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先农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定门内大街西侧东经路21号,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现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社会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今年五一节期间适逢在京,为避开人流高峰的景区,我们走进这座宝藏小众博物馆,探秘"先农坛"古代皇家祭祀先农的礼仪传统。</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前,到达"先农坛内坛北坛门",大门口左侧挂的是"北京育才学校"(历史上曾占用先农坛部分区域),右侧挂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牌子,沿着大道前行即到达参观入口。</p> <p class="ql-block">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导览图。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全国祭祀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农场所,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与天坛东西对称,体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布局。</p><p class="ql-block"> 先农坛总面积860万平方米,原由内、外两道坛墙围成,是一座皇家禁苑。但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区域被道路、学校和体育场占用,现在对公众开放分三个部分:1.祭祀先农神和行耕籍礼的主要建筑;(古建博物馆)2. 神仓院落;(与东经路相隔);3.庆成宫院落;(步行20分钟才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九点博物馆开门,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入口进入,院内红墙古韵,古树葱郁。</p> 观"太岁殿院落",感受古建艺术魅力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太岁殿建筑群,沿中轴线从南向北依次为:拜殿—太岁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11间,形成四合院落布局。</p><p class="ql-block"> 拜殿东南侧有一附属设施,仿木结构砖砌无梁建筑 — "焚帛炉",它是古代皇帝祭祀太岁诸神焚烧祝帛祭品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拜殿",兼具穿殿功能,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太岁神前,在此完成仪式前的准备。</p> <p class="ql-block"> 拜殿内,现在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展览空间。</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而放异彩于世界之东方。</p> <p class="ql-block"> 室内除了文字图片介绍外,还佈置了精美的文物和模型。</p> <p class="ql-block"> 古建的典型代表:辽代木构建筑——"应县木塔"微缩模型,它已经有千年历史,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p> <p class="ql-block"> 仰头看,拜殿中央有一组精美的古代藻井实物 —— "蟠龙藻井",它原是北京隆福寺毗卢殿明间藻井,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p> <p class="ql-block"> 这组造型恢宏的藻井最大特色在于井芯,是以珍贵的金丝楠木独木精雕而成的盘龙明镜,形象威严,体态生动,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三大藻井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是先农坛建筑群的核心,建筑规模最大,是明清官式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是祭祀太岁神及十二月将神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正中摆放着"太岁坛祭祀场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隆福寺天宫藻井"就位于太岁殿。原来它位于隆福寺正觉殿佛像宝座正上方,1976年因地震损毁后修复并迁至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被人们称为"中国最美藻井"。</p> <p class="ql-block"> 手机仰拍的照片没立体效果,这张网上图片才能反映"天宫藻井"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天宫藻井"共六层,以榫卯拼接而成,融合天宫楼阁,星宿图及四大天王木雕,展现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尤以顶层仿唐代星象图(1400余颗星)最为珍贵。人们仰望头顶的"天宫藻井",无不为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而折服,这真是藻井中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还有一个"隆福寺万善正觉殿次间藻井",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虽然仅存一个框架,但藻井的八面盘龙雕刻的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它也是博物馆三大著名藻井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内的古代建筑的展览,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结构美,而且形态更美,砖木雕刻、门窗艺术、油饰彩画等无不技术精湛,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影像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院落的东西厢房,也是"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技艺。</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对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作了专题介绍。</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太岁殿出来,西侧正好是先农坛"文创空间",进去瞧瞧。</p> <p class="ql-block"> 店里各种各样的文创纪念品琳琅满目,唉,怎么没见网红的"天宫藻井"冰箱贴。一打听,原来必须在先农坛小程序里预约购买,而且是限时限量,赶紧预约。</p> <p class="ql-block"> 很幸运,上午十点钟,买到了"一贴难求"的网红天宫藻井冰箱贴,做工非常精美,此贴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按照藻井的真实结构设计绘制,爆款冰箱贴果然是设计制作精良的文创产品,深受游客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冰箱贴的包装盒上,还印有关于"天宫藻井"的详细介绍。</p> "神厨建筑群"和"具服殿" <p class="ql-block"> 神厨建筑群内佈置了"先农坛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 太岁殿西侧的"神厨院落",这里是存放先农神牌位和准备牺牲祭品的场所,由神版库、神厨以及井亭组成。</p><p class="ql-block"> "井亭",一座六角亭,斗拱精美,是提供制作祭品的取水处,保留明代始建结构。</p> <p class="ql-block"> "神版库"是存放先农神牌位的正殿。</p><p class="ql-block"> "神库"是东侧建筑,存放祭祀用器,"神厨"是西侧建筑,用于准备牺牲祭品。最西边还有个独立院落"宰牲亭",是用于宰杀祭祀用的牛、羊、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殿内现存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祭祀陈设(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陈列展介绍了古代的祭农文化,展厅内佈置了许多实物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 许多研学的青少年正在展厅听取古代祭农文化介绍。</p> <p class="ql-block">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的丰歉直接关系民生和国家政治安定。历代帝王以祭祀农神和躬耕耤田的形式,表达对先农之神的崇拜,借以求得五谷丰登,社稷永固。</p> <p class="ql-block"> 古画上展现了皇帝亲祭大典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明清两代各个皇帝参加亲祭和亲耕大礼的次数。乾隆皇帝参加亲祭和亲耕的次数高达28次。</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帝亲耕时身穿的"龙袍"</p> <p class="ql-block"> "导盖"是专为皇帝导行蔽日之用。</p> <p class="ql-block"> 先农坛的 "具服殿"建筑,位于东南角,观耕台的北面,和观耕台在一条轴线上。具服殿是明清时期皇帝在祭祀前更换礼服和进行仪容整理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陈列了关于历代皇帝耤田及耤田礼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且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展览根据史料记载,介绍了明清两代耤田和皇帝亲耕的礼仪。</p> <p class="ql-block"> 讲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重农传统,集中展示国家层面的祭农礼仪。</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皇帝耤田躬耕仪程。</p> <p class="ql-block"> 农民的农耕图。</p> 坛台建筑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 <p class="ql-block"> 先农坛除了有太岁殿、神厨、具服殿等建筑群,还有几座坛台,都坐落在太岁殿南面。</p><p class="ql-block"> "先农坛祭坛"位于西南侧,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为一座正方形砖石结构坛台,边长均为15米,坛高为1.5米,金砖墁地,四面有台阶。</p> <p class="ql-block"> " 地祇坛",是皇帝祭祀地祗神灵的坛台,主要供奉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山川河海之神。</p> <p class="ql-block"> 部分名山大川的海纹石龛。</p> <p class="ql-block"> 由冬青和红叶李组成的花坛模拟再现昔日地祇坛旧貌。</p> <p class="ql-block"> 地衹坛东侧就是观耕台和"耤田",中间有座石磨。</p> <p class="ql-block"> 明清耤田,就是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位于观耕台正南,是皇帝行亲耕礼的田地,面积近799平方米(清制)。</p> <p class="ql-block"> 这张古画描绘的是"雍正皇帝亲耕之礼"。皇帝亲耕时,右手扶犁,左手执鞭,两侧为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伴随着奏乐,皇帝往返扶犁三趟,由户部侍郎播种。</p> <p class="ql-block"> 一亩三分地每年种植的农作物都不一样,今年种的是麦子,长势良好。每年到丰收之际,先农坛还会举行农耕活动,让耤田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更为鲜明而持久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一亩三分地"这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究其来源,原来与先农坛皇帝"亲耕"的耤田有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一亩三分地,登上北面的" 观耕台"。</p> <p class="ql-block"> "观耕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是皇帝亲耕完毕后,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之处。</p> <p class="ql-block"> 观耕台为正方形,边长16.06米,三面各有汉白玉台阶9级。</p> <p class="ql-block"> 侧面雕有莲花图案,汉白玉栏板。</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耕台上,四周古树参天,眼前碧绿麦田,仿佛穿越时空,看见身着龙袍的皇帝演试"亲耕"的情景,虽然有表演成份,但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重视农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重要传统。</p><p class="ql-block"> </p> "神仓院落" <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位于太岁殿东侧,不过隔了一条街,参观完太岁殿和其他建筑群后,我们过马路,来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一收谷亭一圆廪神仓,左右两侧为碾房、仓房。</p><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的入口——"山门"</p> <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就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它承载着重要的礼仪功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见证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收谷亭"为四角尖顶方亭,屋顶覆盖绿剪边黑琉璃瓦,四面敞开,便于晾晒谷物。</p> <p class="ql-block"> 亭子中央放置一座玻璃柜,展示耤田丰收的"五谷"。</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的核心建筑,是被称之为"天下第一仓"的神仓圆廪,为先农坛独有,主体为圆筒形圆廪,屋顶设透气窗,承袭古代粮仓传统。</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两侧是"碾房""仓房"。</p><p class="ql-block"> 建筑内陈列"神仓历史文化展",介绍神仓的历史变迁和农事文化展览。</p> <p class="ql-block"> 神仓院落始建于1531年,1753年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移建至此,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修复工作,2024年4月18日才首次对公众开放,这也是其移建200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p> "庆成宫"院落 <p class="ql-block"> "庆成宫"也是2024年底才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因为入口在永定门内大街,所以步行20分钟左右,到达庆成宫东门(先农门)。</p> <p class="ql-block"> 庆成宫原名"斋宫",清乾隆年间大修后更名为"庆成宫",(庆祝祭祀顺利完成),是皇帝行亲耕礼后犒劳百官随从行庆贺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走一段距离就到达庆成宫。</p> <p class="ql-block"> 庆成宫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南至北依次为外宫门—内宫门—正殿—后殿。</p><p class="ql-block"> " 外宫门"</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两道宫门,看见庆成宫正殿在台阶之上,恢宏壮丽,大殿屋顶采用庑殿顶,是先农坛等级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殿前雕有祥云图案的 "丹陛石"。</p> <p class="ql-block"> 金壁辉煌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 殿内正在准备五一期间的"青春中轴线、艺启庆成宫"公益演出。</p> <p class="ql-block"> 庆成宫正殿绘有龙形图案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庆成宫后殿院子,殿内是文创空间,东西殿为咖啡屋和饮水间。</p> <p class="ql-block"> 2024年7月31日,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活动就是在庆成宫举行,庆成宫作为北京中轴线的重要遗产点位之一,见证了申遗成功的喜悦时刻,院子里还保留了当时活动的痕迹及成果展。</p> <p class="ql-block"> "心想事成"、"以庆告成"的红旗,飘扬在庆成宫,展现了申遗成功的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 " 先农坛"是承载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核心地标,是北京中轴线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北京中轴线南端点"——永定门,就在庆成宫附近,我们顺道来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瞧,北京中轴线南端点的铜质"标志"就在永定门城楼门洞中心线上。</p> <p class="ql-block"> 巍峨的"永定门城楼",是北京中轴线最南端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随着这一路的探访和参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字为景点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