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纪念馆——2025年6月29日

百万

<p class="ql-block">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3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从旧居可看出,梁启超遗产丰厚,家境殷实。</p> <p class="ql-block">饮冰室指梁启超故居书斋,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梁启超后期著述均于此完成。</p> <p class="ql-block">“饮冰室”书斋为浅灰色两层洋楼,建于1924年,建筑面积949平方米。梁启超自谓 “内热”,以饮冰自解。</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旧居是天津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他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书桌前为梁启超蜡像及他的藏书室。</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在这间房子里完成了重要学术著作多部。</p> <p class="ql-block">“献身甘做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是梁启超在《自励》一诗中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甘愿献身作为万箭之靶,只求理论能指引后代。这志向、这境界!!!</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出身优越的大户,但天资聪颖,十分勤奋。</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五岁时开始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八岁学做文章,九岁便能下笔千言,十岁参加童子试,得“神童”之名。</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一生著作宏富,照片为梁启超在写作。</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赠言——无负今日。</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思无邪”——梁启超书</p> <p class="ql-block">做一个觉醒的现代人——梁启超。</p> <p class="ql-block">1890年,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学习中国古典哲学、历史学及西方学术。</p> <p class="ql-block">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又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失败了。康梁分别逃往日本,这是梁启超的逃跑路线。</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五言诗《壮别》</p><p class="ql-block">丈夫有壮别,不作儿女颜。</p><p class="ql-block">风尘孤剑在,湖海一身单。</p><p class="ql-block">天下正多事,年华殊未阑。</p><p class="ql-block">高楼一挥手,来去我何难。</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拥护袁世凯统一,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积极参与护国运动‌,有“一支笔强于十万兵”之壮志。1916年5月,梁启超(参谋身份)与护国军都司令岑春煊合影。</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与蔡锷是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反袁护国运动中的革命战友。‌ 蔡锷早年师从梁启超学习维新思想,后共同策划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故居中的蔡锷画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成了护国战争策源地。这组蜡像展示了梁启超和学生蔡锷商讨组织实施护国战争的历史情景。</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热切希望出现振奋人民精神的“少年中国”。</p> <p class="ql-block">1918年梁启超的原配夫人与孩子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和他的两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中国现代史上最牛老爸。</p> <p class="ql-block">梁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长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荣登我国邮政于1992年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的长儿媳林徽因(1904-1955)也是声名显赫。她是我国现代建筑学家、文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span>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教育家,</p> <p class="ql-block">她的堂叔林觉民是著名的中国民主先驱,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及挽救濒临绝迹的景泰蓝等方面做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的学生负责资料管理的林洙与梁思成成为夫妻。该书为林洙所著。</p> <p class="ql-block">馆内的图书室陈列着可供参观者阅读的梁启超的著作和有关书籍。</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先生应邀推荐的国学“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28种,您读过几本呢?</p> <p class="ql-block">孙文与梁启超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分歧,孙文主张革命,而梁启超则倾向于改良。但孙文曾称赞梁启超是一位有才华的改革者,认为他在宣传和推动改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李大钊同框的照片您见过吗?李大钊继承了梁启超的民族理论,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发展。</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和李大钊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李大钊则是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 </p> <p class="ql-block">郭沫若认为梁启超在当时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p> <p class="ql-block">胡适对梁启超崇敬之至,他曾讲:“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使无梁氏之笔”‌是指如果没有梁启超的文笔和思想影响,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可能无法如此迅速地取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章太炎(辛亥革命领导人物)为梁启超撰写的挽联为: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贵言,匡复深心姑屈己;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该联高度评价了梁启超在反对帝制、推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并肯定其政治理念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挽梁启超: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p> <p class="ql-block">梁公追悼会:国人态度之冷淡,祭拜者寥寥!</p> <p class="ql-block">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梁启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