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宁夏永宁县胜利乡陆坊村。1974年冬季征兵,我在“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的工地上报名,体检合格,确定应征入伍。先到永宁县武装部,接兵首长带着我们领军装,武装部送我们去银川火车站集中。12月24日下午,宁夏几百名新兵乘坐一列绿皮客车向南行驶。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心情特别激动,一直看着车窗外的景色,傍晚火车驶过中卫,逐渐转向西南行,夜幕降临,外面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才眯上眼睛休息。火车走走停停,第三天傍晚停在甘肃省酒泉金旗车站,首长带着30名新兵下车,车上其余新兵继续西行。我们步行一公里,来到5292部队新兵连,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戈壁滩军营,南边是祁连山,常见坦克轰鸣驰骋,带兵首长告诉我们,这是坦克12师46团。我们住的是高炮连的营房,(高炮连在部队农场)。屋子里没有床,新兵打地铺,只有带兵班长有一张床。班长每天带着我们少稍立正站军姿,齐步正步练队形,晚上背着背包到大礼堂看电影,老兵坐马扎,新兵坐背包,看完电影一阵拍打背包的声音。班长说:我们虽然是坦克兵,但是干什么工作的都有,无论干什么,必须能吃苦。有一位当了三年兵,喂了三年马,投了一个弹(手榴弹),打了两次靶。还有坦克二炮手,当了三年兵,装了半年弹(坦克炮弹),还有两年半,天天搞营建。我就不明白,坦克兵怎么还有马🐎?班长说:每个坦克营都有一个马车班,专门运输生活物资。</p> <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三个月,把我们从一个老百姓,培养成一名解放军战士。训练结束,我们坐在大礼堂门前的广场上等待点名分配。先分坦克营,后分直属队,末尾是后勤。分完修理连,广场上只乘下30多人,全都是运输连。唉,运输连后勤保障,运输生活物资,赶马车我是内行,在农村我就赶过马车。</p><p class="ql-block"> 来到运输连,老兵们敲锣打鼓的欢迎新兵。运输连是土坯房,窗户向南门向北,中间一个走廊,这种奇怪的房子第一次见,首长说:这是部队的第二代营房,旁边保留的地窝子是第一代营房,现在已经不用了。我们30多人来自江苏溧水,陕西汉中,陕西三原,宁夏银川。新兵集中住宿,这次是大通铺,两位班长:高全生、张勤虎带着我们。第二天,指导员曹久顺带新兵开现场会,到了目的地一看,哎呀!全都是大汽车,没有马车,我好幸运啊,以后再不用赶马车了。现场会的内容是:门福财站岗不慎枪走火,打穿了汽车引擎盖,幸好没伤发动机。</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文化,不会写信,新兵连三个月没给家里写信,这次分到运输连,还是凑合着给家里写封信吧,告诉家里,我在甘肃省酒泉5295部队63分队。</p><p class="ql-block"> 两位班长每天带着我们新兵挖营区东边的大土包,说是整平了修篮球场,干了一个月,篮球场修好了,不幸的是,铺柏油烫伤了连长徐文斌。</p><p class="ql-block"> 到了四月底,说是送我们新兵到师部司训队学习汽车驾驶,由于名额有限,只能去大部分,还有一小部分留在连队,很幸运,我也去师部司训队学习啦</p> <p class="ql-block"> 要去学习开汽车,我的心情有喜有忧,因为我在农村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坦克12师代号是5290部队,林荫大道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营区,和城市没啥区别。46团驻地全都是荒凉的戈壁滩,自己修的砂石路,只有大礼堂门前有一片水泥硬化的广场,团和师的驻地差别很大,就没法比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师直的许多单位,每个单位都有一个单独的大院,司训队和宣传队住在一个院子,进入大门第一排是宣传队,后三排是司训队。宣传队的女兵一身橄榄绿军装,头戴无檐军帽,非常养眼。司训队的学员每天上课、下课都要从女兵门前过,不用口令指挥,出门向左看,进门向右看,这都是女兵的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司训队的学员来自坦克12师下辖的三个团(45、46、47团),还有师直属队送来的学员。每辆教练车有12个学员,分两组,一组学习汽车驾驶,一组学习汽车理论,一天一换。和我一个组的金洪贤来自师直高射机枪连,是银川市入伍的城市兵,有文化。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金洪贤得知我文化低,对我的帮助很大。上理论课我的笔记只能记个大概,回来抽空再抄金洪贤的笔记,我学习认真,所以,汽车理论学的很扎实。以后给家里写信也不犯愁了,不会写的字就问金洪贤。</p><p class="ql-block"> 我的师傅侯宪吉是山东曹县人,1971年入伍,是一位老兵,文化不高,技术棒棒哒。理论教员席伍锁,穿着四个兜的干部军服,讲课声音洪亮,很有耐心的解答学员提出来的问题。我发现师傅们对有些汽车部件的称呼和理论课不一样,比如:点火开关,老兵都叫四维子,变速箱叫闸箱,还有化油器的名称都是用数字。我问师傅,师傅说都是老兵传下来的,让我问问教员。席教员和我师傅关系很好,经常坐我们的教练车,我就向席教员说了我不理解的问题,教员说:以前我们国家没有汽车工业,部队装备的都是苏联生产的汽车,四维子、闸箱都是苏联人的叫法,一代一代的老兵流传下来,这些叫法以后都要改。化油器用数字起名,是实验过程中的次数,比如苏联的691化油器,说明它经过了691次实验,中国的231化油器经历231次实验,我说还是中国人聪明,比苏联人少了460次,教员说不对,我们的231是在691的基础上改进的,苏联的工业必竟比我们早。席教员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去年在战友发的美篇里得知,席伍锁后来升到师直运输营营长。</p><p class="ql-block"> 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事儿,就是晕车,奇怪的是,自己开车不晕,坐车就晕车。为了不晕车我只能站在车箱里,从来不坐,我的脑门和脸被风吹的掉落一层皮,成了大花脸。还有一点小问题,就是吃不饱饭。因为上课的教室离驻地要有10分钟的路程,每天值班员都提前吹哨,我吃饭慢,所以吃不饱就去上课。这些小困难都能克服。学习紧张,感觉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半年过去了,10月底我们即将毕业,回到46团运输连。</p> <p class="ql-block"> 自1975年元月入伍,到1975年10月底司训队毕业,这10个月除了带兵班长,我们都是新兵住在一起,这次回到运输连,把我们分到各个老兵班。第一次进老兵班,对我的印象深刻,所以我记得很清楚。我被分到二排五班,排长邓勋富,1968年入伍,四川籍,喊口令拖着尖尖的后音。班长刘德生,1971年入伍,山东曹县人,副班长贾田福,1971年入伍,陕西籍。班里的成员有:许中华,1973年入伍,四川籍,长着一副娃娃脸,他的同乡曾瑞祥来串门,进屋就喊许娃子。刘建锁,1973年入伍,陕西籍,已经有了白头发(少白头)。邱满仓,1973年入伍,陕西籍,李泉龙,1974年入伍,陕西籍,袁光友,1975年入伍,江苏溧水,张来生,1975年入伍,宁夏永宁县。</p><p class="ql-block"> 运输连的汽车大部分都处于封存状态,每个班只有1——2辆机动车保障全团训练、生活用车,每天由检查员下派车单。许中华带我开一辆苏联的基斯。上课时听教员讲过,分到五班才见到苏联汽车。听说解放牌汽车是基斯车的翻版,外观大同小异。这辆基斯车毛病太多,出去一趟修两天,车上经常带着薄厚规调离合器,调低了分离不彻底,难挂挡,调高了离合器打滑。刹车跑偏,去戈壁滩找一处平坦地调刹车。汽油泵、水泵、气泵都拆过。在这辆基斯车上我学到了很多修车技术。</p><p class="ql-block"> 1976年初,部队要去甘肃省景泰县一条山军事演习,全连只有少数人留守,其他人员车辆全部出动,而且是一人一车,我很担心,如果开着基斯车参演那就倒霉了,没想到参加演习的全是车库封存的新车,在金旗车站上火车,威风凛凛。这次演习,我的任务是拉电影组放电影,因部队驻地分散,一部电影放好几场,而且看电影的多数是老百姓。听说这次军演还出了大事故,一辆坦克山坡转弯翻车,牺牲了两名战士,运输连派一有经验的老司机将遗体送回酒泉。入伍一年多,参加大型军事演习,我很幸运,也很自豪。</p><p class="ql-block"> 一条山军演回来,那辆基斯车不见了,听说送了报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这是个让国民悲伤的日子,毛泽东主席逝世,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所有人员车辆全部出动,分散在红山乡农村,车不离人,人不离车,夜晚车上睡眠。这次一级战备一个月,回到驻地已经开始生炉子了,连里把我分到炊事班,我接了郑根智(1974年入伍,陕西籍)的班,当了火头军,后来揉面做馒头,在炊事班近一年,就干了这两样工作。1977年九月的一个晚上,刚下班回宿舍,秦富民班长(1970年入伍,邯郸临漳人)到炊事班喊我,说是我妈来了,在连部,我根本不相信,秦班长说是他从火车站接来的。炊事班和连部同住在一排营房,我过去见我三哥和我妈坐在那里,我惊呆了。原来,我妈是去民勤县看我舅舅舅妈,舅舅的养女在玉门,他们去玉门路过金旗站就下了火车,正好我连有几辆车在车站拉煤,他俩见有当兵的,过来说我的名字,是秦班长把他俩接到连部,所以,我压根儿就不知道我妈要来。我妈和我三哥住了五天,我带他们看了坦克、汽车,还看了团里的露天电影,我妈要去玉门,连里让我跟郭幸福班长(1970年入伍,邯郸临漳人)的车到玉门旱峡煤矿拉煤,正好把他俩带上,路过嘉峪关,郭班长特意停车,让我三哥和我妈去看嘉峪关,那个时候太落后,连张照片都没拍上。把我妈送到我表姐家,以后我就跟着郭班长跑车,郭班长告诉我,他已经联系了接收单位,复员就到玉门油田上班,郭班长有了新工作。连里派我到金塔县东坝靶场保障坦克夜视仪打靶训练,主要是后勤保障,如果出现哑弹,白天还要开车带人去寻找哑弹,听说有一枚哑弹一个星期都没找到,结果把一个牧羊老汉炸死了。当地的老百姓等打靶训练一结束,都拿着耙子到戈壁滩上拣炮弹皮,那可都是好钢,能卖钱。</p> <p class="ql-block"> 铁打的部队流水的兵,部队代号也变成了84727部队,每年招新兵,复员老兵,班位调整也快。1978年我又换了一个班,班长彭新林,1975年入伍,江苏溧水县。成员有:张来生、李玉胜,1975年入伍,宁夏永宁县。郭建、李京为,1976年入伍,陕西临潼,肖克福,1978年入伍,甘肃张掖,黄牛牛,1978年入伍,陕西乾县。我们这个班的任务是农场种菜。</p><p class="ql-block"> 坦克46团有个大农场,主要是种玉米,供全团养猪🐖,听说是由高炮连和步兵连轮流耕种,但是我在部队七年,一直都是高炮连耕种。后来在下河清又有一个小农场,平坦整齐,沟、渠、路配套,全团各个连队,包括团首长小灶,后勤灶,都分给一档子地种菜。运输连是大连队,分的田多,去了一个班,司令部小灶人少,分的田少,去三个人就行,小灶来了个张怀成,(1974年入伍,陕西籍)看完地说:“不用三个人,我一个人就行,只要管我吃饱”。张怀成高大魁梧,能吃能干,下地干活,回来自己做饭,感觉比我们工作消闲,我们班七个人,郭建是西安知青,其他六位都是农村人,所以郭建给我们做饭,我们六人下地干活。我们种的都是冬天储备菜,莲花菜,大白菜,萝卜大葱等。莲花菜比洗脸盆大,大白菜一颗十多斤。农场从四月份开始干活,到十月份收完菜回连,在农场只有七个月时间,而且是每年轮换。回到连队,我和彭新林每人开一辆车,由运输股刘股长、徐文斌连长带着我们去甘肃肃南的大山里拉松木。出发时徐连长借了三班一把冲锋枪,在大山里也没有见到什么野生动物,只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打了几只野鸽子和呱呱鸡,刘股长说我好枪法。回来后我把枪还回三班,结果晚上他们擦枪走火,把屋顶打了个小洞。三班长李建奎找到连长,是我用完枪没有退堂,是我的责任,但是枪是连长借的,连长让李建奎压了此事故,辛好没有伤人。</p><p class="ql-block"> 到了冬天,高炮连大农场要打一口深井,因为打井用水量大,我又开着水车每天往高炮连送水,深井工程完工,1978年也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1979年开始,培养新司机再也不用去师部司训队了,我们用高炮连的营房自建临时司训队,三辆教练车,张来生、洪杰,1975年入伍,宁夏籍,刘国才,1976年入伍,四川籍。三人是助教,陈新华,1977年入伍,湖北籍,是理论课教员,他的板书写的很好,原来入伍前是教师,还配了炊事班。我们的训练时间只有五个月,场地驾驶只学侧方移位,定点停车,原有课程转8字,桥形倒车,蝶形倒车全部取消,排除故障也是简单的讲一下,会开车就能毕业。这五个月不站岗,不出早操,挺好。课程完毕,全部各回各班。回到连队也就八月份,我晚上站岗,看到由西向东行驶的绿皮火车,特别想家,我什么时候能坐上火车回家探亲,九月份领导终于安排我探亲了。</p> <p class="ql-block"> 助教:张来生 洪杰</p> <p class="ql-block">助教:刘国才 ,理论课教员陈新华</p> <p class="ql-block"> 探亲回来已经是十月份,连里要安排到青海藏区拉羊粪,我班有一辆低槽车,安排我上山。第一次拉羊粪,老兵李贤德拉羊粪祁连山翻车的检查又浮现脑海:“车速一过60马,象飞起来一样,李宗荣拉了一把手刹车,根本不管用,那方向直飘,四轮不着地,前方一个转弯,一把方向木撸过来,翻车啦,我一看场长不见了,赶快扒羊粪救场长”。李贤德的检查使我难忘,也是前车之鉴。我们去藏区,每天翻越常年积雪冰大坂,我是特别警惕,在祁连山的最高峰冰大坂喘着粗气检查车。祁连山拉羊粪可以带枪打猎,山里有个兔子沟,野兔子很多,而且见了人也跑不远,野兔子很好打,可惜子弹太少,还没过瘾,子弹就打光了。一个月过去了,连长带着我们凯旋回连。</p> <p class="ql-block"> 部队装备的低槽解放牌汽车</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初,连长徐文斌要去新兵连,带上了我,尚相云,吝玉柱。尚相云和吝玉柱都是1977年入伍,陕西籍。我就想不通,我没有文化,啥也不会,让我去带新兵,可能是我嗓门大,喊口令声音洪亮。带新兵很苦,生活不好,操心多,喊口令多,嗓子难受,没办法,想不通也得去,军令如山。新兵连分给我一个陕西韩城班,这些韩城新兵有知识,听话,懂事,挺好带。(当年我带的韩城兵40多年后不知道怎么找到了我的信息,还加了我的微信,告诉我这个班有三个人上军校提干,还有一个升职到团级)。新兵连结束,我们运输连的四个人还在大礼堂门前拍了合影照片。从新兵连回来,让我去八班,排长刘忠富,1977年入伍,湖北籍。工作中我们配合默契。分别40多年后,刘忠富,陈新华等五人开车回望老军营,还到银川看望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吝玉柱、徐文斌</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尚相云、张来生</p> <p class="ql-block">我去新兵连带的韩城班</p> <p class="ql-block">分别四十年,银川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 在八班工作期间,我和副指导员郭新民,带王立仁(1976年入伍,甘肃永登县)去兰州,在王立仁家吃了一顿饭,我和副指导员去了兰州,住在兰州军区第二招待所,简称军区二招。我的同乡(杨志瑞)从步兵连调到军区歌舞团当库管,我去歌舞团找他,他带着我逛兰州。完成任务回连队,路上遇到了大雨天气,兰新公路上有好多漫水“桥”,(即能排水,又能过车的公路)水小了还好过,水一大,漫水桩只露出个尖尖,我不敢过,副指导员说:只要能看到漫水桩就能过,总之一路很紧张,有惊无险,还是平安回连。</p><p class="ql-block"> 每年一过十月就要拉羊粪,1980年这次我做了准备,我的同乡(任国景)是后勤仓库保管员,和军械保管员都很熟悉,我找他给我弄了一兜儿子弹。上山时由连长在前车领队,路上看到一只鹰,鹰在藏区是不能打的,祁连山这边还是甘肃,连长知道我枪法好,招呼我过去打鹰,我提着冲锋枪迂回到鹰的侧方,刚要举枪,鹰起飞了,连长说我只会打不动目标,鹰起飞了也能打。连长讲了一个打猎的故事:说有一位后生跟师傅学打猎,跟了三年,只会打不动目标,有一次师傅要解手,刚脱下裤子,徒弟说有羊,师傅说提前三尺,徒弟举枪把羊打倒了,就这一句话教会了徒弟。这个故事对我受益匪浅。就是提前量,我也学会了。我喜欢打猎,到了祁连山,凡是野生动物我见啥打啥,野鸽子、呱呱鸡、野兔子都能打到,回驻地交到炊事班。到了临回连队的前一周,我打的猎物只交兔子,其它鸟儿收拾好放在坐垫下,回来和我同乡炖野味喝酒。1980年连里安排我第二次探亲,而且安排在春节那几天,五年没在家里过春节,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 1981年初夏,有一台在兰州大修厂修好的汽车要接回来,连里考虑我头一年刚去过兰州,情况熟悉,还是让我去接车。这次是我一个人去,我到兰州先办接车手续,把车接出来停到军区二招,兵在外不由帅,我的同乡已经复员,我一个人在兰州使劲儿玩。军区二招专门接待来兰州办事的军人,伙食好,回来迟了也留饭,我在兰州玩了五天,该回连队了,先准备好一路的吃喝,再把车检查一下,糟糕,驾驶室的大坐垫不见了,让贼偷去做沙发啦,回去怎么交差啊?没办法,只能效仿。夜里两点以后,我用万能钥匙专找新车开,终于打开了一辆,拿走了大坐垫,黎明前我到门房办了出车手续,把车开了出来。因为大修车有限速器,想快也快不了,一路马不停蹄,饿了边走边吃,回到连队还赶上了晚饭。</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和连长还开着这辆车去了山丹军马场,拜访了我连1969年入伍的四川籍老兵邱言贵。邱言贵服役期间和山丹军马场医院的护士结婚,如今在军马场开救护车。然后去了高台烈士陵园。陵园里掩埋着红西路军转战河西、血战高台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先烈的忠骨。陈列的照片让人惨不忍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1年9月,又安排我探亲,我心里很清楚,这是最后一次,如果能找到有工作的配偶,复员才能安排工作,这是农村复员兵安排工作的唯一条件。探亲假期间事不如愿,我不能为了工作而马虎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找一个不顺心的配偶。能否找到落脚点还是个未知数。回来就是十月份,又要上山拉羊粪啦。</p><p class="ql-block"> 年底宣布退役命令,连长说:宁夏就你和洪杰两个人,也没人去送你们,你俩就自由行动吧。我和洪杰没有一起走,因为我还要去民勤县看我舅舅。我在舅舅家住了一周,舅舅年轻时被墙砸伤了下半身,造成终身残疾,靠双拐慢慢行走,没有生育能力,领养了一个女儿,远嫁到玉门。舅舅不想让我回家,他们同院子的远房侄女是当地的赤脚医生,让我和她成家,为舅舅舅妈养老送终,姑娘也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想回家,民勤太苦了。我告别了舅舅舅妈,回到宁夏。六年后舅舅离世,我的大哥去送舅舅。</p> <p class="ql-block">祁连山下坦克团,</p><p class="ql-block">戈壁滩上扎营盘。</p><p class="ql-block">一代营房地窝子,</p><p class="ql-block">二代营房土坯建,</p><p class="ql-block">三代建成砖瓦房,</p><p class="ql-block">部队搬迁地荒凉。</p><p class="ql-block"> 部队代号:5292改为84727,又变成84826。营房建了三代,部队代号变了三次,维一不变的是熟悉的军号声。</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服役七年,主要的工作就是开汽车。除此之外,我在炊事班做过饭,去农场种过菜,在新兵连里带过新兵,司训队里当过教练。我刚入伍时,在新兵连里听说用马车运输生活物资,我来自农村,赶马车是内行,遗憾的是在部队从来没有见过马,因为马车班已经取消。</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文化,干工作从来不含糊,无论干什么都要干好。在部队服役七年,从来没有和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就连回家探亲都是由领导安排,所以我是同年入伍最后一个探亲,走与留都有领导决定,在部队一分钟,干好六十秒。</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玩枪,上山执行任务都带着枪,当兵时间长了,也能要点子弹,在部队打了多少子弹我都搞不清楚,可能是汽车兵里最多的吧。</p><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每个月的津贴费:</p><p class="ql-block">第一年6元;</p><p class="ql-block">第二年7元;</p><p class="ql-block">第三年8元;</p><p class="ql-block">第四年10元;</p><p class="ql-block">第五年15元;</p><p class="ql-block">第六年20元;</p><p class="ql-block">第七年28.5元。</p><p class="ql-block">复员时给我写了个胃溃疡,是想用病情增加点医疗费,总共拿了410元钱。</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义务兵。</p> <p class="ql-block"> 本篇部分照片和军号视频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忆录写于:2025年7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