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当清晨的太阳还未突破地平线,我已感觉到了自然的磅礴力量,晨曦微露,太阳缓缓升起,将金色的光芒洒向大地,世界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天边泛起一抹温柔的橘红,仿佛世界被轻轻唤醒。</p> <p class="ql-block">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之际,丰富退休生活,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时代发展,永葆党员本色,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学院退休教师党支部特组织“红色记忆·时代新貌”主题教育活动。</p><p class="ql-block">第一站:抵达顾山红豆村,欣赏千年红豆树,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2025年春节,顾山红豆闪耀央视元宵晚会。</p><p class="ql-block">江阴市顾山镇,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手植的红豆树,距今已有1500多年,现仍郁郁葱葱,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赋诗吟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顾山因而得名“红豆故乡”。清康熙三年顾山始称镇,在历史上以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遐迩,素有“金顾山”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顾山红豆树被誉为江阴“奇人奇树奇碑”的三奇之一,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最新的江苏省“古树名木名录”中排行第七,该树高11米,树干胸围约2米。</p> <p class="ql-block">1982年,江阴为了保护珍稀的千年古树,在红豆树四周筑起了围墙,建成了红豆院,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院内设有东西向走廊,廊壁上祥细介绍红豆传说和名人为红豆树写的诗文。我们在这里欣赏到红豆树的美丽,并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海内孤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红豆院,留下我们最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动车党建”学习 ,参观江苏众网互联网有限公司“动车党建”,了解智慧党建新模式,学习党建先进经验。</p> <p class="ql-block">众网支部书记吴锦明党建工作格言:</p><p class="ql-block">党建是引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和方向盘。</p><p class="ql-block">加强党的建设,民营企业不能缺席,互联网企业更不能缺位。</p><p class="ql-block">党建和企业发展应该是同频共振的。</p><p class="ql-block">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江苏众网以“红色众网,党建领航”为旗帜,实施“红色引擎工程”,以党建带工建,党建促工建,持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主动提升思想觉悟、锤炼过硬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p> <p class="ql-block">为让党建阵地更能体现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吸引更多职工们接受党建教育,内容方面重点增加了数字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强国、吴家大家庭红色家风,使得阵地内容更加丰富饱满,成为江阴市共享式党建阵地中让人耳目一新的一道靓丽风景,更成为吸引广大年轻党员和职工们接受党建教育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江苏众网党支部书记吴锦明是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优秀共产党员、互联网行业优秀党务工作者,是典型的红色劳模。他有经营理念和发展眼光,凡事亲力亲为,受人敬重。特别是新冠疫情反复爆发的那几年,众网党支部每次都第一时间拿出旗下2家大酒店给镇政府作医学观察点,支部党员志愿者、职工志愿者更是冒着疫情风险全程参与物资保障,没有一个职工后退,彰显了关键时刻的担当与奉献。在党工模范们的带领下,职工争先进,先进争入党的氛围益加浓厚,为职工进步、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p><p class="ql-block">央视《匠心》、学习强国、无锡先锋、网信无锡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下午参观蒲市村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接受红色洗礼,回望初心使命。</p> <p class="ql-block">追寻抗战足迹,铭记红色历史。</p><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方百姓安居乐业,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全国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845平方,建筑面积518平米,馆藏新四军抗战文物、史料、藏品,书画作品等1000余件,是一座综合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纪念馆,以谭震林为首的新四军六师将士群像栩栩如生,气宇轩昂。氤氲着一代抗日英雄的凛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1940年,抗日名将谭震林曾率领新四军六师驻扎于此,指挥了一系列大小战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如今,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纪念馆,不仅默默记录着新四军六师战斗的烽火岁月,也生动地反映着军民间的雨水深情。</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共分6个部分,记录了日寇在长泾犯下的诸多暴行,回顾了新四军六师驻扎后的抗战过程。纪念馆一隅逼真的人物群像生动地再现了油车里战斗过程中扣人心弦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一份份珍贵的史料,一幅幅抗日英雄的照片。默默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岁月,激励每一位前来瞻仰的后人铭记那段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批批市民走进纪念馆,寻访革命前辈的奋斗足迹,让红色地标真正成为凝聚前进力量的精神信标。</p> <p class="ql-block">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是每个党员的职责和使命。<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家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4周年,</span>迎着朝霞而去,踏着晚霞而归。<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色记忆,时代新貌”活动圆满成功,安全返澄!</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和浏览,遥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7/0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