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 · 缤纷夏日2025

曾氏子

【67届初二4班 曾卓元】 从官鹅沟到扎尕那途径著名的腊子口,当年的隘口如今以为通途。不过,即使这样,这条通途也不过三、四十米宽。当年的战场上,现在是红旗招展,遒劲挺拔的大树下建有红军战士的雕塑和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1935年8月末,红军过草地后,右路军(中央红军及四方面军陈昌浩一部)在四川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汇合。</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的张国焘越发嚣张,不仅要权,还要求改组中央,拒不执行中央北上的决议,率左路军在阿坝地区拖延不动,最后甚至秘密令陈昌浩率部南下,并采取行动“彻底开展党内斗争”,(9月9日上午的草地密电),走上了公然分裂红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危机时刻,叶剑英得此消息,毛、张(闻天),周等中央领导当夜在阿西牙弄经紧急磋商后,认为随时都有被张国焘胁迫的危险,(当时红一方面军的红五、九军团在张国焘的左路军里,红一军团困在甘肃迭县俄界村。在就近的部队中,党中央能直接指挥的只剩下红三军团。)10日凌晨,秘密率红三军团和红军大学先行北上,以脱离险境。</p><p class="ql-block"> 当时四方面的部队不明就里,以为叛逃,问陈“打不打?”,四方面军的徐向前道:“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对企图追返四方面军红军战士的李特说,“四方面军的同志想走,我们绝不拦着,想回来的话,我们随时欢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份“草地密电”,是造成两路红军分道扬镳的实证,党内一直以来存有疑议。</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草地密电存不存在并不重要,还是那句话“该来的总要来的”。张国焘组织上要挟中央,行动上拒不执行中央命令,中央屡次忍让而不知悔改,后来还另立了个“中央”,是不争的事实,“分裂”之势料不可免,毛泽东秘密北上,避免矛盾升级,实际上是处理问题的上策。</p><p class="ql-block"> 随后,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俄界举行,毛主席对事件发生的前后做了说明,会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统一了思想,增强了红军指战员的胜利信心。</p><p class="ql-block"> 抛开张国焘的个人野心不谈,南下北上之争,毕竟只是军事上的认知和水平问题。既然两路分兵,那就要看谁能够带领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堵,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后来的事实证明,四方面军二过草地南下,遭到国民党军的四面围攻,战斗惨败,八万红军损失过半,剩余不到4万,不得不又重新北上。而毛泽东率领的北上这一枝后来的胜利成果,就不用再说了。</p><br> 夺取天险腊子口,是分兵后的第一场关键的战斗,党史说它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关。它不仅是一场战斗的胜利,而标志着北上战略的正确,它使红军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三面围攻,长征得以结束,陕甘革命根据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旗帜。 腊子口是川甘两省的天险门户,隘口两边是悬崖绝壁,中间腊子河水流湍急,河上的小木桥是唯一通路。国民党军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工事碉堡,以1个营扼守小小的隘口,1个师在后策应。妄图借天险阻止红军北上。<br>  1935年9月16日,红四团先头部队从正面强攻,然而山路狭窄,部队无法展开,敌军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固守,几次猛攻均未奏效。<br>  17日凌晨,4团6连组成3个突击小组轮番向桥头突击,以疲惫与消耗守军。同时,团长黄开湘率人从腊子口左侧攀登悬崖陡壁,迂回至守军侧背,突然发起攻击。在红军两面夹击下,守军腹背受击被歼,其余溃逃。红四团成功夺取天险腊子口,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了大门。 <p class="ql-block">  说来简单,其实战术卓越,战士勇敢,不可不记:</p><p class="ql-block"> 首攻不破,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趴在阵地上观察敌情,发现敌人在桥头半山腰的碉堡只借山势,并没有修盖子,只有两根木梁,两人设想,如果部队能从山顶攻击,手榴弹扔到碉堡里,敌堡即可破。</p><p class="ql-block"> 这悬崖能上去吗?</p><p class="ql-block"> 佛晓,战斗重新打响,团长带着部队摸到了腊子口右边山崖,试图登上山顶,然而,面对突然出现的十几丈高的峭壁,搭人梯是上不去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位苗族小战士的出现,才使战斗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个小战士原来连名字都没有,大家只知道他是从贵州参加红军的,可能是四川或云南人,所以都管他叫“云贵川”。云贵川从小在大山长大,爬山对他来说是常事。</p><p class="ql-block"> 只见云贵川贴在峭壁上,以惊人的绝技慢慢爬了上去,然后利用接好的绑腿,使后边的战士顺着绑腿一个个爬上来,就这样,红军战士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敌人的后方,从敌人头顶用手榴弹攻击没有顶盖的碉堡,堡垒即破,正面突击部队乘机杀来,敌军溃散。</p><p class="ql-block"> 这段故事来自影视剧“突破乌江”,云贵川这个小战士是真实存在的。突破乌江毕竟是影视剧,剧中是云贵川抱着手榴弹跳进碉堡而牺牲了,但实际上小战士并没有死,很可能是牺牲在以后的战斗中,也可能因伤病停在了路途的某一处,平淡的度过了后半生,已没人知道。革命胜利后,杨成武将军曾多次寻找这个人,均无下落。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个影吧,永远的缅怀</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the end</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5.6.30</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