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5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涞源站旁吃煎饼卷大果子,带一个煎饼卷肉上车,6点55分列车准时开动。这应该是现下全中国最慢的一趟旅客列车,为方便民众,只要是个小站都会停下来,甚至有的只能称作停靠点,设施简单得很。大约9点左右的时候,车内广播播报:“野三坡车站到了!”我们实在没有精神准备,简单犹豫之后,我果断决定下车!把老伴和其他乘客甚至是乘务员都搞得愣头愣脑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三坡是我们本次行程计划当中的,后来考虑时间、交通、景区比较等因素决定放弃,以后去北京方便时可以再游。今天的原计划是从涞源到北京然后再到秦皇岛市,连下午从北京到秦皇岛的动车票事先都订准了。没想到的是火车竟然经过野三坡,“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然到了跟前,哪有不去之理?下了火车却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急不可耐地问野三坡站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景区怎么走,她茫然地看着我反问道:“这里有什么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越过铁路天桥,在火车站门口被一老年妇女截住,她说她家不仅可以住宿,还可以帮助联系去景区的出租车。饥不择食的我们随她而去,一看院落环境就立即与之讲好了住宿价格,她问我们住一楼还是二楼,一心思早些到景区的我说一楼方便,也没看房间环境便付钱放下行李走人。她帮助我们联系好了出租车,一再叮嘱司机车费是100元,大概是在与对方强调提成的多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车子很干净,一部七座小型商务车,司机也随和,一路开车一路介绍本地风土人情。还真得感谢民宿主人和这位司机先生,让我们安全便捷地来到了野三坡百里峡景区,饱览闻名遐迩的野三坡自然风光。因为这里号称野三坡的景区景点有很多,大多属于设施性、娱乐性的地方,如果不是本地人的说明和引导,说不定就会误入歧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出租车将我们拉到距景区售票处最近的地方,然后司机驾车忙别的去了,约好返程时再来接我们回住宿的地方。景区成人门票价格100元,老年人优惠价50元。景区景色以峡谷为主,整个游览过程差不多都在峡谷里转,景区内峡谷也不止一条,所以号称“百里”。我们的行程是从海棠峪进由十悬峡出,足足走过一个闭环。从海棠峪到十悬峡要翻过高高的山脊,据说山脊海拔高达2400米,可以选择坐索道,也可以步行攀爬,我们选择了后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景交电瓶车来到峡谷入口进入海棠峪,峡谷内两侧山岩逼仄,崖岩高耸,岩石呈深褐色,崖壁上缀满心形叶片独根草,谷底步道多为平整的水泥路,根据地形会出现石阶、栈道等形态,崖壁上多有瀑水流淌痕迹,可见丰水期瀑布众多。进入峡谷后的第一个景观是牛角峰,观赏角度正合适的时候,便可以看见一只巨大的牛角状石峰在山岩间高耸入云,独树一帜。第二个景观是老虎口,此处谷底有清浅流水,人工石桩渡人至水泥石阶,石阶再将游人抬升山腰处,狭窄的崖壁两侧是地壳运动和溪流切割侵蚀造成的巨大漩涡,其状如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接下来是一线天、金线悬针景观,一线天好理解,金线悬针则是一条直直的开裂的竖向节理,当太阳正好射向对面时,可以看到一条细如金针的光亮,美妙之极,这也只是介绍,我们所见非当其时。继续向前,壁立的崖壁主体旁一小石峰倚靠,相对独立的小石峰远远看去就像是回头凝望的观音菩萨,此景远观更像。在即将抵达海棠峪索道站时人们可以看到一更加奇特的景观——天生桥。是天生就当然不是人造,一天然石梁横架山谷,石梁下瀑水潺潺,“桥”下看对面豁然开朗,树植繁茂。标识牌上介绍为岩壁横向节理坍塌所致,当有相当的科学依据,尚存石梁(天生桥)下的瀑布两侧崖壁横向节理坍塌痕迹相当明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峡谷登上山顶确实有些难度,虽然开始时大家都豪言壮语,但登着登着就都默默无语了,接下来便是气喘吁吁,每登几十个台阶就要靠在栏杆扶手上略加休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否则与之伴行的高空索道为什么会不停的运转呢?同时选择爬山的人有许多,不乏老人和孩子,老人们或健硕前行或漫步稳进,最不知疲劳的是那些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他们是打闹着登顶的,最是气喘不止叫苦连天的则是三四十岁的年轻人,而最任性的是五六岁的孩子,爬不了几个台阶就喊叫着非要抱着背着不可。一个年轻的母亲驮着孩子爬了半程的上山台阶,是真的爬,那种四脚着地的爬,那种平稳无颠簸的爬,那种既无奈又无怨的爬,同样年轻的爸爸一直在旁边用手扶着儿子的屁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的最高处有一较大的亭台,既有物品出售,又可供游人休息乘凉,也可当做瞭望四方景致的观景平台,是属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的。越过山脊,又开始了陡陡的下山步道。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不管这样,下山总要比上山容易许多,至少不会那么累,那么呼吸急促。古人这么说大概是以为那时候没有修得这样好的步道,如果说没有道路或只有那种脚蹬手攀的小路,当然是下山更难了——就像徐霞客那个样子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上山和下山栈道台阶都是木质的,走起来木质台阶较比石阶有弹性省膝盖,虽然登山较多并不觉得很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十悬峡地质地貌与海棠峪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具体的石岩景观不同,但这些比较奇妙的景观无不是几亿年以来地壳地质变化而产生的,至于叫什么、像什么就只能任由今天人类的想象了,况且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视角观望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先是一个孤零零的石柱,人们叫它为擎天柱。再是一个石柱顶端有两个峰顶,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有时可以看到两个峰顶,有时却被另一个遮挡只能看到一个,有时像二人,有时像一人,有时像母子,所以被叫做“怪峰”。这倒是有些见怪了,有些大惊小怪了,连古人都晓得“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而现代人竟然以之为怪,倒真的怪了!还有“不见天”,两侧山嶂大体呈S型,走在峡谷里的人抬头只能看到斜斜的弯弯的山岩,无法看到头上的天空。即将回到牛角峰的时候,有一景观名“水帘洞”,只能看见深邃的人工开凿的山洞,游人以为“水帘洞”在人工洞里面,我们也跟谁其他游客走进石洞,终无动静,直到洞的尽头,原来是景区侧门出口,有工作人员告知如果从这里出去就无法再进入景区。询问水帘洞所在,原来雨季的时候,有瀑布从人工洞口上方落下来,是为水帘洞,现在则无从可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牛角峰走回电瓶车站,乘电瓶车到景区出口。打电话给出租车司机,20分钟后在上午下车的地方坐上车,再用20几分钟的时间到达住宿的民居。因为上午急着去景区,连房间的钥匙都没要,找房东开门进入房间,这时才得以认真看一下,原来房间又破又脏,遑论其它。我们提出换到二楼去,虽然房东很不情愿,最终还是同意了。二楼有几间客房而没有其他客人,虽然也简陋得很但干净了不少,采光和视野也比一楼要好。房东刁滑得可以,本来主动问我们要住哪里,到我们真的住下来的时候却不想让住稍好些的房间,我看到这样情况就再也不想同她犯话,房间没有洗漱用品我们自己有,没有喝水设施我们出去买矿泉水,没有电视机可看正好我们很累需要好好休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简单洗一洗,休息一会儿,出去吃晚饭。小地方不大,但商服还算方便,在出门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有店面比较齐整的饭店,一个野三坡卤水豆腐28,一个菠萝鸡米花28,也算是有荤有素,两碗米饭2元,可谓酒足饭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