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家庭是军人世家,只是,有意思的是,两军开战,祖父和外公,一边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一边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爷爷因为一念之差,带着自己的队伍(据爸爸说是家丁,看家护院的)投靠了国民党。而外公30年代就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后来从军带队伍,是比较少的有文化的将领。</p> <p class="ql-block">妈妈小的时候,外公地下工作转战东西南北就带着她,一方面减轻外婆的压力,一方面也是个掩护。外公外在的身份是学校的校长,妈妈就跟着读了很多的书,虽然,不断转学,不得不读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班级(有什么班就读什么班),但却像男孩子一样识了字,读了书,懂得了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后来,妈妈参了军,那一年她才15岁。在部队里她最小,做文化教员,教给大头兵们唱歌、识字。妈妈有一个很亮的嗓子,唱的一首好歌,记得她临终前两年我们全家团圆的时候,还给我们唱了一首很动人的歌,忘了是什么名字,可那歌声至今还在耳边回绕,充足的丹田之气,宽阔的歌喉,清晰的吐词,可这并没有遗传给我们下一代,我们家的孩子唱歌都五音不全。</p> <p class="ql-block">外公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结束了地下工作,到部队去打仗了。解放后被调往中南海,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英语说得很好。朝鲜战争开战之后,三八线上的谈判需要部队中的人才与美帝国主义对话。中南海的几年大院生活,在我的家族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迹,外公的一家都很普通的,妈妈、舅舅们也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外公又回到地方部队做高级将领。</p><p class="ql-block">高干的家庭,大家都知道特权是有的,我到部队当卫生兵应该不算什么。但那个时代外公不愿意以权谋私,虽然这并不违反原则。于是,不是我自己追求的,外婆给的这个梦想就宣告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妈妈那边——外公家族我所知道的一些真实故事。爷爷家族的故事好像更不容易写,说起来很像是电视剧的情节,太有曲折跌宕了,让人感到不真实。</p><p class="ql-block">爷爷就在铁窗中度过了他的晚年,直至他生病了保外就医。两个对垒的家庭,外公家族和爷爷的子女们都走到了爷爷的对抗面,爷爷是很孤独的。</p> <p class="ql-block">后来,爷爷在狱中中风,半身瘫痪,爸爸被通知要接爷爷回来住。那一年,爷爷又患了重感冒导致肺炎,弥留之时非常想念奶奶。奶奶住在姑姑家,爷爷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没有娶偏房,只有奶奶一位正房。奶奶出身于大户人家,识文断字,懂得琴棋书画,在女流之辈不那么简单。奶奶知道爷爷已经病入膏肓,很想来探望,也是那个年代的特殊情况,奶奶怕影响到姑姑的前程,最终还是放弃了。</p><p class="ql-block">可怜的爷爷,留着最后一口气,硬是等了两天,直到爸爸面对期待了这么久,苦苦支撑着的爷爷,艰难地说出:“妈妈电报来了,她说不过来了。。。。。。”爷爷立刻就断了绵绵的最后一口气。</p> <p class="ql-block">姑姑家的表妹对我说,奶奶常说:爷爷是个帅哥。爸爸常说:爷爷非常能干。在那动荡的年代,土匪很多,爷爷家族在当地算是大户,就是被打劫的对象,那一次家里被土匪洗劫一空。爸爸说,没几年爷爷就又成了地主。自然,解放后我们家的成分就是地主了。爸爸是独苗,也只有一个姐姐,家中几代男丁都是单传。</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结束后,姑姑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带姑姑走上革命道路的是陶铸的夫人曾志。等爷爷知道了消息时,队伍已经开拔有段时间了。于是,爷爷派了家丁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长江的边上。人是见到了,爸爸说,姑姑那时已经是女兵连的连长,当时,姑姑是骑着马,在马背上见到爷爷派来的人,姑姑是女汉子性格,连马也没下,挥挥手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告诉老爷子,我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我是不会回去的!</p> <p class="ql-block">姑姑也是爸爸的领路人。东北解放之后,姑姑从学校直接把爸爸也带了出来,一路打到海南岛。解放后,姑姑读了人民大学,爸爸从部队转业留在了南国,妈妈也转业到地方与爸爸成了同事。在家族女性地影响下,我也慢慢长大了,与父辈们差不多的,终于没能逃脱被人称为女汉子。难道,潜意识中,这也成了我的一个梦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