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若说华夏大地是一本厚重的史书,那嵩山必定是书中最耐人寻味的一页。当我站在嵩山脚下仰望层峦叠嶂的山势,忽然意识到,这趟旅程不仅是一场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一次与历史、与文化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初入嵩山,便被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所包围。沿着蜿蜒的登山步道前行,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千年过往。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无数行者的脚步,每一处转角都藏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周时嵩山被称为“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武则天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称中岳嵩山至今。36亿年前地球成陆时代形成,历经“嵩阳、中岳、少林”三次地质运动,有“五代同堂”地质奇观。</p> <p class="ql-block">嵩山是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佛教方面,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发源地;道教方面,中岳庙是五岳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老母洞承载着深厚道教文化内涵;儒家方面,嵩阳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二程等大儒曾在此讲学。</p> <p class="ql-block">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余脉凤后岭下的轩辕丘,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也发生在嵩山地区,大禹在此治理洪水并建都于阳城。周武王在嵩山举行封天祭地大典,周公旦在阳城测日影,汉武帝登嵩山,北魏孝文帝祭祀中岳,武则天封禅嵩山等。</p> <p class="ql-block">山道旁,古树参天,枝叶交错,为行人撑起一片清凉的荫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登上嵩山之巅。极目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仿佛置身于仙境。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心的震撼与感动,我终于明白,人生就像登山,只要心怀信念,永不言弃,终能领略到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嵩山少室山山腰的山寨,有猴子观天、云峰虎啸等众多自然景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其“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是禅宗与少林功夫发源地,为世界文化遗产。走进了少林寺。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刹,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院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僧人们步履从容,诵经之声不绝于耳。漫步在古寺的庭院中,看着古老的建筑、精美的雕刻,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侠骨柔情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边上的塔林,是我国现有数量最多的墓塔群,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7个朝代的砖石墓塔共228座,是研究古代砖石建筑、雕刻等艺术的宝库。少林寺后山五乳峰上的达摩洞,是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九年的修行圣地。</p> <p class="ql-block">嵩岳寺塔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塔顶重修于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隋唐为帝王行宫,北宋位列四大书院,范仲淹、二程、司马光等大儒曾在此讲学,《资治通鉴》部分篇章即成于此。</p> <p class="ql-block">嵩山的中岳庙素有“小故宫”之称,是研究道教历史等的重要实物资料。法王寺位于嵩山玉柱峰下,建于东汉年间,比少林寺早424年,“嵩门待月不忍归”即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嵩山的观星台建成于公元1276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现存有周公测景台、浮漏等天文仪器,是古代天文“地中”概念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嵩山的卢崖瀑布,因唐玄宗时期名臣卢鸿一隐居悬练峰而得名,景区内峭壁奇石、飞瀑叠潭,宛如仙境,被誉为中国山水画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嵩山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峦之上,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回首望去,嵩山宛如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伫立在天地之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守护着一方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这趟嵩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更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在嵩山的怀抱中,我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懂得了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也明白了坚持与勇气的力量。我想,这便是嵩山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