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多彩的摩洛哥,隐藏瑰宝【得土安】与【丹吉尔】。

梦娜丽莎

摩洛哥,这个充满神秘与浪漫的国度,散落着诸多迷人城市,而得土安(Tétouan),恰似一颗被遗落的明珠。这座摩洛哥西北部的历史名城,距离西班牙仅隔着一片海峡。它有“欧非大陆纽带”之称,其古城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城中建筑多是白色,遂得“白城”之名。 4月3日上午,我们游览完摩洛哥舍夫沙万,便坐上大巴约2小时来到得土安,它距舍夫沙万约74公里。 当大巴进入市中心的环岛(穆莱梅迪广场),我坐在车上远远就看见一座黄色亮眼的建筑,它是西班牙人建的得土安天主教堂。 穆斯林、基督教、犹太教,三大宗教在得土安融汇、碰撞、激荡而和谐。 随后,我们游览Feddan Park(费丹公园),在这里可以拍到错落有致的白色城墙和点缀的绿色,此外公园中央的伊斯兰式方亭子也很有特色。 得土安古城依山而建,漂亮的白色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在山坡上,配以祖母绿、薄荷绿的琉璃瓦、小窗,映衬于蓝天下,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得土安,这座摩洛哥西北部的历史名城,以其纯白建筑、安达卢西亚风情与多元文化交融而闻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地,它既有千年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地中海畔的灵动气息。 得土安老城是15世纪末由被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驱逐的穆斯林和犹太人重建的,成为安达卢西亚移民的避难所。这种背景下,使其成为北非与伊比利亚半岛文化交融的象征。 得土安是山城,白色房屋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想要拍出山城感觉的照片,Feddan公园是最理想的地方。以纯白山城衬着些棕榈树,可以坐在长椅上,或站在彩色红地砖铺设的步道上,自由发挥的拍照都很出片。 走过路过自由市场,看着一车鲜艳的西红柿,不免举起相机拍摄。摊主友好的翘起大拇指,立刻成了照片中主角。 <div> 我们继续跟着导游、还有得土安的地陪(也可称作官方导游)行走在穆哈默德五世大道上,这栋建筑是西班牙早年的保险公司 大厦,大厦顶部有自由神像。</div> 皇宫广场(Place Hassan II)与西班牙区是得土安的中心地标,周围环绕着殖民时期的西班牙风格建筑。向东步行至西班牙区,这里曾是20世纪西班牙统治时期的行政中心,欧式拱廊与摩洛哥马赛克碰撞出独特的混搭美学,尤其适合拍照打卡。 皇宫广场也叫哈桑二世广场,皇宫外的4根照明灯塔由高迪的学生设计。得土安穆哈默德六世行宫的正门,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 皇宫广场对面建筑物的墙上有大型装饰“法蒂玛之手”。法蒂玛是先知默罕默德之女,穆斯林认为这是法蒂玛的右手可以防止恶魔眼(Evil eye)的嫉妒和攻击。大门上方各有一个霓虹灯,是摩洛哥国徽。两边的狮子象征力量强大,中间的王冠寓意君主立宪制,绿色五角星是国旗,太阳前面图案象征阿特拉斯山,绶带上是阿拉伯文字。 素有“格拉纳达的女儿”之称的西班牙式城区,看不到阿拉伯建筑的影子,仿佛置身于欧洲小城。<div> 我们团队没有去往这地方,我觉着有点遗憾。特从小红书中下载图片,弥补弥补。</div><div> (图片摘自小红书)</div> 又继续行走来到得土安老城(Medina of Tétouan)。老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核心内涵和遗产价值体现在历史、文化与建筑的独特融合上,反映了北非与安达卢西亚文明的深度互动。 得土安老城,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建筑博物馆。这里主要是摩尔风格,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老城内部的街道呈十字形交错,通向清真寺、商铺、旅店、浴室等各种商业和宗教场所,并与不同的古城大门相连。在大街尽头的狭窄小巷中,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民居,民居中无数的过道和凉棚,让老城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城内街道由很多圆弧形或三角形拱门廊串联起来,让幽静狭仄的街巷,更显时光穿越厚重沧桑。 我们团队午餐,就安排在这家穆斯林饭店,由早年从西班牙返回的当地人建的,号称小王宫。 小王宫入口之处,伊斯兰风情迎面而来。<div> 在这里吃饭,能饱览优秀建筑,还能聆听老人们原汁原味的吟唱,富有年代感的摩洛哥琴瑟曲瑶,更能品尝着当地的美食--塔吉锅,真是一举三得啊!</div> 得土安是地中海两岸文明交流的活态见证,展示了欧洲与北非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上的互动,尤其是安达卢西亚文化对北非的深远影响。<div> 得土安老城至今仍是活跃的社区,延续了传统手工业、市集和宗教活动,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的和谐共生。<br> 老城未受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保存了7个城门、手工业作坊和民居的原貌,是摩洛哥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div><div>我们从舍夫沙万匆匆而来到得土安,走马观花的游览一番又匆匆离开,真有点依依不舍。也许下一个城市和景点,会令我们更加期待!</div> 午餐后,我们来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边的丹吉尔。在离丹吉尔不远的大西洋海边,还有一个奇怪的洞穴,当地人称之为"大力神洞"或"非洲洞"。 洞不算大,但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洞穴的洞口竟酷似一幅非洲地图,甚至连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都有。它是4000多 年来海浪冲击岩石自然形成的,大力神洞的神奇之地,已成为丹吉尔的一大自然景观。 此时海浪汹涌,一浪高过一浪,浪潮简直要把“非洲之洞”吞噬。 我们置身于“非洲之洞”,透过被海水冲刷穿凿的洞口,浩瀚的大西洋就在眼前。海浪从远处向洞口奔涌而来,碰撞在黝黑的礁石上激成白色的浪花,大自然的威力和奥妙在这里展现无遗。 我们走出“非洲之洞”,在广场的围栏边眺望大西洋。突然发现有台阶可以下到悬崖边,我们勇敢的走下去。 越是接近悬崖底部,景色越是壮观。海浪声声响彻云霄,浪潮滔天汹涌喷发,无比的惊险刺激! 团里的队友好些都没敢下来,我俩虽已年过半百,却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挑战自我。 摩洛哥北非之角丹吉尔Tanger,神话传说的极西之地!与西班牙隔直布罗陀海峡相望,有申根签证就可以40欧1小时坐船直达西班牙。这里是非洲大陆最西北的角落,左手大西洋,右手地中海,世界的十字路口! 丹吉尔有一座黄色灯塔建于19世纪中期,右携地中海,左拥大西洋,矗立于两大洋交汇处。与一般灯塔的圆形外观不同,这座灯塔被建成了如同北非那些清真寺宣礼塔一样的方形。 摩洛哥200元迪拉姆纸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座灯塔。 斯帕特尔海角灯塔特别之处在于,站在此处,能清晰分辨西边的大西洋和东面的地中海。天晴时登塔远眺,西班牙或许就在眼前。 黄昏时分,团队安排【Café hafa】网红打卡地,品尝一杯当地的特色薄荷茶或者咖啡。 1921年开业的悬崖咖啡厅在丹吉尔非常出名,入门口小小的不起眼,里面别有洞天。它沿着悬崖顶部一层一层的错落在其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景色迷人。 我俩找了个靠露台的位置,在悬崖山坡上望出去就是蓝色的地中海,品着咖啡,眺望大海、落日黄昏,景色无敌的美! 据说很多明星都来过这里,像滚石乐队、披头土、法国哲学家伯纳德-亨利·利维、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这里也有大量的当地人来发呆,真的是永远都水泄不通,名不虚传的网红。 站在露台上,吹着海风,看着蔚蓝的地中海,简直不要太惬意! 我们的晚餐就在丹吉尔靠海边的安吉中餐厅,可以吃到中餐了,我们的中国胃可以品尝到家乡菜啦! 晚上入住玛拉巴塔丹吉尔瑞享酒店及娱乐场(Mövenpick Hotel and Casino Malabata Tanger),酒店大堂豪华气派,不愧为五星标准。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见房间门牌号镶嵌在地上的花地砖上,我们找了老半天。</p> 酒店的房间很宽敞,带有阳台的海景房。 夜幕下的酒店,有着迷人的夜景。酒店自带泳池和花园,且就靠近海滩,明天起早一定要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