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NO.01珍藏着圣贤的智慧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vsjv13i?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498826"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658篇文章</b></p> <p class="ql-block">6月30日中午,《读书笔记分享会》栏目主持人风清杨在管理群中分享了一段话:“各位老师,辛苦了。我建议我们可以举办一次‘我的书架’征文活动。几年前我曾写过类似的文章,今天读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后,得到了一些启发。大家觉得这个活动可行吗?”重温旧作,我深感“温故而知新”的道理。再次阅读风清杨老师的《书柜》,书中对藏书空间的细致描绘,激发了我内心的激情。这种超越文字的共鸣,促使我写下多年来对书柜的深情。也许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有读者正与我们一样,怀着同样的热情,在书籍和书柜构建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共鸣。</p> <p class="ql-block">风清杨老师的《书柜》创作于2021年11月8日,并被平台评为双加精作品。文章开篇写道:“书柜,一般是知识分子家中才有的物件。”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虽然我不是知识分子,但我对书柜有着特别的喜爱,甚至视之如命,这是否有些过分?喜欢书柜是否意味着在炫耀自己的学问?带着这些疑问,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发现其实我的想法过于狭隘。书柜并非仅属于知识分子,它应该为所有人所拥有。这篇文章增强了我的信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它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我漂泊的人生里,书柜是唯一永恒的坐标。那些随着工作调动辗转的不同乡镇政府、来来去去的宿舍,都如潮水般退去,唯有承载着墨香的书柜,始终在时光的洪流中稳稳伫立,成为我精神世界的坚固堡垒。每一次岗位变动,最小心翼翼打包的总是书籍;每到一处新的工作地,最先安置好的必是那方书柜。它不仅收纳着泛黄的书页,更藏着我在基层工作中的感悟、疲惫时的慰藉与独处时的思索。如今,这方跟随我跨越无数风雨的书藉,终于在南宁市安家落“户”,如同永不熄灭的灯塔,继续指引着灵魂在岁月里找到归处。</p> <p class="ql-block">我的书柜,是家中最贵重的存在。家里的家具普普通通,样式陈旧又不值钱,摆在屋内毫不起眼。但每次搬家,那些精美的摆件、时尚的电器,我都能毫不犹豫地赠予邻居,唯独书柜,我必定要想尽办法带走。有次迁居异地,书柜太过庞大沉重,连搬运车都装不下了。当提出将书柜赠送给别人的时候,我心如刀割,特别难受——平日里钱给别人解决困难都不曾这般揪心,可唯独送出书柜,却似剜去心头一块肉。我在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一位爱读书、与我一样爱书如命,且道德修养极佳的挚友,才敢郑重地将书柜托付给他。临走前,我细细叮嘱:“这书柜里藏着我的半生心血,你若能替我好好保管,便是圆了我的心愿。”看着他郑重地点头,我才安心离去。对我而言,书柜不仅是存放书籍的容器,更是守护知识与灵魂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每到一处新居,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造新的书柜。我会根据书籍的尺寸精心设计每一层的规格:宽大的底层用来安置厚重的典籍,中层适合放置常用的书籍,上层则留给那些小巧的诗集和珍本。每一本书,从踏入书柜的那一刻起,便有了专属的位置。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书籍被细致分类,如同排列整齐的士兵,等待着我随时召唤。我还会为它们登记造册,虽然数量众多,难以精确统计,但我知道,千余本的规模是绰绰有余的。</p> <p class="ql-block">书籍中,除了我平时喜爱阅读的古今中外哲学、历史、心理学、政治、兵法、行政管理学等著作之外,还珍藏着两个儿子从高中到博士阶段读过的所有教科书。这些书籍如今全部在南宁“落户”。记得孩子们读书时,学费、书费都十分高昂,听闻有人大学毕业后便将书本悉数卖掉,我总觉得太过浪费。这些凝聚着知识与学习心血的书籍,不仅承载着高昂的经济成本,更见证了孩子们成长的轨迹。闲暇时,我也会随手翻阅,既是重温知识,也是回味他们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而在我的哲学藏书中,外国哲学著作便涵盖8个国家,从古希腊的智慧箴言到现代西方的思辨理论,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思想在书架上交织碰撞,构筑起一座多元的精神殿堂。</p> <p class="ql-block">我对每一本书都倾注了深情。从哪里购得,花费几何,何时开启阅读之旅,又于何日读完,甚至耗费了多少时间,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我的心中,每一本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它们的故事与我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生命的独特轨迹。朋友借书时,我也会一丝不苟地记录,就像图书馆管理员守护珍贵的馆藏一般,因为每一本书的离去与归来,都牵动着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打开我的书柜,就如同推开了无数扇神秘的门扉。这里面,陈列着古代圣贤的智慧箴言,翻开泛黄的书页,仿佛能与孔子、孟子促膝长谈,跨越千年光阴,让思想与他们的智慧血脉相连;有现代学者的深刻见解,字里行间引领我思索当下、展望未来;西方经典的文学巨著,带我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与思想精粹;东方传统的诗词歌赋,以优美的韵律与意境将我深深沉醉。每一本书,都是通向不同时空的入口,而书柜,则是串联这些奇妙世界的纽带。每当我从书柜中取出古圣先贤的著作细细品读,都像是与伟人、圣人进行一场深入骨髓的精神对话,在字里行间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交流。</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物质飞速更迭的时代,我的衣柜可以没有,我的居所可以朴素,但我的书柜必须丰盈。书柜换了一个又一个,质量愈发精良。它不仅收纳书籍,更收纳我的梦想、追求和灵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每一本被珍藏的典籍,都是照亮前路的星火;“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页间流淌的智慧,早已将风骨镌刻进生命。书房里的灯火长明,既是对“世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坚守,也是对未来的无声期许——愿这一方书柜见证读书改变命运的奇迹,愿其中沉淀的智慧滋养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书柜还在,我的精神家园便永远不会荒芜,那些带着墨香的文字,将永远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现代生活中,书柜不再是知识分子家中才有的专属物品,它应当成为每一位读书人的精神伴侣与实用好物。尤其在电子书盛行的时代,书柜的价值愈发珍贵——它不仅是收纳纸质书籍、文件的实用家具,让空间整洁有序,更是陈列藏书与摆件、彰显主人品味的美学载体;它所营造的浓厚阅读氛围,能让人暂时脱离电子屏幕的纷扰,在翻阅实体书时感受纸张的温度与墨香;作为知识的容器,书柜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学习、思考等多元需求,传递着文化取向与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这种不可替代的仪式感与精神寄托,让书柜在数字化浪潮中更显高贵。正如《读书笔记分享会》栏目主持人风清杨在作品《书柜》中所描绘的那样,书柜早已超越了家具的属性,成为了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图腾,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我和主持人风清杨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热爱书籍,痴迷于古典文学,并热衷于收藏书籍。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在阳台上打造书柜,将闲置空间变成充满书香的角落。通过巧妙利用阳台的隐蔽性,解决了书柜放置的尴尬问题,并独具匠心地让设计师加深书柜尺寸,实现了每层三排书的收纳设计。然而,在这份共同的热爱中,我们也存在明显的差距。风清杨老师的读书理解能力极强,总能从字里行间挖掘出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内涵;他的文学水平更是让我望尘莫及,无论是对古典著作的剖析,还是自身的创作,都展现了深厚的功底。相比之下,我在阅读时常难以领会书中的精髓,文学表达也显得生涩。因此,我更加坚定地追随他的步伐,希望在爱书、藏书、读书的道路上不断向他学习,缩小我们的差距。尽管在阳台上建书柜存在许多弊端,如强烈的阳光会加速新书褪色老化,未封闭的书柜容易积灰,遇到狂风暴雨时还可能因为忘记关窗而导致书籍被雨水浸透,后续的抢救和晾晒工作繁琐且辛苦,但我们依然甘之如饴,用心守护这片承载着书香的小天地。</p> <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以作者个人与书柜的深厚情感为线索,讲述了书柜在其漂泊人生中作为精神坐标的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描述多次搬迁时对书柜的珍视、精心打造书柜的过程、丰富的藏书内容及阅读感悟,展现了书柜不仅是收纳书籍的家具,更是承载梦想、追求与灵魂的精神家园。同时,文章还借风清杨的作品《书柜》展开思考,强调书柜对所有人的价值,尤其在电子书盛行的现代社会,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愈发珍贵。</p> <p class="ql-block">对当代社会而言,这篇文章具有多重意义:其一,在快节奏、物质化的现代生活中,提醒人们重视精神世界的构建,通过阅读与书籍收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其二,打破“书柜仅属于知识分子”的固有观念,倡导全民阅读,鼓励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其三,在数字化阅读普及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纸质书籍与书柜的独特价值,呼唤人们珍视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其四,以书柜为载体,传递文化传承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激励更多人通过书籍培养后代,滋养社会的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从文章内容来看,整体围绕“书柜”展开,讲述个人对书柜的情感、与书籍的故事以及书柜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内容积极向上,充满对知识、文化的热爱与推崇,不存在敏感词汇,也没有违背社会道德的表述。文章中提及对书籍的珍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书柜作为精神载体的价值,传递的是正面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规范,诸如重视文化传承、倡导阅读等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p> <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地点:中国广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