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之旅(三):穿越时光,邂逅兴城古城风华

老笨

<p class="ql-block">  在自驾游兴城的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餐,满怀期待,踏上了兴城古城的探秘之旅。昨日在兴城海滨、龙回头、兴海栈道留下的欢快足迹,那如诗如画的美好回忆,仍如潺潺溪流,在心间萦绕。今日,这座神秘的古城,又会以怎样独特的姿态,展现它多姿的画卷呢?</p> <p class="ql-block">  为能更好地感受古城悠悠韵味,特意选择了临近古城的白玉兰酒店入住。酒店温馨舒适的环境和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人心情舒畅。稍作休整后,便直奔古城,一睹它的风华。</p> <p class="ql-block">  兴城古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区中心,东临首山,西北临京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兴城河、兴城东河据城墙环城入海。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卫城之一,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由镇守辽东总兵官巫凯、都御史包怀德奏请朝廷修筑,宣德五年(1430年)竣工,时称宁远卫城。天启三年(1623年),袁崇焕、满桂驻守宁远,重修宁远内城,使其成为关外重镇,明末辽西军事指挥中心。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为宁远州,清朝皇帝多次下旨维修城池。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刚迈入古城,古朴厚重的历史气息如潮水般,裹挟着岁月的余韵,将游人紧紧包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气势恢宏的钟鼓楼,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沉稳依旧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古城中央,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钟鼓楼坐落在古城正中心,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与方形城墙、对称的城门楼遥相呼应,是重要的军事设施和城区中心标志。</p> <p class="ql-block">  登上钟鼓楼,极目远眺,整个古城的风貌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青灰色的砖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古朴的光泽;错落有致的建筑,仿佛是历史长河中遗落的珍珠,串联起这座古城的悠悠过往。</p> <p class="ql-block">  在钟鼓楼上有一面牛皮军鼓,直径2.25米,是用整张牛皮制成,为亚洲第一大军鼓。这面军鼓见证了兴城古城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兴城古城旅游的一大特色景观。</p> <p class="ql-block">  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如灵动的音符,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穿梭,为这幅画卷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烟火气,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城的街巷缓缓前行,城门楼巍然耸立,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座古城的安宁。斑驳的城墙,像是一部无声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战火纷飞。那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痕迹,是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每一道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p> <p class="ql-block">  城门陈列的红夷大炮,虽已锈迹斑斑,却依然散发着一种威武与霸气,仿佛下一秒就会发出震天的轰鸣,将来犯之敌击退于城门之外。当年在这里将士们坚守岗位,保家卫国。</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祖氏石坊以其精美的雕刻吸引着游人的目光。石坊上的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p> <p class="ql-block">  兴城古城祖氏石坊位于古城南大街,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为表彰镇守辽西的大将祖大寿、祖大乐兄弟而建的旌功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祖大寿石坊,处于南面,亦称“忠贞胆智”坊,俗称“头道牌楼”,建于崇祯四年(1631年),用花岗岩筑造,高约11.5米,宽15米。上层南面刻有“忠贞胆智”四个大字,北面有“廓清之烈”四个大字,中层南北两面刻字相同“四世元戎少傅”。 </p> <p class="ql-block">  祖大乐石坊,处于北面,亦称“登坛骏烈”坊,俗称“二道牌楼”,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系用赭色岩石筑造,坊高约16.5米,宽13米,明间宽4.15米,东西尽间各宽2.2米。上层南面刻有“登坛骏烈”,北面刻有“元勋初锡”。 </p> <p class="ql-block">  祖氏石坊的雕刻工艺精美、手法细腻逼真,是石雕艺术的瑰宝,对研究明代劳动人民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石坊上的刻字和雕刻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为研究明清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坊,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荣耀与故事,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站在石坊前,仿佛能听到当年家族庆典时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份家族传承精神。</p> <p class="ql-block">  文庙,是古城中一处静谧而神圣的所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郁郁葱葱的古树,像是一位位智者,见证着这里的兴衰荣辱。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古代学子们寒窗苦读的身影,感受到他们追求学问的执着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  周家驿馆、宁远驿馆等古建筑,各具特色,每一处都像是一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去品味。</p> <p class="ql-block">  它们的建筑风格,或典雅庄重,或古朴简约,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内部陈设的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这里人来人往,有达官贵人的谈笑风生,有普通百姓的忙碌身影,那些或紧张或悠闲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上演。</p> <p class="ql-block">  文庙坐落于古城东南隅,是东北地区保存最古老、辽宁省内占地面积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文庙。略感遗憾的是,现在文庙和将军府正在维修,不能走进游览,期待下次重游,一睹修缮后它的风貌,品读这里收藏的历史细节。</p> <p class="ql-block">  走在明代一条街上,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街道两旁的商铺,古色古香,售卖着各种特色纪念品、传统美食。</p> <p class="ql-block">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那是糖画甜蜜的芬芳,是烤串诱人的焦香,是糕点软糯的甜香。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热闹的生活乐章。</p> <p class="ql-block">  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这份浓浓的历史氛围与生活气息,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个古代集市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兴城古城墙,平面略呈正方形,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四角筑有炮台。 </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环绕着整个古城。沿着城墙缓缓行走,抚摸着粗糙的砖石,感受着历史的沧桑。那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是一个历史的符号,记录着这座古城的兴衰荣辱。</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上,俯瞰古城内外,一边是古意盎然的街巷、建筑,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一切都保持着那份古老的韵味;一边是现代的繁华景象,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古今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神奇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魁星楼位于兴城古城东南隅角台处,是古城的制高点之一。在这里,可以将古城的全景尽收眼底,感受着它的雄浑与壮美。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古城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蓟辽督师府位于古城西门内,是明代在北方最高军政机构,管辖辽东、蓟镇、天津等地,曾是辽东抗清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督师府和明清辽东战史馆,通过丰富的文物、详实的史料,为游人展现了明清时期辽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p> <p class="ql-block">  那一件件文物,仿佛是历史的信使,将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那一篇篇史料,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了游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之路,让游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一座宁远古城,半部明清史。兴城古城地处辽西走廊,是关外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是明代辽东镇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外仅存的军事重镇和防御据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著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主战场。袁崇焕凭借坚固的城墙和红夷大炮,以少胜多,击败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大军,阻挡了后金的进攻步伐,对明清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  兴城古城亲历了从明到清再到民国的历史更替,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的发生,涌现了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数十位历史名人,是研究明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兴城古城,每一步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历时五个多小时的古城之旅,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由此对兴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