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山西长治观音堂(中国悬塑艺术的瑰宝)

曹东

<p class="ql-block">长治观音堂。被誉为中国塑艺术的瑰宝。观音堂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清代曾修缮但主体结构和彩塑保留明代风格。殿内三壁布满500余尊彩塑,从地面延伸至屋顶,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三教融合以佛教观音为主,融合儒、道人物,泥塑采用悬塑技法,人物仅靠背后木钉支撑,衣饰飘逸色彩历经400年仍就鲜艳。</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长治市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西,距市区约3公里,创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距今已有420多年的历史,是长治市 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寺院。院内正殿中设计精妙,手法精湛、造型精美的彩塑、悬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观音堂经过我 市文物旅游局、市博物馆的多次修缮妥善管理,已逐步对外开放,成为我市一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一处人民群众喜爱的旅游场所。</p> <p class="ql-block">根据大殿南次间窗户下的石碑记载,“潞安府长治县太平乡衡漳都二里梁家庄住人梁永禄因缺少使用,将自己原增至到本村的一亩五分地尽数卖与本村常朝润修盖观音堂使用..得到地价铜钱2500文.....恐无凭,立卖地文契。万历九年九月初七日立梁家庄村民常朝润,于万历九年九月初七从本村居民梁永禄处购买土地一亩五分,出资修盖观音堂,又在同年九月十九日从本里居民王进恭、王子安等王姓族人买地十二亩,用于住持僧道耕种看护庙堂。</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 ,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望,他们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可谓明代 彩塑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主殿观音菩萨头顶华盖的上方,并排塑有儒、释、道结珈跌坐,左手置于左中间为佛祖释迦牟尼,三教祖师。为“说法印”;其右侧为儒足之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家鼻祖孔子,手持笏板;左侧为道教先祖老子,手持如意。三位祖师都有背光在其各自的两侧分别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贯古今”“配天地”,“道德至尊”“出三界外”在观音堂,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古代雕塑匠师杰作,更能直观得了解儒、释、道三教人物及其历史演变。</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占地约6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其正殿观音殿(也叫大士殿)内的泥质彩塑与悬塑,为明代万历年间塑 造,现在保存基本完好,雕塑艺术高超精湛,人物刻化细腻逼真;加之殿堂内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各路神仙应有尽有,如关公、罗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八仙、孔子的七十二 贤人等等,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在观音堂,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古代雕塑大师的杰作,更能直观地了解儒、释、道三教人物及其历史演变和三大宗教在明代时期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发展历史和传统文 化的形式源渊。参观的同时,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和宗教知识。</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坐北朝南。进门并不见庙堂,只看到一座小土丘,芳草凄凄,野花争放。西面有一小拱桥,两池漏水,过小桥人中门,青砖铺地,一片空阔,仍不见庙堂。往东不见天王殿。 颇有峰回路转、空灵幽深之感。天王殿是观音堂的前殿。说是殿,其实早就前后辟门用作过道了。两侧设钟鼓楼,拾阶而上,登楼远眺,四野尽收眼底。出天王殿,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左右对峙,悬山顶式屋顶布局严谨。后殿便是观音殿。殿门正上悬一块雕花大匾,是明万历十-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观音堂"三个馏金大字。观音殿内自然是敬奉观音菩萨的。</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南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东西各九尊。有的面目狰狞、青面獠牙,有的宁静端庄、温文尔雅,神态各异。有趣的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大肚弥勒佛--这位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佛国的未来佛,不知为何自降身份混迹在十八罗汉席位的角落里,一手扯金童,一手楼玉女,坐在那里自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走进观音殿,就好像进入一座立体的3D神佛空间,只见殿内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塑满天富圣境桂殿兰阁、琼楼玉宇,以及三教各界人物,他们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置⁣梁柱,或悬椽望。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佛家的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道家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儒家的七十二贤人熙熙攘攘,仿佛儒释道三教正在进行着一次历史性会面。</p> <p class="ql-block">不足40平米的空间,汇集了500尊大大小小的彩塑,虽静谧无声,但却仿佛都在讲述着那些久远的历史传说,这里就是有着“海内悬塑之冠、明代悬塑珍品”美誉的长治观音堂。</p> <p class="ql-block">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悬塑都是明代时期的,后期未进行任何修复。观音堂的彩塑有两大特点,一是人物造型三‭教合一,呈现了儒释道三教的故事,二是悬塑结构,立体感比较强,层次分明,给人井然有序之感观音堂讲解员李潇婧说,这些塑像不同的人物身份代表了不同的层级,也体现了不同的人生境界。观音殿有四层塑像,第一层为十八罗汉,称之为自觉,代表自行觉悟第二层为二十四诸天,称之为觉他代表对自身和他人皆达到觉悟,第三层为十二元觉,代表了修为的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位于南壁第四层西侧。不同的人物手里持有不同的乐器及手持彩旗。人物中持有的乐器有:笛子、鼓、埙、唢呐、长号等,其后跟有不同形象的出行人物。表现的场景实际上就是上党地区“八音会”,为研究上党地区明代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上党乐户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悬塑也被称为“雕刻艺术里的国粹”。观音堂大的塑像约有2米,气势磅礴,小的塑像仅2厘米,精致细腻,尊尊塑像皆描金彩绘,反映了明代上党地区彩悬塑的高超技艺和深厚艺术造诣,也成为千百年来儒、释、道三教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文化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