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徽厨许庭彬大师

邵厨

<p class="ql-block">  徽菜是具有中国丰厚文化底蕴的菜系,是中国八大菜之一,徽菜是以徽州菜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总称。</p><p class="ql-block"> 安徽绩溪是中国烹饪协会同时贯名的【徽厨之乡,徽菜之乡】以皖南风味的徽州绩溪,歙县地方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是以徽州山珍野味特产为主要原料,在采用民间传统烹调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其它菜系技艺之长而烹制的以咸鲜为主的地方菜肴。 徽菜特别擅长注重运用火候,菜品风格以浓油赤酱,重油,重色,重味,突出本味,三重烹饪理念为基础,以盐重好色,轻度腐败著称,</p> <p class="ql-block">  许庭彬大中华徽菜传承人,同时不断的经过多年的厨师考核,成为了一名国家级高级烹饪技师,徽菜非遗大师,解放前上海南市区中华路老西门, 上海大中华酒菜馆,大富贵酒楼,是由伏岭人邵之林创办于民国20年(1931)一家徽菜名店。解放后的1956年,该店为响应政府号召,支援西北新兴城市发展饮食事业,由许树滋(灶云)先生作为私方代理人,带领店内40位绩溪员工,北上迁徙至兰州市酒泉路设立兰州市大中华徽菜馆。自此,添补了该市自古以来没有徽菜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  1981年春,出生在伏岭的许庭彬初中刚读完,当时年仅16的许庭彬被其伯父带到兰州、因徽州有一句俗话,“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就是徽州男孩到了十三四岁,就要自谋出路,学习手艺,要养家糊口,就跟着同村伯父许家喻学习厨艺,成了迁兰州后大中华的第二代徽菜传人。许庭彬进厨后,自感从老家伏岭大山里走到城市学手艺实属不易,就对这份厨艺工作更加珍惜;想要在厨房餐饮行业中立足,必须要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从小事做起,以技艺取胜;同时做徽馆厨房,是我“徽厨之乡”的传统职业,作为后人从前辈手里接过接力棒,不仅要传承好,还要使之发扬光大。有了明确的人生信念和奋斗目标,许庭彬习艺尤为虚心、吃苦耐劳,不浮不躁,扎扎实实地钻研烹调技术。在师傅的严传身教,加之他自己刻苦钻研,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三年后,他不仅掌握了到了烹饪的真技实艺,还针对传统徽馆的短板,学会了菜品的雕刻技法。随着技艺的不断进步,在实践中,他又深悟,徽菜传统菜品是先辈徽厨烹饪实践的结晶和宝贵财富,一招一式,一菜一格,都要继承好,不要轻易改变它;要让徽菜做得正宗,除了技艺纯正,还有食材一定要地道;徽菜要发展,必须依靠创新,要创新不能坐井观天,要走出去,拓宽视野,学习兄弟菜系的独特烹技和优秀菜品菜式,从中借鉴,为我所用,丰富和壮大自己。</p><p class="ql-block"> 他从艺13年后的经历,应了”功不唐捐”的佛语,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日渐娴熟直至精湛的厨艺,获得了行业领导部门的认可、赏识和高度重视。他接下来的阅历,显示出他人生的平凡而出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中国西北赛区烹饪大赛中,他用普通牛蹄做成的犹若熊掌味的”掌味牛蹄”,经过几十道烹饪工序,是他用徽菜传统火功技艺潜心凝炼成的绝美珍馐佳肴,倾倒了众评委,让外界对徽菜再次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许庭彬果蔬雕刻所采用了徽州木雕独门绝技缕空雕刻, 屡次参加各级烹饪比赛中获得奖赏,尤其在西北五省的历次烹饪比赛中多次获得金、银奖。在一次兰州美食烹饪中,其中以兰州名产百合烹制的金瓜牡丹百合获唯一特金奖。</p> <p class="ql-block">  2000年许庭彬调往兰州的扬州菜馆担任总厨16年;其间的1998年调任北京万寿路国务院总理大院服役1年 ; 2000—2005年受甘肃省烹协的委派,先后去酒泉、张掖、嘉峪关等市担任讲师,专职从事厨师培训工作5年;2005—2015年在兰州市大酒店担任总厨10年;2015—2019年被国务院外交部派往我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担任总厨。现已到了退休年龄的他,无法静下心来安度晚年,还有不少单位争相聘请他去从事企业管理、指导烹饪工作,目前,他受聘于兰州铁路宾馆担任烹饪顾问</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许庭彬还在不断创新,在名徽厨,新徽菜指引下,更好的把徽菜传承好,来更好的满足食客需求,正是在当代“名徽厨·新徽菜”政策推动下,积极创新并传承徽菜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努力体现了传统徽菜与现代餐饮需求的融合,也为徽菜注入了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