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吃焦馍

亭中邀君

<p class="ql-block">农历的六月六,用河南的方言叫做:“绿(音)月绿”。在我们河南有“六月六,吃焦馍 ”的习俗。 农历六月六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是要炕焦馍的,所谓焦馍,就是比烙馍擀得薄一种馍,和面时要加入芝麻,烙馍时要在鏊子上用文火慢慢烤干,成品那叫一个焦、酥、香!</p> <p class="ql-block">因为干馍吃起来酥脆焦香,所以有些地方也叫焦馍。吃干馍的时候,不论怎么小心都会有碎渣掉在地上,因此我们那里又戏称这一天是在给蚂蚁过节呢。 据求证,之所以家乡人在六月初六这天流行吃干馍,是因为这个时间是麦子刚刚收获不久,人们便以吃干馍的方式庆祝麦子丰收。干馍吃起来香脆可口,回味无穷,从而也预示着来年能有更好的收成。</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印象中,早些年物资匮乏,生活拮据,农人们恪守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一些在今天司空见惯想吃就吃的食物,在过去却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这些因节日而有、因节日而兴的时令食品,身上打上了传统节日的烙印,保留了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农历六月六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炕的焦馍,和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都是有讲究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乱来,更不能滥吃胡吃。农人们的节俭源自于常年食不果腹的生活,素日里掉地下一个馍花儿都要捡起来吃了,不过,六月六这天却要破例穷大方一回,无论大人小孩,吃焦馍时掉地下的碎屑不能捡,留给蚂蚁吃。</p> <p class="ql-block">在河南的农村,农历六月初六算是一个节日,有 “六月六,吃焦馍 ”的习俗。传说,这一天是蚂蚁的生日,在河南的农村,很多农户的家庭主妇会早早地起来,和面、烙馍、熥焦馍,为蚂蚁过生日。烙焦馍和它的名字一样,味道酥脆。吃的时候会掉很多馍渣儿,也就是“焦”。 饼大呈椭圆,上面撒着诱人的芝麻粒。制作过程繁复费力,日常家里很少做,做来也是非常珍惜的吃,无论是多么吝啬的人,在吃焦馍的时候都会掉下来不少的馍渣。唯有在六月六,孩子们可以放开了吃。即使因为太酥脆一口下去焦饼散落到了地上,这一天也不会被骂,因为民间说“六月六,蚂蚁生日”掉地上的焦饼给蚂蚁吃。这个时候,蚂蚁们闻到香味,倾巢而出,来来往往穿梭不停,饱餐一顿的同时,还不忘将美食一块块运至洞中,真像过生日一般。</p><p class="ql-block">别小看做焦馍这件事,那制作焦饼可是个技术活,既要将面饼擀得薄如蝉翼,又要把饼炕得通体金黄,确保边沿与中心的酥脆程度一致,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制作者的手艺。焦馍的做法与我们通常吃的烙馍基本一样,将小麦面掺水揉和之后,拽成一个个的小面团,用小擀杖擀成荷叶形状的圆饼,而后放在鏊子上烙。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添加芝麻、盐等佐料。馍熟后,需摆放在鏊子周围用烧鏊子的余热熥,熥得馍馍焦黄酥香即可。</p> <p class="ql-block">焦馍还有个传说,一直传颂了很多年。传说,在豫东一带有一个贫家的儿媳妇,为了养活双目失明的婆婆,她到地主家中打工做厨娘。为地主家做完饭后,这个媳妇就连忙跑回家中把沾着面粉的双手在盆里清洗干净,而后用洗手水为婆婆做饭。有一天,她的举动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看到后,认为她是不孝之人,遂决定让雷公于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劈死她,以示惩戒,并将这一决定托梦给了她的婆婆。婆婆和媳妇说了此事,二人抱头痛哭,却因玉皇大帝是神灵无法解释,只能等死。婆婆为了让媳妇吃饱肚子,遂借来白面,让人在六月六这天烙成焦馍给媳妇吃。而媳妇为了不殃及婆婆和村民,带着焦馍到村外一空旷处边吃焦馍边等雷劈死。雷公前来执行玉皇大帝的命令时,发现这个媳妇的身上爬满了蚂蚁。遂将此事情回禀了玉皇大帝。原来,蚂蚁闻道焦馍的香味,寻香而来,爬到了这个媳妇的身上。而这个媳妇认为自己是将死之人,对身上的蚂蚁非但没有驱赶,反而将焦馍揉碎撒在地上喂蚂蚁,就这样蚂蚁越聚越多。见此情景,玉皇大帝似乎察觉了冤情,遂撤销了劈死这个媳妇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感恩蚂蚁的救命之恩义举,把每年的农历六月六这天定为蚂蚁的生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烙焦饼,还会特意将焦饼碎屑撒在地上,供蚂蚁享用。在豫东,农人们向来节俭,平日里掉在地上的馍渣都会捡起来吃掉,但在六月六这天却格外“大方”,大人小孩吃焦饼时,即便碎屑掉落也不会捡拾,只为让蚂蚁们尽情享用这份生日“盛宴”。</p> <p class="ql-block">聚在一起,一边炫耀自家焦饼的美味,一边故意弄掉一些馍渣,等着蚂蚁前来吃掉。不一会儿,蚂蚁们便会闻香而至,忙碌地穿梭搬运,来来往往穿梭不停,场面热闹非凡,真像是在为蚂蚁们庆祝生日。有趣的是,蚂蚁们并不当场吃掉,而是将食物背起来运走,看来它们也懂得未雨绸缪,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吧,喜欢屯粮。</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六月六,我记得自己总会和小伙伴们</p><p class="ql-block">关于蚂蚁生日的传说,还有一个比较小众的。 从前,有一个书生进京赶考,当他看完了答卷,暗自高兴,答题并不难。他胸有成竹地开始答题,突然有一个字难住了,这个字还非常关键,缺它意不全。可是怎么写都不像,它写呀、画呀,怎么看都像少了一点,为了不误交卷时间,他把这个字空了起来,先把后边地题答完了。然后再集中精力研究这个字,它怎么看都少一点,但这一点,点在哪里都不像。他想呀,想呀,竟然迷迷糊糊打了个吨。瞬间醒来一看,哇!对了,也像了,这不是一个完完整整地我需要地这个字吗!这真是天助我也!兴奋之余拍了下桌案,震动了蚂蚁,蚂蚁立即爬去。哦!原来是一只蚂蚁爬在那里,刚好补上了那一点。书生全明白了,拿起笔把这一点,就点在了蚂蚁趴的地方。后来,他榜上有名,得中了八府巡案的官职。他上任的那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为了感恩蚂蚁,定为每年的六月六是蚂蚁的生日。怎样给蚂蚁过生日呢?他想了个主意,他命令当地的百姓,蚂蚁生日这天,家家户户都烙薄饼吃,这种又薄又脆的饼,别说孩子吃着往下掉渣,就是大人吃起来也往下掉馍渣子。这样蚂蚁就能到处找到吃的东西,还方便蚂蚁搬运,往窝里储存。</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节日往往与传说故事相伴而来的,这些传说故事大多是劝人向善的,而与故事紧紧相连的,则是流传于民间的美食,什么节日吃什么美食,早已在民间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且是口口相传,一直传承的现在。</p><p class="ql-block">六月六的焦馍来说,后人则经历多次的演化,譬如焦馍里掺入芝麻、掺入椒盐、掺入鸡屎皮等,掺入的料多了,其功能也就增加了。鸡屎皮的学名叫做鸡内金,是鸡的胃的内皮,表面金黄色,有条状的皱纹。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晒干。鸡内金是一种中药,主治积食、消化不良。每当小孩儿消化不良时,大人们就会把鸡内金擀碎,参在面粉里,烙成焦馍让孩子吃。鸡内金的苦涩,被焦馍的焦香所掩盖,孩子们既吃了药物又吃了美食,真可谓一举两得。</p> <p class="ql-block">焦馍好吃,其工序太繁琐,抑或是人们生活条件提高后,对这种美食的向往虽然还存在,却也懒得在亲手去忙碌半天了。所以,现在的农村老家中,很少能闻到焦馍的清香了。 不过,焦馍这种美食少了,六月六这天为蚂蚁过生日的传统和传说,还是应该传承下去的,毕竟这也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