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抗疫一线

碧海连天

<p class="ql-block">文/碧海连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083609</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亚是我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那时我家就住在大海边,每天面对大海并不觉得它的浩大、开阔、丰富和美丽。待我慢慢长大后,才知道人类生命中美丽的一半来自于对自然景观的留意和欣赏。于是开始留意了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这份留意,让我发现了人生原本充满着好丰富的情趣!也许是作为一名护士需要有海一般的心胸,因而对大海便情有独钟。如今,离开三亚已经有三十五年了,但每次回三亚,我都喜欢到海边走走看看,每当看到三亚湾海边椰树长廊游人如织,他们在这里唱歌跳舞,享受美好的一切,总让我想起那年在海边看到的情景,回想抗疫的那一幕幕。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仍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三亚湾来过冬的游客在唱歌跳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那是1979年1月份,我刚从崖城卫生院调到崖县人民医院工作(现在的三亚市人民医院),当时我只有17岁,被分到传染科上班。那年快到春节的时候,三亚海边突然来了许多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都是被某国排华的华侨难民,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从海上漂泊过来的。由于在海上漂泊多日,有许多难民都身患重病,其中有感染霍乱的患者。“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不仅发病急,而且传播比较迅速。”由于霍乱属于一种传播迅速的传染病,因此,当听到这个令人胆战心惊的疾病突然来到身边时,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作为一名传染科的护士,只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当时崖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把所有的华侨难民都妥善安排好。将患病的难民马上送到医院就治,将感染霍乱的患者隔离起来。那时候的医院条件没办法和现在比。但当时医院能做的就是把整个医院围起来,拉起警界线,24小时有人守护,其实当时也没人敢靠近医院,都躲得远远的。全体医护人员都待在医院里,只能进,不能出。医院的地板上全喷上消毒水和生石灰。因为霍乱病人的症状是呕吐、腹泻,米粓样便,脱水休克,病人的排泄物必须严格处理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没有厚厚的防护服,也没有先进的隔离设备,一切都靠经验和责任心在掌控着。我记得那时候每天上班前,都要仔细检查口罩和手套,下班洗手,用来苏水浸泡手,手被泡得苍白麻木,虽然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但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防护了。我们对待传染病的态度,从来也不敢有半点的马虎。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要反复确认。病人进来之后,立刻安排隔离,所有医护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精神。那时候没有太多高科技设备,靠的就是人盯人、手把手地看护。刚接回来的病人脱水严重,大部分都处于休克状况,四肢冰凉,血管都找不到,静脉补液非常困难,我们克服困难,找来技术好的护士,马上建立静脉通道,快速给病人补上液体,抢救病人那是争分夺秒,把病人一个个从鬼门关拉回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人欣慰的是,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没有让一个病人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失去生命。更没有让疾病从我们手中扩散出去。那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念。我们相信,只要尽心尽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心里踏实。因为我们都做到了该做的,也守住了该守的底线。</p> <p class="ql-block">2020年的我,正在采核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已经退休在家,回想这四十六年的护理生涯,经历太多的疫情,如霍乱、疟疾、登革热、非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疫情的肆虐,每一次都在前线,每一次都挺过来了。不敢说,这四十六年自己做了多少贡献,作为一名护士没有什么夸耀于人的资本,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操作:打针、发药、铺床、翻身、拍背、灌肠、导尿、巡视病房......平凡而又单调。但人之为人,总要做些什么。为自己,也为他人,为社会,总要贡献些什么。虽然,所做的只是一点一滴的小事,但恰恰是这点滴的小事连系着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啊!</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三亚湾美如画</p> <p class="ql-block">编辑/碧海连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