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听读了多遍《巨流河》。越来越敬仰齐邦媛,她不负韶华,不负此生。86岁写下巨作。她这一生矢志不渝的为传承中华文学而努力着,奋斗着。</p><p class="ql-block">这本自传体的小说《巨流河》,写的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p><p class="ql-block">此书的《后记》是前面所有章节的总结。</p><p class="ql-block">我想先分享一下,张大飞。</p><p class="ql-block">张大飞是东北子弟,父亲在满洲国成立时任沈阳县警察局长,因为协助抗日,被日本人公开浇油漆烧死</p><p class="ql-block">这么帅的小伙子定格在26岁的年龄,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张大飞这样的生,这样的死,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面对逝者,这岂不是一种更艰难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七十五岁的邦媛先生访问南京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千百牺牲者中找到张大飞的名字。五十五年的谜底揭开,尘归尘,土归土,历史在这里的启示非关英雄,更无关男女。</p><p class="ql-block">张大飞的一生短暂如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p><p class="ql-block">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那般灿烂洁净”</p> <p class="ql-block">再来分享一下齐邦媛先生。她1943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转入外语系,师从朱光潜、吴宓先生。</p><p class="ql-block">1947年大学毕业后赴台,任台湾大学外语系助教。此后历任台湾省立农学院讲师、静宜女子文理学院教师等职。1969年出任中兴大学外文系系主任,1970年开始在台大外文系兼任教授,1977年转为专任,1988年从台大退休后被聘为荣誉教授。此外,她还曾任美国圣玛丽学院、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客座教授。</p> <p class="ql-block">她的主要贡献,齐邦媛将精力投注于文学交流,编选、翻译、出版多部文学评论,对引介西方文学到台湾,以及将台湾代表性文学作品英译推介至西方世界贡献卓著,被白先勇称赞为“守护台湾文学的天使”。真的是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