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30多年前我们在卫校读书的时候,男同学们比较喜欢上动物实验课,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不用整天坐在教室里听那些枯燥无味的医学理论;同实验动物打交道,女同学们则兴趣不高,由于天生胆小的缘故,常常被小动物吓得一惊一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实验课上,不是那位小姐姐的手被小白鼠咬了,就是那个小组的小动物跑了,实验室里往往乱成一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能力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医学动物实验常用的动物有:蟾蜍、小白鼠、豚鼠、家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位知名的医学教授说过,没有解剖过蟾蜍的医学生,其医学生涯是不完整的。医学生们往往通过接触蟾蜍,开启了医学生理学实验课的篇章。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蟾蜍因其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很多医学生理学的基本实验都是以蟾蜍为实验材料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蟾蜍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腓肠肌等均为生理学经常用到的实验材料。如骨骼肌的收缩、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离体心脏灌流、微循环的观察、脊髓休克、脊髓反射、反射弧的分析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用在动物实验课上男女同学的协调配合同样适合。男同学勇敢、女同学心细,这样的组合更科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蟾蜍外貌丑陋,拿在手里凉丝丝的,第一次接触它还有点瘆人,不过慢慢适应就习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脊髓休克试验。根据老师的示教,一手握住蟾蜍,用拇指压住蟾蜍的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使头端向下低垂;另一手持毁髓针,蟾蜍两耳间的凹陷处枕骨大孔的位置,将毁髓针由凹陷处垂直刺入进入枕骨大孔,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腔内搅动,以捣毁脑组织。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然后再将毁髓针退至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柱平行刺入椎管,以捣毁脊髓。彻底捣毁脊髓时,可看到蟾蜍的后肢突然蹬直,然后瘫软如棉,此刻发生的生物现象即是“脊髓休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自己的手中完成书本上描述的生理现象,很有成就感。接下去每个同学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先分离坐骨神经,再分离股骨头,最后游离腓肠肌,大功告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豚鼠又名天竺鼠、荷兰猪。身材短粗,头大颈短,三角形嘴,小小的花瓣状耳朵,位于头顶的两侧,浑身肉嘟嘟的,非常可爱。豚鼠的英文名为“Guinea pig”,同时也是“实验品”的代名词,在生物学实验中,豚鼠的地位比我们熟悉的小白鼠更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常用的实验动物中,豚鼠对于致敏物质的反应最敏感。对已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豚鼠再次接触抗原时,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甚至死亡的急性反应,因而非常适用于免疫学速发型变态反应的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实验课前两个星期,在两只豚鼠腹腔内注射马血清使其致敏。这个步骤通常由老师事先完成,上实验课时老师会告诉同学们这两只豚鼠已经致敏了。实验开始,在豚鼠甲耳静脉注射稀释后的马血清,在豚鼠乙(对照鼠)耳静脉注射稀释的鸡血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察结果:豚鼠甲注射马血清后立即出现烦燥不安,竖毛抓鼻、喷嚏、继而出现大小便失禁、痉挛性跳跃、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性休克症状,甚至窒息死亡。豚鼠乙无异常表现,活动正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豚鼠过敏性休克模型原理是:先以变应原刺激豚鼠,使之产生特异性IgE,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时,该变应原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IgE特异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而释放出组织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过敏性休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破伤风抗素素(TAT)是通过给马注射破伤风类素素(抗原),然后马体内发生了一系列免疫反应,一定时间后,再从马血清中提取制备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因为马血清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是异性蛋白,所以注射TAT前必须作过敏试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占了90%以上,它之所以如此的“受宠”主要原因是其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数量大、繁殖能力强、容易培育以及饲养成本低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是《药理学》的课代表。药理学实验课需用小白鼠时,由课代表到动物房领取。捉拿小白鼠是有技巧的,不然很容易手被咬着了。其方法:一是左手提起尾部,放在笼盖上,再用无名指、小指将夹住尾根;二是用拇指及食指捏住颈背部皮肤即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一次药理学实验课内容是:“不同药物剂量对小白鼠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选取3只小白鼠,分别编号、称重、标记,先观察各鼠的正常活动后,再分别给以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将鼠分别放回,记录注射时间,注意观察各鼠有无兴奋、竖尾、惊厥甚至死亡等情况,记录作用发生的时间,比较三鼠有何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观察到注射小剂量咖啡因的小白鼠十多分钟后逐渐出现兴奋、竖尾现象;中等剂量的五分钟左右出现惊厥、抽搐;大剂量的不到一分钟即死亡。动物实验加深了我们对不同剂量对生物个体的不同影响的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兔是离我们日常生活最近的非可爱的小动物。我们曾经在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等实验课上先后使用家兔做实验,究竟有多少家兔倒在我们注射器中,死在我们手术刀下早已记不清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病理学有一章节 “栓塞”,常见的栓塞类型有:血栓栓塞、羊水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其他栓塞等。其中气体栓塞的动物模型就是以家兔为实验对象设计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做实验时,老师先讲了一下操作方法,其实方法很简单:第一步:用注射器抽取一管空气;第二步:将空气注入一只小白兔的耳静脉中,刚才还活蹦乱跳,十分可爱的小白兔立即倒地死亡。第三步,解剖小白兔,详细观察各脏器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观察到小白兔主要是空气堵塞脏器的血管,肺部有粉红色泡沫状物质,这是因为发生了急性肺栓塞,继发急性肺水肿,这是小白兔致死的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实验结束老师告诫同学们,你们毕业后是要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命关天,任何时候不能有一丁点疏忽和马虎,输液时空气绝对不能进入血管,否则,病人会有生命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前段时间,整理家里的书架,从一本当年在卫校读书期间的《外科学》教科书里翻出一张早已泛黄的纸张,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份34年前书写的“动物实验手术记录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手术记录单清楚记录着,实验日期:1990年10月6日10:05至11:20;动物名称:家兔;重量:2.0kg;实验手术名称:阑尾切除术;麻醉方式:静脉麻醉;麻醉药物:异戊巴比妥;麻醉前给药:硫酸阿托品0.25mg肌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动物模拟阑尾切除术的指导老师是杨玉南老师,杨老师对术前、术中、术后等知识要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无菌操作重点提出要求。然后进行分组,每组一只家兔,5名同学分别担任主刀、一助、二助、麻醉医生、器械护士等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动物模拟手术课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巩固了同学们解剖与外科基础理论知识点,增强了同学们协作配合意识,强化了同学们无菌操作观念,让我们明白了医学的严谨与规范。动物模拟手术,是医学生开启外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实验动物是动物成员中的特殊群体,从出生那刻起,命里注定要被用于科学研究,尤其是用于各种医学实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数以千万的实验动物为了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向死而生”,担当人类“替难者”角色。“尊重生命、善待实验动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非常可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我们感恩于它们的奉献,回馈它们的牺牲,向为科学献身的生命致敬!医学发展道路上,无言礼赞,感谢有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谨以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