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岭南第一陵--靖江王陵</p><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分封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藩国桂林而葬于尧山西麓的历代靖江王、次妃、将军、中尉、县君、乡君以及宗亲的陵墓群,分布范围100多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博物馆是新建成的靖江王陵综合性展示馆,通过图文和实物,运用现代展陈手段集中展示了靖江王陵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以及靖江王陵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历程。配套有多媒体影院和接待室。</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靖江藩国故事》陈列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十四藩王镇守南疆,王朝家族由兴至衰。</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于南京。朱元璋认为。"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灵。"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起,先后封皇子二十四人、侄孙一人为王。其中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藩国西南会府桂林。以镇守广海之域。靖江王从洪武三年受封,九年就藩至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兵攻克桂林、末代靖江王以身殉国。共传十一世、十四王,历时二百八十年。这是明王朝所封的五十多个藩王中延续时间最长、传位最多的藩王。</p> <p class="ql-block">桂林,宋元时期静江府,乃岭南要塞,号称"用兵遣将之枢机"的西南会府。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于此,改"静"为"靖",称靖江王。赋予威镇广海、绥靖南疆之责。靖江王在桂林世代相袭,直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定南王孔有德率清军攻陷桂林,末代靖江王朱亨甄被俘杀国除,共传十一世十四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一任 </span>靖江王朱守谦</p><p class="ql-block">大都督朱文正嫡子。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为靖江王,后因罪被废为庶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卒,无谥号。享年三十一岁。</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任 悼僖王朱赞仪</p><p class="ql-block">朱守谦嫡长子,洪武十五年(1382)生,建文二年(1400年)以郡王仪册封为靖江王,永乐元年(1403年)之国桂林,永乐六年(1408年)薨,谥"悼僖"。享年二十六岁,在位九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任 庄簡王朱佐敬</p><p class="ql-block">悼僖王庶长子。永乐二年(1404年)生,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王爵,成化五年(1469)菀,谥"庄简"。享年六十五岁,在位五十八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任 </span>怀顺王朱相承</p><p class="ql-block">庄简王嫡长子。宣德二年(1427年)生,正统元年(1436年)册为靖江长子,天顺二年(1458年)未袭而卒。享年三十一岁。成化七年以子规裕袭爵追封王,谥"怀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五任 </span>昭和王朱规裕</p><p class="ql-block">朱相承嫡长子。景泰四年(1453)生,成化七年(1471)以庄简王嫡长孙袭爵,弘治二年(1489)菀,谥"昭和"。享年三十六岁,在位十八年。</p> <p class="ql-block">第六任 端懿王朱约麒</p><p class="ql-block">昭和王嫡长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生,弘治三年(1490年)袭爵,正德十一年(1516年)薨,谥"端懿"。享年四十一岁,在位二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第七任 安肃王朱经扶</p><p class="ql-block">端懿王嫡长子。弘治六年(1493年)生,十二岁时以父病敕掌国事,正德十三年(1518年)袭封,嘉靖四年(1525年)薨,谥"安肃"。享年三十二岁,在位七年。</p> <p class="ql-block">第八任 恭惠王朱邦芋</p><p class="ql-block">安肃王庶长子。正德四年(1509年)生,嘉靖六年(1527年)袭爵,隆庆六年(1572年)薨,谥"恭惠"。享年六十三岁,在位四十五年。</p> <p class="ql-block">第九任 康僖王朱任昌</p><p class="ql-block">恭惠王庶长子。嘉靖十一年(1532年)生,万历三年(1575年)袭爵,万历十年(1582年)薨,谥"康僖"。享年五十岁,在位七年。</p> <p class="ql-block">第十任 温裕王朱履煮</p><p class="ql-block">康僖王庶子。隆庆六年(1572年)生,万历十三年(1585年)袭爵。万历十八年(1590年)薨,谥"温裕"。享年十九岁,在位五年。</p> <p class="ql-block">第十一任 宪定王朱任晟</p><p class="ql-block">恭惠王庶次子。嘉靖十七年(1538年)生,三十一年(1552年)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温裕王叔进袭王爵,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薨,谥"宪定"。享年七十岁,在位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第十二任 榮穆王朱履祛</p><p class="ql-block">宪定王嫡次子。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以奉国将军改封靖江王长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袭爵,崇祯八年(1635年)薨,谥"荣穆"。享年七十三岁,在位二十三年。</p> <p class="ql-block">第十三任 朱亨嘉 </p><p class="ql-block">荣穆王庶长子。崇祯十一(1638年)年袭爵,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在桂林自称"监国",被丁魁楚、瞿式耜所败,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在福建连江被诛。在位七年。无谥号。</p> <p class="ql-block">第十四任 朱亨欢 </p><p class="ql-block">宪定王庶长孙。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初封辅国将军,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奉诏袭封为靖江王,永历四年(1650年)清军破桂林,被俘后缢杀,无谥号。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四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千年王朝兴功过是非,现世众人自有评说。</span></p><p class="ql-block">靖江王及其宗室养尊处优多有才情。他们游逸于山水名胜,寄情于诗文书画,热衷于雅集聚饮、摩崖刻石、雕板刻书,成为明代桂林城中最为出彩的文人团体。涌现出一大批的文化精英,创造了明代桂林藩府文化的独特形象。</p> <p class="ql-block">坐食俸禄 尊养文化</p><p class="ql-block">"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历代靖江王及其宗室接受良好的宗学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受藩禁制约,只能坐食丰厚俸禄,"清闲快乐"地生活。他们流连于山水之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紧跟当时的文化主潮流,不断为桂林充实文化内涵,引领桂林文化保持着在岭南地区的领先地位。</p> <p class="ql-block">南明烽火 抗清殉国</p><p class="ql-block">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关外的大清乘机入主中原,南逃的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建立南明政权进行抵抗。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拥立南明的瞿式耜等在桂林挫败了第十三任靖江王朱清亨嘉自称"监国"的闹剧,奏请以宪定王嫡孙朱亨甄承袭王爵,桂林一度成为南明抗清的中心。清顺治七年桂林城破,朱亨欧守国不逃,被清军俘杀,靖江王作为明朝藩国的历史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始安原脉 营造佳城</p><p class="ql-block">"王之莹,兆世在尧山之麓,盖郁郁有佳气焉,于乎盛矣。"尧山号称始安原脉,属越城岭海洋山余脉,积土成岭横亘于石山林立的桂林城东,如屏如障,巍峨磅礴,"俯瞰会城,为桂林诸山之冠"。尧山西麓,多为平岗,前有漓江蜿蜒流过,如玉带缠腰;山之气势界水则止,山水之间明堂开阔,远眺与桂林城遥相呼应,是一处营建陵寝的万年吉壤,成为了明朝靖藩王族营葬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郁郁佳城 尧山王陵</p><p class="ql-block">桂林城东尧山西麓的靖江藩国遗存靖江王陵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墓葬数量最多的明代藩王陵墓群,享有"岭南第一陵"之美誉,历历在目的陵园遗址彰显了大明王朝强大的综合国力。靖江王陵诸王陵园均依托尧山而建,与自然山林相融,与山形地势互应,从选址到规划建设,完美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的营造理念,天造地设般构建起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体现了东方智慧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传递了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向死而生等人类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考古发现 陵园遗存</p><p class="ql-block">考古学的知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广西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开展对靖江王陵的调查勘探。在尧山西麓,发现大量与明代靖江王府相关的墓葬及陵墓附属建筑基址,确认了自悼僖王陵至荣穆王陵的十一座靖江王陵的序列,明晰了历代靖江王陵的分布、位置、朝向和陵寝建筑的规模、布局、规制,基本掌握了王陵陵寝制度的演变规律。</p> <p class="ql-block">梅瓶亭亭 细说王事</p><p class="ql-block">梅瓶是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和明器陪葬等多重用途的器物。靖江王陵区中出土各类明代梅瓶三百余件,其器型变化多样、釉色绚丽丰富、纹饰种类繁多为世所罕见,无数专家学者对此推崇备至,誉之为"国之瑰宝"。如此数量众多的梅瓶随葬于靖江王陵墓群,既体现了靖藩贵族的丧葬习俗,也反映了靖江王及其宗亲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是研究古代梅瓶文化和靖江王室生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寝宫遗珠事死如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工作者考古发掘了四座靖江王陵及部分宗室墓地宫,除梅瓶和墓志外,还出土了陶瓷冥器;金、银、玉饰品;铜铁用具以及放置随葬物品的箱匣上脱落的五金构件。这些随葬品如片羽麟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王侯"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p> <p class="ql-block">出土遗珍</p><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梅瓶和墓志碑碣最为显著。三百余件明代梅瓶数量众多,其品种之丰富、器形之多样、纹饰之纷繁世所罕见,堪称中国陶瓷百花苑中的一枝奇葩。各类墓志碑碣约五十余方,其内容真实可靠,在历史研究中起到证史、纠史和补史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这些藩王遗珍向世人讲述着靖江王传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碑铭凿凿讲述传奇</p><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区历年来共出土各类墓志碑碣五十余方,涵盖了历代靖江王及王府各等级宗室、姻亲、王府属官等。其形制规格尺度有别,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礼制;其文字内容丰富详实,承载了真实可靠的历史信息;其书法雕刻精美细致,呈现了明朝藩府高水平的艺术造诣。这一批有着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志碑碣是我们研究桂林地方史、明朝封藩制度和明代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靖江王陵昔日辉煌,考古遗址今显难得。</span></p><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自2012年启动建设以来,8年来完成了7座最高级别的王陵遗址考古、遗址保护与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为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开放景点包括"一馆八陵三墓"--靖江王陵博物馆、悼僖王陵、庄简王陵、怀顺王陵、昭和王陵、安肃王陵、恭惠王陵、康僖王陵、温裕王陵、刘氏、郑氏、赵氏次妃墓。</p> <p class="ql-block">王陵内保存陵墓石雕 345件,出土梅瓶 300多件,成为明代规模宏大、序列齐全、等级分明、分期明显的藩王陵墓群典型代表,享有"岭南第一陵"之美誉,是实证靖江藩国绥靖广海、安定南疆、促进民族融合与岭南文化发展和见证大明王朝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截止2021年6月,形成了"三陵一馆一基地"的开放格局。"三陵一馆一基地"即靖江庄简王陵、靖江康僖王陵、刘氏次妃墓、靖江王陵博物馆和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少年研学基地。</p><p class="ql-block">怀顺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景区,从面积超过长陵定陵的首陵到奇特的园中园,从总数全国最多的陵墓石雕到出土数量居全国之冠的梅瓶,从神秘的藩王地宫到神奇的悼妃石刻,从守陵近半世纪的王妃到以子袭王为贵的次妃,从明代最卑微的封王到传世时间最长久的藩王,向世人讲述一个靖江藩国延续300多年"向死而生"的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朱守谦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现存第一任靖江王朱守谦衣冠陵墓、第二任悼信王陵、第三任庄简王陵、第四任怀顺王陵、第五任昭和王陵、第六任端懿王陵、第七任安肃王陵、第八任恭惠王陵、第九任康僖王陵、第十任温裕王陵、第十一任宪定王陵、第十二任荣穆王陵和恭惠王次妃刘氏与郑氏墓、康僖王次妃赵氏墓等大型陵墓。</p><p class="ql-block">悼僖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藩王有十一位靖江王先后于桂林城东尧山脚下营造了华丽的陵寝,被称为"桂林十一陵"。连同附葬在其周围的三百余座宗室墓,形成了占地方圆百里、规模宏大的靖江王墓群。</p><p class="ql-block">端懿王</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墓葬数量最多的明代藩王慕群,享有"岭南第一陵"之美誉,是大明王朝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见证,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全国100处重要大遗址录。</p><p class="ql-block">昭和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支非帝系血脉、却延续时间最长的藩王,伴随着明朝的建立和哀亡,其遗留下的靖江王府王陵,从一个侧面实证了大明王朝的兴衰历史,同时也构建桂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浓重的明风遗韵。</p><p class="ql-block">安肃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规模宏大,布局独特,内涵丰富,且与其所在的尧山完美融合,是独有的文化战略资源。实施靖江王陵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不是简单地重现靖江藩王的尊贵生活和浩大陵园,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历史遗存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使靖江王陵大遗址从遗产资源转化成为城市竞争力,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和发展,并从靖江王陵凸现出的深刻文化内涵和人类价值观,"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p><p class="ql-block">恭惠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庄简王陵是第三任靖江王朱佐敬与王妃的合葬墓,建于明永乐年间,占地87亩。1985年在原址基础上复原地面建筑,1987年对外开放。2021年6月在棱恩殿内复原展示明代藩王陵祭场景。靖江庄简王陵以全面复原陵园建筑形式向游人展示了靖江王陵完整的规制布局。</p><p class="ql-block">庄简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康僖王陵是第九任靖江王朱任昌与王妃的合葬墓,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9.4亩。2004年对王陵的地宫进行考古清理,出土了陶器、瓷器、金属器、墓志等随葬品。2021年6月对康僖王陵地宫进行复原展示并对外开放,向世人揭开了靖江王陵地宫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康僖王陵</p> <p class="ql-block">刘氏次妃墓是第八任靖江王朱邦芋次妃刘氏之墓,属于子袭王位的厚葬次妃墓,建于明万历年间,总面积4512平方米,是靖江王陵墓群中仅次于王陵的高等级墓葬。它以遗址遗存形式向游人讲述母随子贵的传奇故事,赋予了靖江王陵更鲜活的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温裕王陵</p> <p class="ql-block">昭昭遗址 考古公园</p><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随着大明王朝的灭亡而失去了往昔的辉煌,经过六百年的历史沧桑,遭受自然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王陵陵园建筑塌毁殆尽,但各陵的建筑基础、石刻仪仗和部分残墙仍然存在,成为岭南最宏大的文化遗产。2006年起,靖江王陵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战略,2010年入列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新时代、新目标,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致力于全面保护展示靖江王陵墓群的真实性、完整性,打造国家文化名片,让靖江王陵蕴含的人类价值观从桂林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宪王王陵</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少年研学基地2021年5月落成,占地7亩。以靖江王陵遗址为依托,现已开设了模拟考古与修复、再现桂林"兵马俑"等研学体验项目,今后将陆续策划、推出更多符合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科普活动,使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广大青少年"感知历史、增强自信、享受快乐"的科普乐园。</p><p class="ql-block">荣穆王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四.庄简王陵典型代去 藩王陵寝事死如生。</span></p><p class="ql-block">庄简王陵是第三任靖江王朱佐敬与王妃沈氏合葬墓,是袭封最早、在位时间最长朱佐敬(1404~1469),悼僖王朱赞仪庶长子,永乐九年(1409年)7岁袭封王位,在位58年,成化五年(1469年)亮,享年65岁,谥"庄简"。其生性孝友,遍读史书,善长楷书,对推动岭南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庄简王陵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坐东北朝西南,总面积87.99亩,是靖江王陵第二大、也是目前唯一全面修复陵寝建筑的陵园。陵园以享堂为中心,修建两重陵墙围护,平面呈"回"字形。</p> <p class="ql-block">以神道为中轴线,由外而内分别设置左右厢房、守门狮、陵门、神道石像生、中门、焚帛炉、享堂和圆丘形墓家,正式奠定了靖江王陵"前方后圆"的陵寝基本制度,是靖江王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早开放的景区。</p><p class="ql-block">神道</p> <p class="ql-block">陵园门楼</p> <p class="ql-block">祾恩门</p> <p class="ql-block">祾恩殿</p> <p class="ql-block">金水桥</p> <p class="ql-block">内侍</p> <p class="ql-block">翁仲</p> <p class="ql-block">武士控马</p> <p class="ql-block">狻猊兽</p> <p class="ql-block">石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