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辨’,假币无处藏”——老年人防伪识别专项行动

小刘

<p class="ql-block">社区的街道边,阳光洒在停着的车辆上,志愿者站在路边,手里拿着宣传单,耐心地向两位老人讲解着反假货币的知识。老人们微笑着,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眼神中流露出欣慰与感激。他们或许经历过许多风雨,面对假币问题时,仍带着一丝谨慎与担忧。志愿者一边讲解,一边指着宣传单上的细节,演示如何通过触摸凹凸感、观察水印和光变油墨来辨别真假钞票。老人感慨道:“现在这些假币花样真多,多亏了你们来提醒。”那一刻,志愿者的使命感更加坚定。</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明亮的活动室里,志愿者将一份资料递给一位穿着整洁白衬衫的老人,对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们轻轻握手,老人低声说道:“辛苦了。”志愿者微笑着摇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周围的其他志愿者正忙着为老人们分发资料,房间里充满轻松的交谈声。没有刻板的说教,只有邻里般的亲切交流。志愿者细致地讲解着新版人民币的防伪特征,老人专注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点。那一刻,反假币宣传的意义超越了单纯的知识普及,更成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活动临近结束时,老人们自发围成一圈,互相分享刚学到的识别技巧。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对照宣传册反复比对钞票的安全线,旁边的邻居凑过来一起研究。志愿者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认真讨论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金融安全意识的种子,就这样在交流中悄然生根。</p><p class="ql-block">回程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街道上,照映着社区宣传栏里新贴的反假币海报。海报上醒目的标语“一看、二摸、三听、四测”在暮色中依然清晰可见。或许明天,这些老人会成为菜市场里的“反假币宣传员”,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更多街坊邻居。而每一次真诚的提醒,都在让假币无处藏身,也让这座城市的金融环境更加清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