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中的吴兴阻击战

美友12698930(谢绝鲜花)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蒋介石为了把战火烧到南方来,率先于8月13日在上海发动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惨烈的,打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面对日军的肆意侵略,中央政府即刻通令全国总动员,号召全民齐心协力、一致对日抗战。此次,国民政府毅然摒弃退缩之意,果断从全国各地抽调精锐力量,奔赴上海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无论是国民政府直属的中央军,还是来自地方的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粤军、滇军、桂军等,总计70万勇士,怀着“打鬼子”这一共同的坚定目标,在地域狭窄的上海,与30万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惨烈的血战。</p> <p class="ql-block">国军先后投入75个师,总兵力达到70万人。付出了伤亡33万人的惨重代价。日军伤亡也很巨大,累计投入了28万人,包括了第9,第三和第11这种王牌师团,伤亡了8万人。国军军长阵亡一人,师长4人,营长以上总共44人。日军被打死联队长2人,分别是101师团和第三师团的。</p> <p class="ql-block">上海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对日激战。各国人士目睹此景,无不刮目相看,他们对中国军队凭借相对简陋的兵器,却能英勇无畏地抗击日军的壮举,深感钦佩。彼时,日军更是狂妄宣称,只需三个月便能踏平中国。然而,日军万万没有料到,中国军队的抵抗竟如此坚韧顽强,致使他们在上海久攻不下,始终难以打开突破口。</p> <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到11月5日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点,日军将侵略的矛头转向杭州湾,妄图从杭州湾登陆,进而迂回至中国军队后方,对集结于上海方向的70万中国军队实施围歼。日军第10军突然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丝娘桥,曹泾,金山卫登陆,日军总兵力有10万,分别是第6师团,第18师团还有第114师团和国崎支队,这些部队登陆以后击垮了岸边的中国军队,分别是国军第62师和63师团,还有第67军等部队。</p> <p class="ql-block">由于中日两国国力相差悬殊巨大,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虽拼死抵抗,却只能且战且退。日军则步步紧逼,衔尾追击,中国军队一时间无力阻挡其进攻之势。</p><p class="ql-block">吴兴阻击战:钢七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金山卫(杭州湾)登陆,其主力第6、第18师团等部径直扑向松江、枫泾、平望以及嘉兴。这一行动使得上海的中国守军陷入夹攻的严峻态势,淞沪会战的局势瞬间急转直下,国民政府军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上海,全线向西撤退。为防止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被日军合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当即下令,要求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队迅速向浙皖赣边境撤离,以保卫首都南京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随后,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其中一路沿着太湖南岸朝着吴兴(湖州)一带集结,企图打通太湖南走廊,进而进击浙皖边境,从西南方向对南京实施战略迂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此危急关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统帅部以及蒋介石一方面命令淞沪部队加速从浙皖赣边境及常州两个方向撤往后方,以“巩卫首都”;另一方面,紧急调遣刚刚抵达连云港驻守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的两个师,令其星夜兼程奔赴浙江吴兴(湖州)布防。此举旨在阻击日军,保障中国军队侧翼的安全,为淞沪大军的西撤提供有力掩护。</p> <p class="ql-block">第七军向来是桂系部队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素有“钢七军”的美誉,全军下辖170、171、172三个师,每个师又下辖两个旅、四个团。然而,由于171师以及170师所属的1个团此前参加了淞沪会战,此时尚未归建,因此,实际参与吴兴阻击日军作战的仅有170师的三个团以及172师的四个团。统帅部随即命令第七军军长周祖晃,率领副军长徐启明(同时兼任该师师长)所部第一七〇师(该师缺李本一团,该团已调拨给湘军刘建绪指挥,正在杭州布防。)以及程树芬师长的第一七二师,所以这两个师实际兵力仅七个团,星夜奔赴吴兴(湖州),承担起堵截日军、掩护淞沪大军转移的重任。此时参战的总兵力约为七个团,一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吴兴(湖州)阻击战:纵深配备</p><p class="ql-block">37年11月14日,日军第114师团集中全力攻打湖州,还有第五师团国崎支队2个大队还有炮兵大队加上18师团2个联队,总共3万日军准备大举进攻湖州,率先到达湖州的是日军第五师团国崎支队的2个大队,在炮兵的掩护下进攻湖州南浔的国军第7军。</p> <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15日,桂系第七军兵分两路南下。徐启明兼任第七军副军长,率领先头部队第一七〇师从东海出发,乘坐火车经津浦线南运。</p><p class="ql-block">11月16日,第一七〇师渡过浦口长江后,在武进集结。</p><p class="ql-block">17日凌晨抵达吴兴城郊。稍后,第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也率部星夜兼程赶到。</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严令第7军军长周祖晃:"吴兴为今日抗战全局之重心,即为第三战区之枢纽",要求"不惜任何牺牲,死守阵地"。</p> <p class="ql-block">第7军军长周祖晃</p> <p class="ql-block">第七军第一七〇师师长徐启明•兼任第七军副军长</p> <p class="ql-block">第七军第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18日,军长周祖晃立即召集参谋会议,根据地形勘察结果,面对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推进,桂军因地制宜,决定采用纵深配备战术——将部队沿沪宁公路横向展开,以一七〇师为右翼队,以南浔为第一线,升山市为第二线,吴兴县城为第三线,李家巷丘陵山地(含升山、道场山、金盖山)为第四线;第172师为左翼队,依托太湖南侧山林地带布防,与第170师形成掎角之势。</p><p class="ql-block">徐启明与程树芬分乘军用小汽艇前往前沿视察。吴兴城郊河网纵横(真正江南水乡,没船路不通。),小汽艇成为重要的机动工具。然而就在18日,日军第六、第一一四师团已进逼南浔。徐启明在南浔附近接获前线报告:日军前锋已占据城郊树林,暗藏狙击火力。他立即换乘汽艇返回升山市,与夏国璋旅长研究布防方案,随后又驰回吴兴城,将师指挥部设在东门附近。</p> <p class="ql-block">桂军的部署虽快却险象环生。此时日军已完成杭州湾登陆,正沿太湖南岸形成钳形攻势。第七军一万余人马,要在150公里战线上阻击装备精良的数万日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这些脚蹬草鞋、头戴捷克钢盔的广西汉子,在"钢七军"的荣誉旗帜下,正用血肉之躯构筑着最后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开进上海市区,上海全部沦陷,日军顺着中国军队撤退的路线,气势汹汹地继续向南京方向进犯。</p> <p class="ql-block">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广西部队第七军临危受命,紧急奔赴前线驰援。一万余官兵沿着太湖湖畔,由太湖南侧向南浔、吴兴、长兴前进,迂回南京,截断日军包围淞沪大军退路的险恶图谋。他们在吴兴(湖州)的乡野山间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拼杀,全力阻击日军,以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经过整整十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成功让数十万大军转危为安……。</p> <p class="ql-block">1937 年的战火,无情地将吴兴(湖州)这片温柔水乡拖入了血与火的残酷考验——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踏入江南,一场捍卫民族尊严的英勇阻击战,在吴兴(湖州)城悄然拉开了悲壮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吴兴(湖州)阻击战:家国大义</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对湖州的得失非常重视,为了确保南京东南的门户,当天零时电令刘建绪:“兹着右翼作战军总司令张发奎,亲临前方担任指挥,在张总司令未到前,第7军暂归刘总司令指挥。右翼军必须死守马牧港(海宁以西约七公里)、崇德、青镇、南浔镇之线。”张发奎赶到湖州后,根据蒋的意图,命令第7军军长周祖晃放弃其原本准备发挥桂军山地战的特长,而在湖州外围高地布防的部署,改为向前推进阵地。</p> <p class="ql-block">进攻吴兴的日军是第6师团、第114师团各一部,总兵力达2万余人,不仅装备精良,更拥有空中支援和重火力优势。其中第六师团作为日军精锐,在日俄战争中曾重创沙俄军队,战斗力堪称剽悍。此时中日两军兵力对比达1:2,且日军占据绝对火力优势,更兼吴兴地处太湖平原,地势平坦开阔,这对中国守军而言,几乎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防御战。然而面对民族危亡,"钢七军"的勇士们没有丝毫退缩。</p> <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19日,浔吴(南浔、吴江、)掩护战正式打响,第七军还从未遇见过如此野蛮、疯狠的敌人,根本压制不了鬼子的强大火力,但依然迎头痛击日军的一波又一波冲锋,双方激战至黄昏。一七○师的一个团伤亡严重。该师原拟转入南浔镇区,以夜战、巷战继续与敌周旋,但为了避免一旦交火,民宇尽毁,不得已放弃计划而渐次后撤升山、大钱一线。当日吴兴(湖州)东大门南浔镇沦陷。</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日军国崎支队向刚到达南浔附近的桂军第7军170师1044团发起突然猛攻,该团力战不支,伤亡过大,当晚撤至升山市附近与日军对峙。此时第7军只有一部分到达湖州附近,其余尚在行军途中。</p> <p class="ql-block">日军兵分三路向吴兴发起猛攻:左路自南浔经马腰、荻港、和孚水道进犯城南;中路主力沿浔湖公路、頔塘经东迁、祜村、旧馆、晟舍水陆并进;右路则从江苏吴江乘汽筏渡太湖,于小梅、义山登陆后直扑城北。此时日军第114师团正集中全力攻打湖州,协同作战的还有第五师团国崎支队的2个大队、炮兵大队及第18师团的2个联队,总兵力达3万之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尽管日军来势汹汹,但桂军巧妙利用了日军的混乱:第18师团与114师团在嘉兴至南浔的推进中发生混编,经协商后改由114师团为先头部队,当晚抵达平望镇宿营,第18师团则进至盛泽镇。这一延误为守军争取了宝贵的调整时间。</p><p class="ql-block">桂军的防御部署堪称精妙:右翼队主守公路及水网地带,利用湖沼限制日军机械化部队行动,仅以小股兵力实施机动防御;左翼队则凭借山林地形构建梯次防线,层层阻击日军。徐启明副军长与程树芬师长分乘小汽艇往来于河网之间,实地督导防务——这种独特的指挥方式,正是针对吴兴水网密布的地理特点而采取的机动战术。</p> <p class="ql-block">当数万日军如潮水般涌来时,这支由广西子弟组成的孤军,正以血肉之躯在太湖南岸构筑起最后的防线。他们的草鞋踏过江南的阡陌,他们的钢盔映照着水乡的晨光,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中,"钢七军"的番号即将在历史长河中写下最为悲壮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军长周祖晃不得不于当晚23时急令522旅旅长夏国璋指挥1044团坚守升山市附近,第172师1028团在其右翼,占领菱湖镇、和孚长超山一线,归夏国璋统一指挥,第170师1027团则在左翼占领戴山镇、大钱镇一线。好在日军主力推进缓慢,给了守军调整部署的时间。原来当天日军第18师团和114师团在从嘉兴向南浔前进途中互相混杂,造成极大混乱。经过两部协商,改以114师团为先头师团,率先向平望镇前进,当晚到达平望镇宿营。第18师团当晚进至平望以南的盛泽镇。第二天,国崎支队为等待第十军主力到达,仍与170师在升山市附近对峙,双方仅有小规模战斗。</p> <p class="ql-block">当天傍晚,114师团128旅团业已到达南浔镇,第18师团进至平望、南浔之间的震泽镇。大战一触即发之下,蒋介石特地向第7军发来专文手令,勉励守军称:“吴兴为今抗战全局之重心,即为第三战区之枢纽,特以此重任,赋予我忠勇之第7军。深惟我第7军方能负此重任,务希我全军将士,深体此意,努力奋勉,坚忍果决,不惜任何牺牲,死守阵地,杀敌致果,完成抗战之使命,奠定复兴之基础,是为至要。”蒋中正手令,由此可见高层对湖州保卫战之重视。</p> <p class="ql-block">吴兴(湖州)阻击战(一)</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道场山翁•2 0 2 5 7 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