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在漕溪公园内见到百子莲

江妙荣

<p class="ql-block">文字/江妙荣</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漕溪公园</p>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云水禅心</p> <p class="ql-block">我生长在漕河泾,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漕河泾曾拥有五座私家花园,分别是黄家花园(现桂林公园)、康健园(康健公园)、曹家花园(即漕溪公园)、冠生园和广东花园。后两者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建筑与民宿。漕溪公园原为上海棉布商曹钟煌(启明)家族的祖茔,始建于1931年,1935年建成,最初名为曹家花园。1958年,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定名“漕溪公园”。那时的我,因家境贫寒,从未敢踏入那排琉璃瓦门楼一步,几分钱的门票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后来,因地铁一号线施工,公园被封闭十余年,几乎被人遗忘。直到1982年重新开放,又经历多次修缮,直到2024年8月,公园终于以全天候开放的新姿态回归大众视野。</p> <p class="ql-block">漕溪公园虽不知名,却自有其静谧之美。园中藏有全市最古老的八株牡丹,还有承载故事的亭台楼阁,池畔十二生肖太湖石错落有致,古树苍劲,枝叶舒展。据说,还有一堵红色遗址“520墙”,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某个周日,我因新民晚报上的一则报道,专程前往漕溪公园,只为一探“520墙”的真容。据资料记载,1947年5月20日,南京学生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镇压,消息传至上海,各校学生纷纷罢课抗议。5月23日,国民党当局出动军警抓捕数百名学生,其中一部分被关押在曹家花园,即今日的漕溪公园。从南门进入,一眼便望见路边一堵旧墙,墙上嵌着一块大理石铭牌,写着:“五二O运动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然而,四周并无任何文字介绍,仿佛这段历史被遗忘在角落。</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次探访却意外收获了另一种惊喜——漕溪公园竟成了百子莲的海洋。成片的百子莲在夏日里肆意绽放,浪漫而热烈。我被这景象深深吸引,第二天便再次前往,只为更近距离地感受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我查阅资料得知,百子莲是外来品种,原产于非洲,现多见于江南地区。它又称紫君子、蓝花君子、非洲百合,属石蒜科百子莲属,是宿根植物。叶片浓绿光亮,花朵蓝紫色,株高一般在50至70厘米之间,但我在园中却见到了高达两米的植株,花开如伞,壮观非常。</p> <p class="ql-block">百子莲的花期通常在7月至9月,但我在6月初便已见到它绽放。它的花苞“孕期”漫长,往往需要一两周时间。即便脱离母体,花朵仍迟迟不肯绽放,仿佛害羞的新娘,迟迟不肯掀开头盖。然而一旦盛开,便肆意张扬,越是酷暑烈日,它越能维持二十多天不凋不败。</p> <p class="ql-block">百子莲的花语是“浪漫的爱情”或“爱情的降临”,象征着自信、优雅与温柔。它是一种高雅的花卉,若将它赠予他人,便是表达深情与美好祝愿的最佳选择。那天,我站在花海中,感受着它的妩媚,汗水早已悄然滑落,心中却满是欢喜。</p> <p class="ql-block">若您也想一睹漕溪公园的百子莲,可乘地铁1号线或12号线至漕宝路站,从2号口出站后沿漕溪路向北步行数分钟即可抵达。感谢各位老师的阅读,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夏天,邂逅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百子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