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队员之歌 都匀沙包堡物探队勘探纪事

Ying

<p class="ql-block">  1962年11月6日,贵州省冶金局物理探矿队(简称物探队)建立,队部总部设在贵州省清镇县卫城,1963年5月27日搬迁至现在的驻地——黔南州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白泥街44号,名称改为“贵州有色地质勘探公司物理勘探队(简称物探队),地质勘探队员来自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  1964年2月的一个清晨,都匀市沙包堡春节的鞭炮声还回响在耳畔,都匀物探队办公大楼门前已经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两辆大卡车静静地停在那里,仿佛是等待出征的两位勇士。其中一辆卡车旁,勘探队员们和他们的家属正忙着往车上搬送堆积如山的各种生活用品,有用油布包裹着的被褥,有大小网兜里装的水桶、脸盆等日用品以及一箱箱衣物,他们仿佛在进行一场小型的搬家。</p><p class="ql-block"> 办公大楼高音喇叭播放的《勘探队员之歌》,旋律激昂而坚定,回荡在院坝的每一个角落。“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怀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这首歌曲如同号角,激励着每一位勘探队员及其家人们的心。</p><p class="ql-block"> 参加过抗美援朝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的32岁物探技术员李常时在卡车旁紧紧抱着两岁的女儿,她不停地亲吻着女儿的小脸蛋,眼中满是不舍。她刚从桂林地质学院调来都匀,补充都匀物探队的技术力量。一会她登上卡车后一去就将是漫长的十个月,无法陪伴在女儿身边。女儿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一听见卡车发动的声音,便开始大哭起来,两只小手紧紧拉着妈妈的衣领,不愿放手。</p><p class="ql-block"> “宝贝女儿,乖,妈妈要去工作,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李常时含泪掰开女儿的小手,将她交给了身旁的丈夫李德超。李德超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桂林地质学院做行政工作,贵州需要物探技术人员他便跟随李常时也调来了都匀。虽然他从事的是行政工作,但同样也需要出野外。他接过女儿,紧紧抱了抱,最终还是不得不将大哭的女儿交给前来送行的保姆李玉兰。李玉兰一手接过小英,另一只手还牵着年仅4岁的小男孩,这对勘探队员的一双儿女就是这样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跟随不识字的保姆李玉兰长大。</p> <p class="ql-block">  李玉兰当时五十多岁,丈夫去世后由于单身一人没有工作便随同侄子一家从广东的佛山矿山来到都匀物探队。她只会说广东话,不会说普通话,平时与人沟通有些困难。李德超是广东阳春人,很容易与李玉兰沟通,于是请李玉兰来家里照顾两个孩子,从此李玉兰便成为李德超和李常时家中成员,一直帮助他们夫妇照顾孩子支持他们出野外,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都匀物探队的勘探事业默默做着积极努力。李玉兰一直生活在李德超夫妇家,直至80岁,由李德超夫妇养老送终。</p><p class="ql-block"> “李婶,辛苦您了。”李常时站在卡车上,望着车下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牵着儿子的李婶,朝她喊道,眼中满是感激。</p><p class="ql-block"> “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们的。”李婶微笑着点头,眼中也闪烁着泪光。</p><p class="ql-block"> 卡车缓缓启动了,勘探队员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向车下送行的家人告别。家人们奔跑着朝着远去的勘探队员拼命挥手,遥望着他们随着卡车方向盘的转动,朝着车厢两边东倒西歪。勘探队员们一路就这样摇摆着十多个小时奔向他们的工作场地,这种辛劳是如今出门就有高铁坐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两辆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最终停在了十万大山中的一片荒凉的山谷中。这里是上级指定的矿藏勘探现场,勘探队员们将在这里从事10个月的勘探工作。</p><p class="ql-block"> 地质勘探队员们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的荒山野岭,不见人烟,没有人迹,他们被刘少奇亲切地称为“和平时期的游击队员”。</p><p class="ql-block"> 每天他们身穿工作服,脚登地质登山皮鞋,肩扛地质勘探仪,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由于人迹罕至,与勘探队员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蛇虫。一次李常时在路上看见“一卷细铁丝”,她以为是前面人放在路上做路标的,没在意,当她一只脚踩进这卷“铁丝”中央时,“铁丝”突然直立起来比她还高,她意识到遇到怪蛇了,她知道此时最好的办法是立定不动,让“铁丝蛇”知道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她和“铁丝蛇”就这样各自定格十多秒钟,当“铁丝蛇”感觉自己没有危险后开始慢慢滑落回地面然后窜入路旁草丛中迅速离去。李常时长舒一口气,用手套擦去满脸惊吓出的汗水,继续向前走去,心想如果她不是踩在“铁丝卷”中央而是直接踩在“铁丝”上,或者当“铁丝蛇”立起来后没有她高,又或者她因害怕而逃跑,这些都会使“铁丝蛇”受到惊吓,那“铁丝蛇”一定会缠绕她攻击她。</p><p class="ql-block"> 李常时在她29年出野外的勘探生涯中,类似这样的历险数不胜数。虽然原则上女勘探队员45岁以后不再出野外,但李常时直到57岁退休前都一直作为物探工程师在野外从事技术工作。回首野外各种历险,李常时感触:蛇与人其实是可以和平相处的,只要彼此温柔以待,互不侵犯,就可以做到和睦共处,各自安好。</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在野外的都匀物探队地质勘探队员</p> <p class="ql-block">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都匀物探队勘探队员在野外就这样就餐。</p> <p class="ql-block"> 勘探队员的家属们每年有10个月要完全靠自己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照顾老人、孩子,有相当部分家属为了贴补家用还去附近从山东搬迁过来的东方机床厂生产车间拉机械。这些钢铁侠般的勘探队员家属们白天去机床厂做拉机械重体力活,晚上回家照顾老人、孩子,做各种家务。当时他们居住的是曾经的工程兵简易宿舍楼,每当有暴风雨时家属们还不得不因为房屋漏雨要爬到屋顶去拣瓦,此时她们顶住的可是都匀物探队勘探事业的半边天呀!她们心中唯一的期盼就是春节快点到来,盼望勘探队员们早日平安收队归来。这些家属们大多是跟随勘探队员工作调动从全国各地来到都匀的,她们的脸上总是写着期待与牵挂,眼中闪烁着对勘探队员无尽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都匀物探队勘探队员及家属从全国各地搬迁到都匀沙包堡时的住房。</p> <p class="ql-block">  每年过了元旦,家属们就会迎来激动人心的日子,两辆满载着勘探队员以及他们的行李物品的卡车,在老人、孩子和家属们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缓缓驶入办公大楼院坝。</p><p class="ql-block"> 卡车刚刚停稳,勘探队员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卡车,他们的脸上刻满了10个月风餐露宿的风霜,但眼中却闪烁着见到亲人的喜悦。他们像离弦的箭一般奔向自己日思夜念的孩子、老人,拥抱、亲吻,泪水与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家属们则忙着从另一辆卡车上卸下所有行李物品。这些行李中,除了必要的科研设备和生活物资外,更多的是勘探队员们在归途中精心挑选给家人的礼物,以弥补近一年无法陪伴家人的亏欠,每一件礼物都承载着勘探队员们对家人的深深爱意。</p><p class="ql-block"> 行李物品堆积如山,家属们耐心地从中寻找写有自己家人名字的吊牌。找到后,他们便忙着将行李物品往自己家中搬。这一过程中,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兴奋地打开礼物盒,惊叹于其中的奇妙与神秘;老人们则抚摸着孙辈的头,眼中满是慈爱与欣慰。</p><p class="ql-block"> 对于物探队勘探队员们来说,每年收队到家的这一天是最令人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沉浸在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中,家属们近一年的辛劳与委屈,在这一刻被充满爱意的礼品和阖家团圆的快乐完全化解了。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难得的祥和与无尽的幸福之中。</p> <p class="ql-block">2014年2月14日,都匀物探队领导看望慰问离休干部李德超。</p> <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19日都匀物探队领导看望94岁退休物探工程师李常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都匀沙包堡物探队是一支集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测绘和岩矿分析测试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综合找矿的技术密集型地质勘查队伍。截止2022年,都匀沙包堡物探队在黔南州各县市完成黔南州州级地勘基金项目合同金额1816.18万元;完成岩土工程勘察共计361项,产值14966.85万;完成边坡勘察设计31项,产值659.51万;完成岩土工程施工项目7项,产值2139.15万元;完成生态修复项目110项,产值7590.95万元;完成地质灾害勘查设计69项,产值1502.55万元;完成地质灾害治理施工53项,产值24211.88万元;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71项,产值511.88万元;完成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农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等项目13项,产值690.9万元。</p><p class="ql-block"> 从1972年-2010年,都匀物探队在黔南境内提交了包括贵定昌明岩下小开田赤铁矿、都匀包包山褐铁矿、独山牛硐褐铁矿、独山半坡锑、瓮安上坝硫铁矿、以及三都大高农钒铁矿等矿产储量超过10亿吨储量矿藏。1987年,物探队在独山半坡锑矿勘查项目中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找矿成果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队成立之初,就以找水定位准,机井施工质量优,而成为都匀地区家喻户晓的施工队伍。主要完成水井勘探项目有都匀剑江化肥厂、都匀麻纺厂、都匀麻袋厂、都匀112厂、都匀116厂、都匀黄麻纺织厂、都匀四一四医院、东方机床厂、国营306厂、国营4506厂、国营八九一厂、都匀羊毛衫厂、罗甸龙泉宾馆、独山麻科所、都匀生活垃圾处理厂等。</p><p class="ql-block"> 2016年,都匀沙包堡物探队承担了都匀市、瓮安县的旅游资源大普查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是对区域内资源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调查整理,并对所获得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全县(市)旅游资源成果数据库,为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与保护提供资源支撑。都匀沙包堡物探队的全部项目均通过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验收,其中《贵州省都匀市旅游资源大普查》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均获得“优秀”等级,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表现突出的集体”,其成果报告获得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2019-2020年度优秀地质报告奖”。</p><p class="ql-block"> 截止2022年,为了满足黔南州及周边地区对饰面石材的需求,都匀物探队集中技术力量,对黔南州饰面石材资源进行了调查,圈定了黔南州饰面石材资源重点分布区,积极对接服务,开展了黔南州20余宗地质勘查项目,勘查面积30余平方公里,其中涉及高岭土、重晶石、石英岩矿、饰面用灰岩、方解石矿、水泥配料用砂岩矿等矿种,估算资源量64283.2万吨。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把黔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黔南乡村振兴,做出了地勘单位的积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