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锄感悟

点点

<p class="ql-block">  作者:平鲁农民作家田富春</p><p class="ql-block"> 读小学时,孩子们经常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清脆悦耳,其乐融融。上了年纪,如今想起,让我感叹,锄地是农民不可少的一项农活,是多么辛苦劳累啊!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对锄地这个词的想象只不过是小畦一块,花草几簇,短锄一柄。</p><p class="ql-block"> 而我这个乡下人想得也许大些,是一片片的土地,坡连着坡又连着山峁,这就是家乡那无边无际,无声无息的黄土地。</p> <p class="ql-block">  每当春播过后,田野就长出稀疏的禾苗,一望无际,绿油油的。于是,村民们就开始无休止地夏锄。锄到哪儿是完?老农们说“没完,要锄三遍才能完。没完,收秋开始就不锄了。”什么叫没有盼头?锄地就是没有盼头。你看,左一勾,右一锄,前一拉,后一拨,环环相扣,间了苗,松了土,包了垧,去了草,样样紧连。人们就那么一面坡又一面坡地勾刮拉拨,就这么一天接着一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当最后一块地锄完的时候,第一遍锄完的地又杂草从生在等待着你去锄。</p><p class="ql-block"> 在这难熬的劳作中,最苦的就是开锄。但是,最苦也得锄。后来也熬过来了,应该说是会熬了。我老是想,想起那勾刮拉拨,脑子一片空白,眼盯这锄,人也跟着锄,真是费尽多大的力。那古诗里说“汗滴禾下土……”好像知道锄地是怎么回事,其实不知其中滋味,至少他是不知还有汗滴不能禾下土的锄地者,在无遮无掩的山梁上锄地。如果像诗中所说的,那么你很快就坚持不住了,我从日出开始上山锄地,那时太阳还是太热,但总会汗流背的。所以,不断地找水喝。瞧,日头越来越毒,在烈日下,村民们汗从皮下渗透出来,成为一层油亮油亮的粘液,它不会流,散发着热,又尽可能地减少失水。这样下来,锄一个夏天的地,人们会掉一层皮。要想下火嘛,全拿黄连水服用。在这种煎熬中,农人们也就慢慢习惯了。当然,苦中也有甜,有时兴奋的时候,随口哼几声曲儿,唱几声信天游,倒是很有情趣的。唱山歌不光是让人听,还是为了唤风。在烈日下锄地,最惬意的是一阵轻风拂面,真能爽到心尖上。锄地的人们相信一唱小曲儿风就会来。于是,一曲曲山歌唱得人心痒痒的,竟忘了这锄地之苦。呦,这也许是另一种风流潇洒吧! </p> <p class="ql-block">  茫茫人世间,有苦才有甜。花甲之年的我再次回想起乡亲们与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朝夕相伴。如今我才真正悟到,农民是辛苦的一生。</p><p class="ql-block">夏锄是饱受煎熬的苦活儿,他们头顶烈日,辛勤地劳作。但它赢来的是五谷丰登的金色之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