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四大基督教堂

沙中金

<p class="ql-block">拍摄 沙中金</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5年6月26日一6月29日</p><p class="ql-block">手机 华为pura70rpo+</p><p class="ql-block">篇号 75932243</p> <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基督教不仅塑造了西方文明的基石,也在东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公元395年,随着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离世,帝国一分为二,基督教也随之走向分裂。公元1054年,基督教正式分为西罗马的天主教与东罗马的东正教。而到了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从天主教中衍生出新教,最终形成了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历经元、明、清三朝,尤其在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北方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后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重建,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京城的四大基督教堂,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p> <p class="ql-block">  亚斯立堂,又称崇文门堂,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后沟胡同丁2号,是北京现存规模较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它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是美国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所礼拜堂。教堂占地面积达824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近代折中主义,现存两组主要建筑:教堂大门与礼拜堂主体。堂内分为正、副两堂,正堂设有四百多个座位,副堂则有三百多个座位,中间设有可升降的闸板,既可独立使用,也可连通使用。礼拜堂呈圆形,整体采用木制双层伞形结构,造型独特,气势恢宏。作为近代教会文化的实物遗存,亚斯立堂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基督教会珠市口堂,位于广安大街与前门外大街交汇处,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后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南城建立的第一座教堂,也是该区域唯一一座具有哥特式风格的基督教堂。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挺拔、线条轻盈著称,象征着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巅峰。教堂内部装饰精美,镶嵌画与彩色玻璃窗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珠市口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艺术与信仰交融的殿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京城教堂建筑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基督教会宽街堂,坐落于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东吉祥胡同10号,最初是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设立的八座教堂之一。教堂建于20世纪30年代,并在修建平安大道时迁至现址重建。宽街堂最初由北京地方教会于1930年建立,原名为“宽街聚会所”,1943年正式挂牌,成为北方教会的重要聚会场所。教堂外观简洁,除窗户外几乎不带明显的西式装饰,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顶部高耸着十字架,显得庄重而圣洁。这座教堂不仅承载着信仰的传承,也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后的第三天,即8月10日上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携家人前往北京宽街堂参加主日礼拜。布什在礼拜后表示:“去教堂使我有种升华的体验。”他对宗教怀有深厚的情感,并感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他的教堂之行所做的周到安排。这一历史性的访问不仅体现了宗教信仰在国际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也让宽街堂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重要见证地。</p> <p class="ql-block">  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574号,是北京市最早的基督教会之一,由英国伦敦会于1863年创建。1863年,伦敦会与医生雒魏林共同在北京西城设立传教机构,开启了缸瓦市堂的历史。次年,医学博士德贞抵达北京,在行医的同时传播福音,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900年6月13日,缸瓦市堂与其他十余座教堂一同被义和团焚毁。1903年,伦敦会以松江银2100两购得土地,教堂得以重建。如今,缸瓦市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北京基督教历史的活化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