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夏浓

不老林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午餐简单的近乎寡淡,一个鸡蛋,一根青葱,搭配着昨日的剩米饭做了一碗有着烟火气的酱油炒饭。吃饭的时候回看了一下朝闻天下,俄乌战争依旧在继续,美国防部再动员两千名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这是1992年后又一次大规模行动。我坐在餐桌前忍不住感慨了一下,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一个和平的国度,是多么幸运的事。</p> <p class="ql-block">  近期没有太想追的电视剧,所以看完新闻后,索性关掉电视,拉上窗帘了,进入安心午睡的模式。迷迷糊糊间,隐约听到打雷的声音,我起身走到窗前,​二十分钟前还是阳光灿烂的天空,此刻却已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仿佛天地都在为夏日里的一场骤雨做准备。一会功夫,大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起初是稀疏的、无序的,零零星星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腾起一丝微不可察的白气,随即消逝,只留下一个个深色的圆点。紧接着,雨点变得急促且密集,如断线的珠玉,争先恐后地扑向大地。地上疏疏落落的圆点迅速连成了片,天地间也拉起了一道朦胧的、晃动的雨帘。</p> <p class="ql-block">  打开窗户,泥土和植物混合着雨的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雨滴落在炙烤后的柏油马路上,蒸汽的味道里隐约含着即将到来的清凉。六月的雨就这样裹挟着夏的体温与天空的情绪,不期而至,自有独属于它的一番脾气,一番慷慨淋漓,来得痛快,去得干脆,带着一股子肆意洒脱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蒋捷在雨中听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而这三种心境与我的少年、壮年和现在鬓已星星时听到的不尽相同。读高中时,我们班的文艺委员唱歌很好听,对于完全没有五音的我来说,会在大课间的时候,崇拜羡慕地听她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印象最深的是孟庭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和齐秦的《太阳雨》。尤其是6月的下午,突如其来的一阵太阳雨过后,趴在楼道栏杆上看着雨水洗过的操场,听着她认真的哼唱,感受着雨后的清凉,恍惚间,总觉得在遥远的、不可知的未来里藏着的都是美好。谁知那份遥远和不可知过去的真快,不觉就走过壮年来到了现在。</p> <p class="ql-block">  壮年时的我安稳的生活在邢台,虽有工作上为数不多的几次辗转腾挪,但始终是在邢台市区,未曾经历异乡漂泊的孤寂,更没有客舟上的的凄清,所以在雨中从未听出断雁叫西风的悲鸣。如今鬓已星星也,坐着窗前,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雨,心中不免有些小确幸,还好此我非雨中奔跑之人,还好此时的雨未打湿我的头发,还好我亦未扰雨意,只隔窗相望。这一刻,我没有了渐渐老去的恐慌,没有日日奔波的焦虑,这一刻我想起的只是波伏瓦的一句话,“我就是风景和目光,我只通过自己存在,也只为自己而存在。”就在我思绪飘远时,雨悄然停歇,暑气再次蒸腾。虽未亲历雨中漫步,但是现在感受一下雨后的温润也是好的。</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空气中有着独属于自己味道,泥土中混合着青草、树叶被唤醒后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深深一吸,是沁入肺腑的清凉。这味道,是大地被滋润后的呼吸,是万物在雨水中舒展筋骨的欢愉。它冲散了空调房里循环的浊气,也涤荡了胸腔里淤积的烦闷。抬头看见所有的绿叶都带着雨滴的光泽,每一片叶子都闪着油亮的光泽,绿意蓬勃得几乎要与雨珠一起流淌下来一样,让我忍不住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想和枝头的每一片叶子击个掌,让它感受我手心的温度,让我感受它雨后的清凉。</p> <p class="ql-block">  暑热虽未远去,但天地已被彻底洗净,焕然一新。我爱这夏日的雨,爱它来得干脆,去得利落,更爱它带来的那一瞬清凉与宁静。落雨之后,夏意更浓,心也更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