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写户外游记容易抒发万丈豪情用过了劲,把一段本来寻常的经历写成某某历险记。我知道这是“驴友一开口,上帝就发笑”的事,想尽量避免以免贻笑大方,但俗人想脱俗有点像揪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地面一样难,躲着躲着不小心还是会掉到坑里。我想说的是我最近的一小段游历+“游思”。</p><p class="ql-block"> 今年夏至日的六月二十一与二十二两天,我跟随山东锦绣山河户外俱乐部爬了两天山,位置是张家口与北京交界的灵山。第一天爬的是海拔两千,拔高三百的北灵山;第二天爬上了北京第一高山东灵山。下午在回程的大巴上,我发了这样一段说说:“北京第一高山东灵山,海拔2303米。从东登山口上,灵山古道出,需拔高800多米,下降1200多米,徒步15到16公里,耗时七个小时。大约等于从小牛山口登泰山到玉皇顶然后从桃花峪出山。很少这么“彪”了,但登东灵山值。东灵山属于太行山,是太行与燕山衔接的部分;它象燕山,但异于母体”。这一段文字显然有按捺不住的豪情满怀。</p><p class="ql-block"> 在回家休整的一段时间里,我酝酿了几种写游记的思路,哪一种都是豪情万丈的样子。在整理完照片进入码字前见到常看的女登山家简丹的视频,她说在爬完六座包括珠峰在内的8000米以上的高峰后因为资金用完在家休闲,爬了北京的三山;说时的语气表情满是调侃。我知道她说的山当然就有东灵山,也会有我去年爬过的北京第二高山海坨山。</p><p class="ql-block"> 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骄傲的天花板实际上是人家下降到地面的地板;于是豪情壮志的文字就再也码不出来。</p><p class="ql-block"> 码不出来并不等于情绪低落受到打击,因为我懂得把老年驴友的我与顶尖级别的登山家简丹比较是个老年痴呆症的想法;但我也懂得,不能比成就但能借鉴攀爬回家后的心态。于是我就调整思路,把抒发豪情的游记改成白描塞外的高山草甸子与草甸子上的马牛。六月的塞外在蓝天白云下像传说中的牧歌,试着记下来它不也香吗😍😂</p> <p class="ql-block"> 开篇的文字定了调子,下面就按照调子,以时间为序慢慢说了。</p><p class="ql-block"> 从济南到北灵山本来预计下午三点到,但高速河北段修路绕行省道,耽误了一个半小时,到达登山口已经是下午四点半。不少队友觉得运气不好,我则认为也不是坏事。因为当天是夏至日,晚上八点也黑不了天;午后的阳光偏弱,能赶上日落更是美事。北灵山虽然海拔近2000米,但登山口的海拔高,仅需要拔高三百即可登顶。</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下午的北灵山攀爬,实际上是第二天东灵山的预热。</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幅照片就是北灵山山腰韭菜坡的风光。前一天下过了雨,空气清新;虽然已是伏天,但高海拔的塞外草甸子气温只有二十多度。</p><p class="ql-block"> 从山东来到塞外,换了天地!</p> <p class="ql-block"> 灵山韭菜坡登山口距离北京仅仅120公里,夏至日恰巧是周六,所以游客不少。从山东内地赶来的我看到塞外草原的游客马队马上就联想到放牧的胡人以及穿越长城南侵的北族兵马。虽然知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联想,但我的几次塞外游的经历都有这样一个闪念,说明这联想不是偶然;我觉得这是汉人对北方边关的心理印象,这印象已经刻在很多汉人的内心深处……</p> <p class="ql-block"> 北灵山位于塞外南沿,海拔1500至2000米的高度属于乔木林与草甸子混生地带,所以我们的行程就是在草原与树林间穿行。让我感到点意外的是这里的树林大多是白桦林,这树种在东北常见,大面积出现在华北说明这里一是海拔较高,二是气温较低,大概属于东北与华北的过度地带。</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就走完了北灵山。下了山走到一个叫做塔尔寺的地方,看到了一座古塔与距塔百米远的几棵古松树,看得出这里是一座古寺庙的遗址。塔没有碑文介绍,但用豆包查河北六角砖塔得知这是金代的古寺灵塔,距今九百多年;砖石结构,保存还算是完好。古塔孤零零矗立在山坡上,它让我得知我位于古涿鹿县塔寺村;此时夕阳透过薄云照在塔身与古松上,脑子一时竟然放空……</p> <p class="ql-block"> 至于塔寺村,我至今的印象就是破旧的石头房子与村外的草场与崖头上的马儿……</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县城宾馆140元的标间,早晨4点50分集合乘车,在去登山口的路上在大巴上吃一个鸡蛋灌饼喝一盒八宝粥,这就是驴友的日常片段。我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有时跟规格高的旅行团反而觉得没劲。这不,我们吃饱饭爬到东灵山的半山腰,彩色帐篷中晚上露营的浪漫人士还没有起床。我马上就给他们起了一个外号——在山上躺平的人😃😜</p> <p class="ql-block"> 八百米的拔高到海拔2000米处路旁有一天然巨石,巨石上有红色石刻——“北京第一山”。见到立马合影,意犹未尽想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又做出弯弓射雕之态。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反映,如果漠然反倒是有心理问题。但心理学怎么解释?有机会要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 栈道旁有一位小伙子是真的躺平了,他是从山下爬到此处累坏了还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在这里补觉?</p><p class="ql-block"> 不应该叫醒他。但我在这里玩了七八分钟他始终是这样睡着。</p> <p class="ql-block"> 真正躺平的是山顶的牛群。夏日东灵山山顶的晨曦是宝贵的。这里晚上只有十度左右,所以牛儿在早晨喜欢在山坡晒太阳。</p><p class="ql-block"> 我认得这些牛儿的祖先是欧洲,牠们出现在塞外牧场自然是改革开放之功。我还知道这里现在虽然是一片塞外牧歌凤光,但五十年前这里也要农业学大寨,牧区以粮为纲是那时的政治正确。</p><p class="ql-block"> 看似纯自然凤光,汉雨胡风欧俗新政交替影响这片草原久矣!😌</p> <p class="ql-block"> 我也想以牛为师躺平片刻,不料想看见更高的山包上还有马老师,牠们散落山顶草场勤奋工作——觅食吃草。我想我要向更高的目标看齐,等登上山顶再坐下休息。</p><p class="ql-block"> 其实马老师族群中也有特立独行者,你看图二十九这匹马躺平的多么义无反顾。传说中马儿都是站着睡觉,可到了2000米以上的山上,自由的基因会无限膨胀——老子就是躺平了,谁还能把老子开除马籍不成😂😝</p> <p class="ql-block"> 仔细看,有个性的马儿还真不少:下面这匹棕色马,狩立山头不吃也不动,牠是享受独处,还是正在忘我的哲思?还看见一匹血清马,样子好高贵,但牠只是在乱石堆中找草吃,五分钟不抬头,看不见石堆边上有成片的嫩草。我对牠的结论是牠除了吃,啥也不知道,啥也不会做😂</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能理解的马儿的感情是母马的舐犊情深与马犊对母亲的依恋。还有图三十四是打吊针闹肚子的马儿对主人的信任。我见了马儿打点滴觉得新奇去问马儿的女主人,她告诉我初夏马儿吃的多容易闹肚子,打打吊针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是我们眼界窄少见多怪罢了😂</p> <p class="ql-block"> 拔高八百米,耗时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灵山主峰。主峰除了一块石碑,还有一堆堆成锥形的碎石,似乎很煞风景;但看来路一片苍翠,真说得是塞外好风光!</p> <p class="ql-block"> 往南望有点逆光,但我知道那是八百里远的南太行;那里山险涧深与脚底下的太行北端一点也不一样。这里是太行与燕山的交界处,但我觉得它不像母体太行,更像亲戚燕山。我们知道橘生淮北则为枳,现在又知道太行长在塞北就像了燕山⛰️⛰️⛰️⛰️</p> <p class="ql-block"> 山下有个景区位于灵山古道进口,他们把木质栈道修了十几公里拔高1200米。这么大的动作以为应当是个大景区,没想到花五个小时走到终点景区门口竟然连个卖水的都没有,只有几个保安;这么好的景色竟然濒临倒闭,当时也想不到为什么,只是到处找水。现今要写游记了,还是不知为什么,只是觉得可惜。</p> <p class="ql-block"> 我拍的栈道照片很平,其实陡峭的台阶很多;走五个小时,很有下泰山的感觉。好在下山的景色好,抵消了一半的疲劳。</p><p class="ql-block"> 先是海拔2000米左右高处的狼毒花夺人眼目。</p><p class="ql-block"> 一年前在更靠北的海坨山见过狼毒花,但仅看见不起眼的两株;这次则看见了成片的狼毒花,它们开在山的阳面,在阳光下恣意盛开。由于留意了,就知道了狼毒花花蕾是红色的,花瓣是白色的;还知道它仅开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坡上,所以少见。</p><p class="ql-block"> 据说青藏高原的狼毒花更多,但我刚在那里走了二十天,竟然没看见一朵,是运气?还是节气使然?</p><p class="ql-block"> 有资料说狼毒花剧毒不能随便碰,有朋友说越是艳丽的花毒性越大!</p> <p class="ql-block"> 下到海拔1800米以下,狼毒花少见了,见到了硕大的波叶大黄;再往下走,见到了成片的蒲公英……</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下走到海拔1500米以下,看到牛儿已经走进了森林。原来牠们已经感受到山腰正午阳光的烁热,躲到森林吃草或者躺平。</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少人都会心生感慨——牧区的牛马不用九九六,但牠们似乎过得更惬意。但如果要想到牠们生命的终点,似乎就很难再用“惬意”这个词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说一个相关的梗: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话说的透彻且让人心寒。刍狗是古代用草扎成的祭祀狗,丢弃或焚毁是其归宿。那么按照老子的思路,百姓与万物生灵的归宿其实无异,都是刍狗。</p><p class="ql-block"> 宗教的说法也好不到哪里去,基督教说是人带着原罪来,赎罪一辈子也不一定能进天堂;佛教的轮回说更是吓人,六根不净的你我一不小心就要轮回去做畜生。不信这套信科学是不是可以摆脱?君不见智能机器人有控制人类的发展趋势?真到了那一天,是不是我们又变成第N代机器人的“刍狗”?</p><p class="ql-block"> 想的太多会耽误做事,要想走的好看一点,多做运动,多做户外,好看的概率会大一些,我觉得是😂</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下走是栈道的头;再往下走是古道的口;走了这一天都在小五台的边边上转;而花一整天走五十公里才能完整的走完小五台;完整的走完小五台才可以称得上是户外强驴……</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一个队友说前些天刚走完小五台的五台:“一次走下来就没有心事了”。</p><p class="ql-block"> 在强驴面前你还好意思说爬了一座大山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