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突发中暑看市民素质

暖水瓶

<p class="ql-block">(作者摄影)</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上海中心气象台上午9时16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最高气温超过35℃。由于是上海梅雨季刚刚过去第一天,阳光灼热,蒸汽升腾,实际体感比预报气温要高很多。</p><p class="ql-block">为编辑一本《抗战胜利书画册》,我们编委会要召开一个小范围策划会。召集人邹衍按约定时间到地铁三林站接我,并且我在下地铁后还接到他 “4号出站口见”的微信。</p><p class="ql-block">五分钟时间,当我快走到4号出站口电梯时,看到一个人直挺挺躺在地板上,距离近时突然看到是邹衍老师,我大惊失色,赶快跑过去就抱住了他,急切的问怎么了。</p><p class="ql-block">此时,邹衍老师意识已经昏迷,不能回答我。</p><p class="ql-block">我脑子极速反应可能的状况:是心脏病?低血糖?中暑?</p><p class="ql-block">只见邹衍老师大汗淋漓,衣服湿透。</p><p class="ql-block">不管啥原因,这种脱水休克必须尽快补水。</p><p class="ql-block">正当我惊慌失措不知所以时,一个40岁左右的女同志赶到。她说,你赶快去便利店买水,我在这里看着他。</p><p class="ql-block">我像遇到了救星,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失急慌忙奔向便利店。</p><p class="ql-block">我害怕是低血糖,就买了一瓶冰镇冰红茶,直接对着邹老师的嘴。</p><p class="ql-block">可能流汗缺水太多,邹老师大口喝了下去,有点意识了,我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一点。</p><p class="ql-block">这位女同志希望打“110”,邹老师摇着头说不用了,谢谢。</p><p class="ql-block">他微弱的说,是中暑了,喝点水好多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另一个40岁左右的女同志带着孩子蹲在邹老师身边观察一下,说邹老师气血不好,掏出一罐自制的中药膏,挖出一大勺喂进邹老师嘴里。</p><p class="ql-block">邹老师大概适应不了中药味,咽不进去,还有点想哕,我赶忙让吐在我的手里。</p><p class="ql-block">邹老师拱手对那位女同志连说谢谢,这位女同志要留下来照顾邹老师,邹老师连说不用。</p><p class="ql-block">我也对这位女同志感激不尽,一个劲说谢谢。</p><p class="ql-block">等我再想感谢先前那位女同志时,发现她已经不见了,我也来不及多想,赶快给邹老师喂水。</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邹老师还是躺在地上不能动。我也是年老体衰之人,面对这种情况想不到更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这时,一个年轻的民警跑了过来,一边问情况,一边拿着扇子给邹老师不停的扇。这位民警一来,我顿时有了底气,心完全放了下来,后来想想,可能是先前那位女同志去找民警报告了情况。</p><p class="ql-block">“有困难,找民警”,这句话应验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俩一个人扇扇,一个人喂水,邹老师平静了许多。它拿起手机拨通了另一个与会朋友的电话,语言还是跟不上思维逻辑,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民警接过手机,详细描述了邹老师现状,清晰表达了现在的位置。没有一会,同会的冯老师赶到,当时地铁电梯正在维修,那位民警又通知他们临时打开电梯,协同我们扶着邹老师一直送到车辆能到达的地方。那位民警一直等到我们另一个同会的沈老师开车到来。</p><p class="ql-block">我们一个劲说着对那位民警感谢的话,我暗暗记下了这位民警的警号075251。</p> <p class="ql-block">(我采访075251号民警的同事,他们共同一句话: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小事。我说: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摄影:曹瑞熊)</p> <p class="ql-block">(“两岸艺家亲”组委会成员、上海老科协书画研究会会长沈鹏辉特意书写“救焚拯溺”,准备裱装后代表组委会赠送给那位警察。)</p> <p class="ql-block">我们把邹老师安置到一个地方,大量补水和休息后,邹老师慢慢恢复了正常。</p><p class="ql-block">一个紧张的偶发事件圆满画了句号,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那么多好心人。在民警到来之后,还有好几个路人主动前来询问,他们都是那一句话:需要帮忙吗?</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偶发事情中,那两个女同志和那位民警是“雪中送炭”,在我们无助时提供了最富有成效的帮助。另外多个路人的“需要帮忙吗?”这个问候就是“暖心天使”,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感激和踏实。</p><p class="ql-block">我是个刚刚入住上海两年多的新上海人,这个突发小事让我看到整体上海人的素质,城市空间人类如何共处,这个个案就是版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上海人有节、有度、有礼貌的表现,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缩影,上海文明的成熟度从这个小事我看到了全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