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走在下班的路上,心情像风儿一样轻爽。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脚步不知不觉就踏上了通往沭阳闸的熟悉路途。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数代人记忆的容器,梦想的起点。无数故事,仿佛就沉淀在闸下奔流的河水里,萦绕在闸身斑驳的印记间。</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沭阳闸,静默地矗立在淮沭河上。这座始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宏伟水利工程,双层交叉的结构曾是全国独创——上层节制闸调控水流,服务灌溉、通航;下层涵洞则默默排涝,护佑一方土地。288米的总长横跨河道,25孔闸门(其中一孔通航)无言诉说着往昔的繁忙。闸顶的公路桥,曾经是沭宿、沭泗公路的咽喉要道。</p><p class="ql-block"> 然而,最牵动我心的,并非仅是闸体本身的壮阔,而是它周遭环境的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沭阳闸周围曾是何等热闹非凡的集市!刚开始,集市在主干道两边,其中路东边曾有一些低矮的平房,是商家的经营场地。也曾有一个不大的码头,为运输货物和体力劳动者背砂提供方便。后来为了疏通主干道,集市就转移到闸西南方向的河堤坡下。印象中,在坡底集市的西边,曾有一片大槐树林,这里既是农贸交易市扬,又是展示民间艺术的娱乐园:当时流行唱书,才艺表演者用特殊的腔调唱一句就用工具敲一下拿在手中的似圆盘的铁锣,发出清脆的响声,唱到高潮处,他会连敲铁锣,响亮的声音混合在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于是表演者趁热打铁,拿起碗或茶杯,伸向听众,听众们就纷纷向碗中投几分或几角的硬币,这是给予表演者的劳动报酬。一波人听完散后,又会聚集另一波人,这样几个回合,表演者收入可观。也有演奏扬琴的,那悠扬的琴声渗透在牲畜嗷嗷叫声中,构成一曲别具一格的交响乐,久久回荡在集市上空!我们小孩子虽然听不懂,但仍然穿梭于表演现场,现场有卖花生和瓜籽的。我们就用平时采桑换来的零用钱,买几角钱花生和瓜籽香香嘚,解解馋!散集后,再坐上大人的独轮车,趴在车架上,沿着粘土路,欢天喜地地回家。</p><p class="ql-block"> 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沭阳间是理所当然的枢纽与人流汇集之地。闸顶公路桥上车来人往,闸下河岸边更是生机勃勃。小贩的吆喝声、自行车的铃铛声、拖拉机的轰鸣声、等待过闸船只的汽笛声,交织成一片沸腾的生活交响乐。简易的摊位沿着河堤排开,售卖着时令瓜果、油条烧饼、针头线脑、布匹、竹编农具……空气里混合着油炸果子的香气、泥土的湿润和河水的微腥。我们这些孩子穿梭其间,在闸边拾草割菜,采摘洁白的槐花,或者在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溜下河滩,放牧家里的猪羊,在浅水处追逐小鱼小虾。夏日的午后,闸下的荫凉处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大人们摇着蒲扇闲话家常,孩子们的笑闹声随着河风飘远。那份喧嚣、那份烟火气、那份扑面而来的生活热浪,是沭阳闸在我童年画卷上涂抹的最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在我而立之年,沭阳闸也曾考验着我的人性!</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难免有太多的挫折与遗憾。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人为地将自我的心灵封闭,将记忆尘封抑或将感情深埋心底。将寂寞独享,将苦闷独尝。一任心绪的沉重并且自我煎熬、艰难的去跋涉。</p><p class="ql-block"> 有些事,你以为已经忘记了,却在某个瞬间,尘封的记忆纷纷涌出,原来以为忘记的事情,却变得如此清晰。多么想,永远不记得这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你也许会说“不是都过去了吗?”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你依然逃不出,想起了就微笑或悲伤的宿命。</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在沭阳闸西边淮沭新河大堤向北约200米处,也就是现在刚设栅栏的尽头处,堤岸两边分别有个大槐树林,在那个市场经济的年代,被用来当作家禽,牲畜的交易市场。每当逢集,前来进行牲畜交易的人流和车流便从四面八方涌来。一时间,牛哞马嘶声此起彼伏,场景十分热闹,蔚为壮观。每当我经过这里,往事就像潮水般涌来,就会情不自禁地翻开尘封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1997年,那时距我高考落榜已4个年头,作为代课教师的我,仍在坚持自考。结婚后,我仍然住在娘家,但是公公却通过很奇葩的方式为我们分了家,并赏赐我们一头小猪,我再三拒绝也无济于事。公公说,他没有精力帮我们养活那头小猪,我让他把小猪卖了,我说自己不在乎这点家产。他就委托我把小猪牵到沭阳闸卖。万般无奈,已有身孕的我不得不接受任务。</p><p class="ql-block"> 于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就拿根绳子,系住小猪的一条腿,就牵着它步行走向沭阳闸。一路上,小猪叽叽嗷嗷,鼻孔上还流着汗涕眸眸,一点也不听使唤。我时而要用力拽,吆喝几声,才能艰难走几步。也许是没付出,就没回报,导致我对它没有任何感情吧。记得自己小时候在沭阳闸西北角大树林里放猪,我对那些小猪训练有素。虽然它们分散在树林里吃草,但是只要我吹一声口哨,它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向我涌来。我一声令下,它们就会井然有序地排好队,跟着我回家。我一路高歌,神采飞扬,令路人羡慕不已,成为晚霞中乡村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如今的这头小猪,却在骄阳似火的上午,让我在路人面前丑态百出……</p><p class="ql-block">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头桀骜不驯的小猪,拽到了那片树林中。人们买卖猪牛羊、鸡鹅鸭等,必须在这个规定的市场交易,而且还要找到一个交易员(我们当地俗称开行的),相当于中介,方可把生意做成。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员凭借他们业务能力,一手托两家,为买卖双方牵线搭桥,做出双方认可的合理价位,为促进牲口交易起到了关键作用。要成为优秀的交易员,不仅要掌握“骡马经”,了解的市场行情,同时还要懂得心理学,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买卖双方,促成交易。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离开交易员很难成交。</p><p class="ql-block"> 我把小猪拴在一棵大树上,擦去脸上豆大的汗珠,气喘吁吁地站在树荫下。大树林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我眼前立刻浮现出小时候在这片大树林里放猪牛羊、拾草、割猪菜的情景。还想起了父母曾带领我们在这里拾砂礓,用来自制水泥大砖建房子。在用手扶拖拉机运输砂礓的过程中,父亲因操作失误,从手扶拖拉机上甩下来,差点丢了性命的事。是啊,在那个贫穷落后,就业无门的年代,沭阳闸的一河一堤、一砂一石、一草一木,都曾惠泽过附近的人民!而这片树林里也曾留下我虽艰苦卓绝、但欢乐无穷的童年时光!</p><p class="ql-block"> 可是那天,在这闷热的树林中,我听着家禽及牲畜因被捆绑称斤重,发出各种惨叫声,感到烦躁不安!……</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就有一个中年男人向我走过来,他说明了自己买猪饲养的意图:他有四个孩子,都在读书,其中大孩子马上高考(当初高考是在每年的七月初,俗称“黑色的七月”),而他除了种地,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买头猪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卖点差价钱,给孩子们交学费。我听后,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我目睹了父母为了培养我们姐弟四人读书,吃了千辛万苦!他询问我小猪的价格,因为我不了解行情,就随口说出自己的要价,他说我的要价有点高,必须由交易员来协调,才能最终定价。于是,他就立即去找开行的人。</p><p class="ql-block"> 结果,来的这个开行的人,是我娘家附近的大叔。在大叔的协调下,以公平合理的价格,成交了这笔生意。然后他们就把小猪四蹄捆绑起来,称斤重,失去自由的小猪不停地“嗷嗷”嚎叫,仿佛世界末日的来临……称好后,大叔拿出计算器,算出了总价,转告了我和那个男人,那个中年人从身上掏出一个包裹着的手拍,从里面拿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凑齐了100元钱,随手递给我,我看着他那蜡黄的脸,粗糙而又充满老茧的手,似乎看到了天下父母饱经风霜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我拿着钱,如释重负地离开了树林,走向闸南边西坡下的农贸市场,买了些新鲜的蔬菜和肉,准备回家为公公改善一下伙食。然后,又怀着愉快的心情爬向坡顶卖布匹的摊位,准备买点花布,为即将出生的孩子缝制一些小被褥和小衣服(当时条件所限,没有育婴馆)。</p><p class="ql-block"> 谁知刚站到摊位前,那个买猪的男人就神情恍惚地跑来找我。他心急火燎地说:“小大姐,我终于找到你了,快走看看,你卖给我的小猪死了!”我如晴天霹雳,诧异地说:“我卖给你的时候,小猪还是生龙活虎的?怎么可能突如其来就死了?”他说:“你走后,我把它绑在自行车后座的木板上,准备拖回家,因为今天太热了,我怕它热出病来,又把它松绑,赶到河里洗个澡,拽上来后,它就不行了,如果你不相信,就跟我走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我就信以为真而又傻乎乎地跟他走,他把我带到树林东边坡下的河边,我看到几个人站在那里窃窃私语,我窥视着他们的表情,似乎在等待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接着,我看见小猪僵硬地躺在地上,身上还有几道伤痕,我在心疼小猪的同时,也明白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那个男人怕我不认账,还找来开行的大叔,求大叔协商,让我退一半钱给他。我望着大叔为难的表情,没等他开口,我就主动说:“大叔,他家中有孩子读书,比我更困难,我把钱全额退还给他。但他需要答应我一个要求——找个合适的地方,挖个坑,把小猪的尸体立即掩埋……”那男人接下钱后,满口答应了。而此时的围观者,以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有的说我傻,有的说我善……众说纷纭。</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眼死去的可怜的小猪,再眺望着烈日当空下冒着蒸气的河面,河边时而有一条条大黑鱼,带领着一群小黑鱼从眼前游过。我触景生情,眼前立刻浮现出小时候随父亲划着小船,在河中捕鱼的情景。是啊,父爱如山,每个父亲都在为培养子女而不懈努力。但愿这位中年人也能够度过难关,把他的几个孩子培养成才。</p><p class="ql-block"> 然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返程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到家后,立即为公公烧菜做饭。吃饭时,他问我猪卖了多少钱,我如实告诉他价格,但隐瞒了小猪已死,钱已退还的伤心事。然后,他振振有词地说:“把你们分出去,我也没为你们置办生活用品,卖猪钱我不要了,自己买些锅碗瓢盆吧!”我也似心存感激地说:“小猪选了好人家,它去过好日子了!”公公听后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 中饭后,收拾好家务,我就骑上自行车,经过现在324省道路北,张胡圩境内,大涧河东岸的大河堤去陇集医院。由于上坡路高洼不平,被绊倒摔了一跤。当时眼前一片漆黑,脑子里一片空白,当我缓过神,艰难地爬起来后,肚子隐隐作痛,我忐忑不安,生怕危及到孩子。心里在默默祈祷:我一直传承着祖辈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优秀品质(我的太奶奶健在时,是全村最善良,最受村民爱戴的老人。据说,在过去饥不择食的年代,太奶奶经常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裹脚,步步生莲花,正在给村里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产妇送草鸡蛋。太奶奶的善良,家喻户晓此,太奶奶去世出殡那天,村民自发组织为她送行,个个泪流满面。每当村民中的年长者提起,他们总是赞不绝口,我们也倍感荣幸!我的爷爷和父亲也一直秉承着太奶奶的做人之道),我们夫妻俩从不干损人利己的事,也许是长辈们的行善积德,行善之家必有褔田,保佑我每次在遇到大灾大难时,总能神奇般地化险为夷。相信这一次,老天爷还会保佑我们母子平安! 到医院后,立即到妇产科找人检查,结果如我所愿,孩子平安无事!于是,我又专心攻读自考书籍。</p><p class="ql-block"> 由于婆婆年事已高,我不忍心让她操心。在我儿子即将出生前,所有的待产用品都是我在母亲的指导下,亲手准备,没让婆婆费一点心。</p><p class="ql-block"> 在卖猪后约三个月,我拿着母亲贴补我的零钱(当时代课教师只有几十元工资,我除去买自考教材外,工资所剩无几),又来到了当初的那位布匹摊主前,买了一些布和丝棉,委托母亲为外孙缝制小被褥和衣服。那位摊主一眼就认出了我,和我亲切攀谈起来。</p><p class="ql-block"> 从闲聊中得知,当初那个买猪的中年男人是他家邻居。他告诉我:那天,在我走后,那个男人并没有把死掉的小猪掩埋,而是拖回家扒皮杀掉,猪肉又摊派给左邻右舍吃(当初的市场监督机构不健全,加之经济贫困,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死掉的家禽兽,往往自行解决杀掉,摊派给亲朋好友,弥补损失),重新又获得了一笔收入。听了他的话,顿时,我对那个买猪男人充满了憎恶。</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话锋一转,心悦诚服地说:“小大姐,多亏你卖的那头小猪,让他获得两笔收入,解决了他家儿子因上大学交不起学费的燃眉之急!其实,我们左邻右舍也明白吃那死猪肉很危险,但为了维护他的尊严,扶持孩子读书,我们都欣然接受了……”他的一席话,像一股暖流涌动在我心中,我看到了底层劳动人民最纯朴善良的一面,因此对那个买猪男人的误解也烟消云散,父爱如山的感觉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最后,布匹摊主又开玩笑地说:“听说胎教很重要,善良是可以传承的。相信你这个善良的妈妈,一定会生出一个善良的宝宝!”他那如沐春风的话语,时常回荡在我耳边。</p><p class="ql-block"> 孩子出生后,我仍在淮西小学代课,仍然过着入不敷出的拮据生活。当时,曾请求婆婆帮我照顾一阶段孩子。每到周末,婆婆就要回老家。放学后,我不得不请母亲看护孩子,把婆婆送到家后,立即赶回来,再和母亲一起抱着孩子回娘家,过个忙碌的周日。</p><p class="ql-block"> 我骑着自行车送婆婆,婆婆高大肥胖,行动不灵敏,坐自行车不能跳着上车,只能让她先坐上后车座,我再骑。由于自行车车型小,我又身单力薄,每当握着车把手,开始起步时,车头就翘了起来,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同时摔倒,我立即放下车把手,竭尽全力把婆婆扶起来,幸好她毫发无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缓存体力,我们又推着自行车步行了一段路。</p><p class="ql-block"> 在步行过程中,对面走过一个男人,正是当初买我小猪的那个人。也许他不记得我了,但我始终对他记忆犹新,听说他儿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经常给父母寄钱,贴补家用。看着他面色红润,我确信他家生活已有好转!</p><p class="ql-block"> 我不由自主地向婆婆讲述了公公让我卖小猪的过程,婆婆听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做得对,吃亏是福!我上次在医院做手术时,你还是个新娘子,但你从没嫌弃我,反而精心护理、照顾我,我就知道你是个好心的人。孩子,缺德的自私小人让你吃了亏,老天爷会不知不觉、翻倍偿还你!你看,刚才不就是老天爷保佑我们——平安无事了嘛!”</p><p class="ql-block"> 听了婆婆似有道理的话,我眉开眼笑,心中也得到了一丝丝安慰!</p><p class="ql-block">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2000年起,老百姓家里养猪的就少了,因为有了农药化肥,田地里不需要粪便。后来养猪商业化,养猪场为老百姓供起了肉猪市场。农户饲养牲畜越来越少见,生意也就不好做了,卖小猪的行当也慢慢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机动车的逐渐增多,过去作为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的骡、马、驴渐渐失去它的作用,买卖的数量急剧减少,牲口交易市场也逐步萎缩并消失。自然,那些靠收取“中介费”为生的那些交易员,也退出牲口交易的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牲口交易市场作为中原地区比较常见的从事牲畜买卖的专业场所,有着典型的农耕文明的胎记,市场上的买卖双方、交易员、牲口贩子各色人等,通过看牙口、“捏码子讨价还价等一系列交易过程,构成了一个颇为复杂的社会形态,展示出形形色色的人生百态,成为市场经济时代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农民缩影!</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就意味着我们会老去,孩子会长大,终有一天,亲人会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 因此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p><p class="ql-block"> 事物的变化都带有时代的烙印,当初热闹非凡的交易市场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周围建起了一座座环境优美的公墓基地。</p><p class="ql-block"> 每次我去为公公扫墓,都会默默祈祷,请求他原谅我当初卖小猪时,向他撒了个善意的谎言,我借花献佛,用他的劳动成果,无偿地资助了一名濒临辍学的大学生,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公公的勤劳善良实现了爱心传递,也算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我想,公公听后,一定会含笑九泉!</p><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来到爷爷奶奶的墓碑前,看着他们慈善的遗容,似乎看到了他们健在时播下艰苦奋斗、与人为善、扶危济困、成人之美的种子,正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再踱步至此,景象已大不相同。集市早已随着交通格局的改变、城镇中心的迁移而消散无踪。曾经摩肩接踵的河岸,变得开阔而安静。摊位的痕迹被时光抹去,只留下空旷的场地和兀自生长的野草。那鼎沸的人声、牲畜的鸣叫、交易的喧嚣,仿佛被奔流的河水一并带走,只余下风声、水声和偶尔掠过的飞鸟啼鸣。闸顶的公路桥虽在,但更多现代化的桥梁已分担了它的重任,往昔车水马龙的盛况不再。闸西边的大河堤,绿草如茵,是我现在常驻足取景的地方,镜头里记录下的是四季流转的静谧风光。闸西边,曾经深邃得让我们不敢涉足、遍布荒坟野冢的“大树林”,如今也已被规划为肃穆整洁的天府园公墓基地,绿树成荫,一片宁静。</p><p class="ql-block"> 凝望着这座静卧的巨闸,巨大的落差感油然而生。那些镌刻在闸身上的热闹记忆,已悄然沉淀为心底浓郁的乡愁。它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水利丰碑,更是一个时光的容器,盛满了消逝的市井烟火、无忧的童年剪影和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生活温度。闸下的流水依旧,闸身依然坚固如初,履行着它的水利使命,但闸畔的风景与人情,已换了人间。</p><p class="ql-block"> 寒来暑往,这条路见证了社会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也印刻着我个人成长的足迹。我与家乡人民一道,在这变迁中脚踏实地地前行。时代在变,沭阳闸的功能或许不再如当年般“举足轻重”,集市的热闹也已散场。然而,这份因变迁而生的冷清,并非衰败,而是另一种沉淀。它让那些鲜活的记忆,如同河床下的卵石,被时光的流水冲刷得更加圆润清晰,成为我们精神家园里永恒的坐标。 这乡愁,是对过往的珍视,更是连接故土与游子、历史与未来的无形纽带。它提醒我们,无论脚步走向何方,总有一些根脉,深植于这闸水环绕的土地之下,在寂静中,回响着永不消散的童年欢歌与时代足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