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89)——玉门丝路:春风里的千年回响》(汉唐丝路)

山巅一木

文图 / 山巅一木<br>拍摄时间 / 2015 年 10 月 6 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中那苍凉雄浑的意境,如同一粒种子,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催生着对那座矗立于戈壁深处的古老关塞——玉门关的无限向往。<br><br>这份向往,终于在金秋十月化作了车轮下的征途。启程便是一份意外之喜:预订的小车临时告罄,租车行慷慨地让我在几辆越野车中任选其一,价格不变。国庆期间日租金逾两千的“大汉”越野车,就这样成了我丝路之旅的忠实伙伴,舒适稳健,油耗却与小排量车相差无几,为这场戈壁穿越平添了几分豪情与安心。<br><br>驾驶着“大汉”沿 215 国道西行,闯入一片浩瀚无垠的戈壁。大漠行车,充满奇异的视觉戏法。前方总似横亘着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湖,诱得人不自觉地放缓车速。然而靠近了,那幻影便倏然消散,眼前唯有坦荡如砥的荒原。没有山岗,没有树木,没有杂草,没有建筑,杳无人烟,天地间一片令人心悸的苍茫与寂寥。脏污的车窗玻璃,成了这纯净荒原上唯一的“杂质”。后来才知,这不过是戈壁滩上空气升腾制造的蜃景,是大自然在亘古荒凉中上演的无声默剧。路旁的指示牌,是这片寂寥中为数不多的人类印记,沉默地指向历史的深处。<br><br>随着距离的拉近,荒芜的戈壁滩上开始零星点缀着顽强的沙生植物,为这片铁灰色的土地涂抹上几笔微弱的生机,仿佛预示着“春风”已在悄然叩关。就在这时,玉门关的轮廓终于撞入眼帘——远远望去,它宛如一座四四方方的土黄色小城堡,孤傲地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的砂石岗上。此情此景,与“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诗意瞬间重叠,一股肃穆之情油然而生。看着风尘仆仆的“大汉”,一个庄重的念头闪过心间:真想洗去这一身仆仆风尘,以洁净之姿去拜谒这座千年雄关,方不负这穿越时空的相遇,方显对历史的虔诚敬意。然而,环顾四周极度缺水的戈壁环境,这朴素的愿望显得如此奢侈而难以实现,只得带着些许遗憾,将这分敬意深藏心底,继续前行。<br><br>走近这座方形城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里,便是因西域和田美玉经此入关而得名的玉门关,丝路咽喉上的千年要塞。它南临盐碱沼泽,北望哈拉湖,再往北,便是如巨龙般蜿蜒匍匐于戈壁之上的汉长城遗迹。长城以北,是早已干涸的疏勒河故道。沿着东西走向的长城,每隔五里或十里,便矗立着一座方形的烽燧,像一个个沉默的哨兵,历经风霜,依然顽强地标记着这条古老通道的轨迹。关城北坡下,那条东西走向、直通西域的古道,仿佛还能听到悠远的驼铃与历史的回响。<br><br>置身于此,思绪瞬间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汉武帝雄才大略,为护卫这条连接东西方的生命线,下令修筑了玉门关与阳关。自此,“丝绸之路”正式贯通,东起长安,西联欧亚非。中国的丝绸如流水般涌向西方,而西方的天马、音乐、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物产,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玉门关与阳关,作为西出敦煌后的南北两道(天山北路经玉门关,天山南路经阳关)的咽喉,见证了无数的驼队商旅、使节僧侣在此停息、补给、通关。遥想当年关城之下,驼铃悠悠,人声鼎沸,马嘶阵阵,商贾络绎,使者往还,是何等的一派繁华盛景!<br><br>如今,昔日的喧嚣鼎沸早已随风沙散尽,唯余这座夯土关城在戈壁的烈日与寒风中静静矗立,向每一位来访者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登上残垣,极目远眺:汉长城在无垠的戈壁上无尽延伸,关城北坡的古道默默指向西域的远方。一种时空交错的震撼与苍凉油然而生。背靠斑驳的关墙,王之涣的诗句再次涌上心头,心境却已大不相同。<br><br>这更深的感慨源于时代的天翻地覆。王之涣叹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如今早已不再是帝国遥远的边陲。驾车继续西行,翻越阿尔金山,便可通达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田、新疆若羌乃至西藏拉萨。关内关外,皆是壮丽河山;春风,不仅早已吹绿了关隘(沙生植物便是明证),更早已“度”越了历史的藩篱,化作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发展的时代春风。“春风已度玉门关,率土共和唱大同”——这不再是诗人的祈愿,而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活生生的现实图景。<br><br>这场玉门关之旅,是一次对壮阔戈壁风光的礼赞,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精神对话。站在历史的废墟上,触摸着民族融合与文明交流的古老脉搏,感受着时代前进的强劲足音。玉门关,这座丝路上的不朽坐标,连同它所承载的辉煌过往与崭新时代,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br><br>(附图及标题)<br> <div><b>图 1:《丝路征途・意外之喜》</b>——戈壁公路边,下车观察戈壁地貌后“大汉”越野车准备再次启程,意外升级的座驾伴我这次探索之旅。<br></div> <b>图 2:《大漠幻影・丝路奇景》</b>——沙漠公路尽头,“湖水”幻影浮现,戈壁蜃景演绎自然魔术。 <b>图 3:《丝路路标・指引沧桑》</b>——戈壁公路旁的指示牌,静默指向历史与远方。 <b>图 4:《沙生初绽・丝路生机》</b>——戈壁滩上,顽强的沙生植物为荒原带来第一抹春意。 <b>图 5:《风尘未洗・敬谒止步》</b>——车内视角凝望玉门关方向,洗尘敬谒之愿止步于戈壁现实。 <b>图 6:《关城初遇・历史叩门》</b>——旅人驻足,方形城堡般的玉门关遗址在戈壁天际线上赫然显现。<br> <div><b>图 7:《诗韵怀古・春风度关》</b>——背靠千年关墙,旅人思绪随王之涣诗句与眼前景象飞扬。</div> <b>图 8:《古今同框・丝路传承》</b>——游客与玉门关遗址合影,历史遗迹吸引着当代的目光。 <b>图 9:《关城遗韵・丝路见证》</b>——玉门关遗址拱门下,游人穿梭,仿佛跨越时空之门。 <div><b>图 10:《长城遗踪・丝路屏障》</b>——戈壁苍茫,汉长城残躯与烽燧遗迹蜿蜒向天际。</div> <b>图 11:《汉长城断章・丝路记忆》</b>——玉门关旁,汉长城断壁在风沙中诉说千年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