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继续跟着韩鹏杰老师学习《道德经》第四十九章。</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九章是《道德经》里边比较重要的一章,因为这里边有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我们领导者讲话的时候也经常引用,就是以“百姓心为心”。从前面讲的内容,大家会知道这是一个通过换位思考,得出来这样的一种结论。这一章开头这句话我们先说一下。</p><p class="ql-block">“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统治者,不要老固执己见。“常心”就是固定的心思,自我的执着,不要老固执己见,不要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乃至强加给人民。应该怎么样呢?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百姓心为心”,倾听民众的呼声,关注民众的利益,吸取民众的智慧,这都是“以百姓心为心”的表现。</p><p class="ql-block">我们先体会一下这一章的宗旨在讲什么?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讲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百姓善良,我也对他善良;不善良,我也对他善良;信任我的,我信任他;不信任我的,我也信任他。干吗呢?这样我就能让人向善,让大家讲诚信。最后这一段就说一个好的领导者、统治者,让百姓都回归到他本来的这种生活,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心思混乱,不要烦乱,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状态。这是老子的想法。我们一句一句来解释。</p><p class="ql-block">“圣人无常心”,我再重申一遍,“圣”的繁体字,上面是个耳和口一聖,这两个字并列就代表着通达事理,下面是个王,也就是说一个好的领导者、领导人称其为“圣”。在这一章里体现得最为明显。“圣人无常心”,有的本子也叫“常无心”,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不固执己见,没有自己僵化固定的思维,懂得换位思考。其实关于这个意思,我们通过前面讲过的第二十二章参照着理解,就比较容易了。我在前面多次说过,读《道德经》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看注解,以经解经,相互参照,明白它要讲的真正的含义,谁的解读也不如他本人对这个东西的解释更符合他的本意。第二十二章里边就讲“不自是”“不自见”“不自矜”“不自伐”这“四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个好的领导人也是这样的,领导者、统治者、也应该“四不”,也就是“无常心”。你没有这样的智慧,老是固执己见,老是自我吹嘘,老是自我夸耀,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你就没办法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所以“无常心”才能以百姓之心为心、倾听民众的呼声,吸取民众的智慧,关注民众的利益。沿着这个思路下面也好理解了。</p><p class="ql-block">“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善良的人我用善良去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用善良的方式去对待他,干嘛呀?教化、感化,这样我就得到了真正的善良。为什么呢?你这样做,起代表带头作用,大家也就人心向善了。大家注意这个“德”,王弼的解释非常明确,“德者,得也”,这样做就得到了这个天下、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就会人心向善。</p><p class="ql-block">“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我的人,我相信他,我跟他讲诚信;不相信我的人,我也相信他,跟他讲诚信。干嘛呀?这样天下人就会觉得诚信可贵,也就往诚信的方向去努力去发展了--“德信”。</p><p class="ql-block">“圣人在天下歙歙”,“歙”就是合,就是收敛。你说圣人怎么样领导、管理这个天下呢?先要收敛自己的欲望,要想领导好别人,你先领导好自己,要想领导好自己,你先领导好自己的情绪,领导好自己的欲念,上梁不正则下梁歪嘛。“歙歙”,收敛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欲念。</p><p class="ql-block">“为天下浑其心”,让这个天下都怎么样呢?大家都没那么精明。不总是为了什么事都去争,“浑其心”,都那么样地浑厚、淳朴、厚道,关心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是那么多纷乱的思维,那么多胡乱的想法,那么多的技巧、智谋、套路、心眼,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和谐相处。</p><p class="ql-block">“圣人皆孩之”,一个好的领导者把天下人都当作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对他们非常关爱,另一方面也不要让百姓人心混乱,都像孩</p><p class="ql-block">童一样纯净、淳朴。</p><p class="ql-block">当然了,后边这一段大家也看得出来,这也是老子的一厢情愿。他希望统治者减少自己的欲望,天下人跟着也减少自己的欲望,关注自己的现实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争斗、心眼、套路、技巧、欺骗、欺诈。这是老子生活的理想状态,也是他认为是和谐世界的前景,我们权当这也是他的一种理念和希望,毕竟这个社会的和谐也是我们的一种希望。只是他这种方法大家要辩证对待,大概用这种方法实现天下的太平,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和理念,很难真正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但这一章里边大家要注意,开头这句话,我们要熟记,因为在我们国家的领导人的很多讲话里边都能看到这句话的出现,“以百姓心为心”,这是道家思想里边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让我们感觉到老子这个人在他冷静的、甚至有点冷酷的外表之下,内心涌动的热流,对于天下人的关注,对于天下人的关爱。</p><p class="ql-block">这一章的原文我们解释完了,再强调一下这章的逻辑和重点,这章里边的关键在哪呢?这一章里边的关键是讲“圣人”和“百姓”,他们是国家不同层面的人,这一章讲究什么呢?讲究各安其位,各循其理。老子对这些做统治者的讲,你们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良的人呢你要好好地对待,不善良的人呢你也要好好对待,这样你才能得到这个国家人心向善的风气。信你的人你要讲诚信,不信你的人你也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得到天下诚信的风气。“圣人在天下”,圣人在上,领导天下。应该怎么样呢?怎么样叫循理循道呢?应该清静,无为,少折腾,少多事儿,这是上边的理,给他们讲的,你应该这样做,收敛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奢靡、奢华,“清静为天下正”,这是对他们。对下边怎么讲呢?你这个在上边的人应该让下边遵循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为天下浑其心”,让这个百姓浑厚,淳朴,宁静,没有那么多纷乱的想法,那么多技巧、心眼、套路、欺诈、欺骗,按照这个方向,百姓都关注自己现实的生活,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少管别的事儿,你让百姓能够做到这一点,上边的管上边的事,循上边之理,下边的循下边之理,这天下不就和谐了嘛。大家看出来了吧,“圣人皆孩之”,好的领导,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让这国家的百姓都像小孩一样,纯净、淳朴,没有那么多的欺瞒欺诈。上按上边的道理,下按下边的道理,这不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状态了嘛。我们知道,真正的和谐是有差别的统一,大家都应该有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有差别的统一。但是老子这个地方讲的道理不是这样的,他讲的是“圣人无常心”,你要考虑到百姓,百姓在圣人的领导下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浑厚淳朴,没有那么多的智谋、欺诈、心眼,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干好自己的事情,像儿童一样,纯净、干净、宁静,形成这个社会的和谐状态。所以我们只能说,老子这个想法呀追求一种和谐的目标,但是这个所用的方法在我们看来,这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检讨的,因为真的把百姓都变成小孩,还是不免有一点愚民政策的感觉。这一点大家还是要正确地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