用法老称号,但却在远在苏萨的家中统治,将埃及划为总督区。</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一王朝:(前1085—前945)赫里荷尔自行宣布为埃及国王,同时又保留阿芒神僧侣长的职位。这样的措施无疑是要遇到一些抵抗的。与此同时,在塔尼斯城有一个名叫斯门提斯的国王,势力及于整个三角洲和中埃及的大部分。</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12)由布巴斯梯斯的9王组成(据阿夫利坎努斯),其中保留的塞松契斯,奥索尔通和塔凯罗提斯3王名,显然相当于舍尚克,奥索尔康和塔凯罗特,其余6王名没有保存下来。曼尼托记载第二十二王朝总计230年。</p><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三王朝:(前818—前715)年开国法老为帕杜巴斯一世,也称为帕图巴特斯,他在第二十二王朝舍尚克三世统治的第八年,在三角洲地区自立为王,在三角洲莱翁特坡里斯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曼尼托称它为塔尼斯王朝。这样再度出现了南北朝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前8世纪)是古代埃及在前8世纪时期的一个短暂王朝,历时只有十余年,定都于西部的塞易斯,统治尼罗河三角洲一带,最后被南方的第二十五王朝所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前752—前656)(努比亚王朝或埃塞俄比亚王朝)是自前8世纪中期至前7世纪中期统治下的一个王朝,它的君主起源于Kush(亦作“库什”、“古实”;即努比亚,大约位于今苏丹北部),后来征服了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因亚述人的入侵而衰落,最后一任法老在第二十六王朝派兵占领底比斯后退回努比亚。</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前664—前525)共由舍易斯的九位法老组成,总共统治了150年或163或167年。有六至七位法老,统治了139或147年。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始祖是尼科一世,他的祖先可能是埃及第二十四王朝利比亚血统的王公,在亚述帝国入侵埃及的时候,他担任埃及三角洲舍易斯城的总督。</p><p class="ql-block">尼科一世的儿子普撒提克一世是第二十六王朝真正意义上的开国法老,他建都舍易斯城。公元前663年,亚述王亚述巴尼拔在恢复它父亲舍易斯总督头衔之后,又认命了普撒提克一世为阿特里毕斯城的总督,但他不甘于俯首称臣,奋起反击亚述帝国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前525—前402)又称第一次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一次埃及总督时期,是古埃及晚期的一个历史时期,自前525年至前402年为止。这一时期古埃及,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埃及行省。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的第三位皇帝冈比西斯率领大军远征埃及,在边境一战中打败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一路攻到埃及首都孟菲斯,埃及海军司令官乌加霍列森尼叛变,孟菲斯陷落,埃及第26王朝法老普撒美提克三世法老被俘,残暴的冈比西斯让他受尽了屈辱。埃及爆发了四次反波斯的大起义。公元前404年,波斯统治者大流士二世去世,波斯帝国内乱,埃及爆发第四次反波斯起义,这次起义是由三角洲地区的利比亚人主导的,领导人叫阿米尔塔伊俄斯二世。他控制了下埃及,波斯帝国在埃及的统治崩溃,埃及第二十七王朝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八王朝:(前404—前399)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二世去世,子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上台,波斯帝国爆发内战。</p><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统治者后代普萨美提克五世乘机发动起义,驱逐波斯帝国统治者,建立埃及第二十八王朝,首都塞易斯。公元前399年,内法阿鲁德一世杀死普萨美提克五世,夺取政权,建立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埃及第二十八王朝结束。</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前399—前380)埃及第二十九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曼尼托记载的埃及第二十九王朝由门德斯地区的几名法老王组成,总共只经历了二十余年,第二十九王朝曾与斯巴达结盟,和波斯帝国开战。考古发现能确认的第二十九王朝法老分别是尼发鲁德法老、哈考尔法老、普塞穆特、尼斐利提斯。</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三十王朝:(前380—前343)曼尼托记载由塞边尼图斯的三位法老组成,总计统治了38年。内克塔内布一世是第三十王朝的第一个法老,他原本是在布巴斯提斯北部的塞边尼图斯出身的将军。</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380年篡夺了埃及第二十九王朝尼斐利提斯的王位,创设了新的王朝,并击退了波斯帝国的进攻。之后经历了泰奥斯法老和内克塔内布二世的统治。公元前343年冬,波斯帝国再度进军埃及,在贝鲁西亚战役获胜,击败了内克塔内布二世的军队,埃及第三十王朝灭亡。</p> <p class="ql-block">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前343—前332)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三世奥库斯翻了埃及第三十王朝,第二次确立了波斯帝国对埃及的全面统治,历史把波斯的第二次统治称为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343—前332),阿塔薛西斯三世大肆破坏埃及的神庙、摧毁埃及普塔神的神殿、劫掠财富。</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亚历山大的继承者托勒密一世沿用此前的埃及模式建立了政府机构,定都亚历山大。这座城市试图展现统治者的权力,并以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为核心,成为了世界文化和学术的中心。</p><p class="ql-block">托勒密一世时即鼓励文化事业,发展工商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托勒密一世亲自下令建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盛时藏书约70万卷(莎草纸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它的建成吸引了当时大量的学者,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著名学者都来此从事研究,促使古代西方的文学、数学、力学、地理学、天文学、解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像《荷马史诗》第一个校定本就出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芝诺多德斯之手,埃拉托斯特尼也是在托勒密埃及经过测量后,计算出了子午线的长度(与实际相差仅300公里左右),并进一步提出了“地圆说”,古王国时期到托勒密时期埃及历朝历代许多的哲学、诗歌、文学、医学、宗教、伦理和其它科学均有大批著述收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由于埃及各地名家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讲学,还有很多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而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托勒密统治者将商业和创收行业作为发展首选,例如莎草纸的制造业,也奠定了亚历山大城世界文化和经济的中心的地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