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奥地利 扭转乾坤的维也纳之战

银河

<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日程,到维也纳东北方向卡伦贝格山顶这天是20140715。这里森林茂密绿草茵茵,这里也是维也纳郊外最高的山头。</p><p class="ql-block">领队小T告诉我们,这又是一个旅游团队不来的地方,但这里却是一定要来瞻仰参观一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小T指着眼前山下的维也纳城区告诉我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维也纳城区,这里曾经爆发过一场著名的战斗,场面惨烈但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他又指着山顶平地四周几个人物浮雕给我们介绍,这一位是奥地利的洛林公爵,那一位是援兵主帅波兰国王索别斯基。</p><p class="ql-block">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山顶上,还有一位奥匈帝国绕不开的人物,那就是茜茜公主。在奥地利在匈牙利她的雕像无处不在,因此她的雕像能矗立在这个山顶上,也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旁边还有这场战役的纪念馆,里面有这场战役的详细介绍,还有部分照片实物展览。</p><p class="ql-block">既然到了山顶,到了主战场的遗址,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讲讲这场战役的故事呢。</p><p class="ql-block">它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役?它是怎么打起来的?这场仗是谁跟谁在打?打了多长时间?战斗激烈到什么程度?最后战局是什么?这个结局给欧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问题太多了,是吧。</p><p class="ql-block">各位看官,现在就让我来讲讲这个意义非凡的《维也纳之战》吧!</p><p class="ql-block"><b>1. 战役名称 : </b>1683维也纳战役</p><p class="ql-block"><b> 2. 战役性质</b> : 维也纳反侵略保卫战</p><p class="ql-block"><b> 3. 战役时间</b> : 1683年7月14日—9月13日</p><p class="ql-block"><b> 4. 战役双方</b>:</p><p class="ql-block"> 索别斯基的<b>神圣同盟联军</b></p><p class="ql-block"><b> </b>穆罕穆德四世<b> 的奥斯曼帝国军队</b></p> 从山顶俯瞰维也纳城区 <p class="ql-block">洛林公爵查理五世浮雕</p> <p class="ql-block">波兰 - 立陶宛联邦国国王索别斯基浮雕</p> 奥匈帝国王后茜茜公主浮雕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战役纪念馆部分实物</p> <p class="ql-block">神圣罗马帝国的概念,是包括现在的德意志和奥地利两块疆域的统称。</p><p class="ql-block">首都维也纳。</p><p class="ql-block">奥地利的国王由哈夫斯堡王朝世袭。</p> 奥斯曼帝国疆域 <p class="ql-block"><b>5. 战役历史背景 :</b></p><p class="ql-block">入侵者是17世纪由盛而衰的穆斯林霸权奥斯曼帝国,虽然此时奥斯曼早已荣光不在。对内,在漫长的大土耳其战争中,他们摆脱不了和威尼斯共和国的长期纠缠,从而大大削弱了奥斯曼帝国的国力。</p><p class="ql-block">对外,经过两百多年的武力扩张,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已经占领了中欧、中东欧的广大地区(如上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p><p class="ql-block">逼迫着欧洲各国积怨甚深,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土耳其人的入侵。</p> <p class="ql-block">自卫方是神圣罗马帝国。</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利奥波德一世,执政时间长达45年。他在宗教和政治立场上颇为强硬。</p><p class="ql-block">在其漫长的皇帝生涯中,其饱受宗教争端的折磨。30年宗教战争使神圣罗马国力大减,内部匈牙利境内的新教徒起义军,居然还请求敌方奥斯曼帝国的帮助,来对抗神圣罗马帝国。</p><p class="ql-block">另外,老对手法国也趁其自顾不暇之际,加强军备组建常备正规军,在十七世纪后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大国强国。</p><p class="ql-block">同时他还时不时地与奥斯曼联盟,以牵制神圣罗马帝国。</p> <p class="ql-block"><b>结论</b>:</p><p class="ql-block">1683年前后,神圣罗马帝国与东方的奥斯曼帝国,都处于内忧外患矛盾重重之中。</p> <p class="ql-block"><b>6. 战争起因</b>:</p><p class="ql-block">借着法国人的怂恿与匈牙利新教徒的邀请,奥斯曼人将索科里封为“上匈牙利”的国王。</p><p class="ql-block">这个举动很具挑逗性,它将奥地利和其东邻的神圣罗马帝国领土割开了。留下的伏笔就是,奥斯曼在神罗军队进入匈牙利之时,他可以堂而皇之对神圣罗马帝国宣布开战。</p><p class="ql-block">1681年,神圣罗马帝国军队进入匈牙利中部,当地的新教徒们马上给苏丹穆罕默德四世送去了求援信。</p><p class="ql-block">苏丹入侵维也纳终于有了借口,苏丹希望以大胜来缓解各种国内外矛盾,因而顾不得与威尼斯的战争,转而着手进军中欧,矛头直指维也纳!</p> <p class="ql-block"><b>7. 双方指挥官</b></p><p class="ql-block">a. 神圣罗马帝国联军分两路大军</p><p class="ql-block"> 洛林公爵为维也纳守军主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波兰国王索别斯基为增援主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b. 奥斯曼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苏丹穆罕穆德四世御驾亲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途中将指挥权交给了穆斯塔法</span></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穆德四世</p> <p class="ql-block">野心勃勃的大维奇尔 穆斯塔法</p> <p class="ql-block">洛林公爵查理五世</p> <p class="ql-block">波兰-立陶宛盟国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p> <p class="ql-block">鉴于常年来自奥斯曼的入侵蹂躏,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有着联盟契约,契约约定,不论哪一方首都受到侵略,另一方必须出兵援救。此为后话切按下不表。</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战役(Pauwel Casteels油画)</p><p class="ql-block">因为这场伟大的战役,很多画家都以此为题材作画宣传。</p> <p class="ql-block">索别斯基在维也纳战役中(Juliusz Kossak油画)</p> <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表达了7月底奥斯曼帝国大军,完成了对维也纳的合围态势。</p> <p class="ql-block"><b>8. 交战兵力及双方技战术 :</b></p><p class="ql-block"><b>入侵者</b> 奥斯曼17万人,再加上随后加入的各附属国兵力共计25万,及100门各种大小火炮。</p><p class="ql-block"><b>自卫者</b> 波兰3万人,奥地利1.85万人,德意 志2.8万人, 共计7.65万人。 </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帝国一方:</p><p class="ql-block">由于部队成员来源复杂,奥斯曼军队几乎囊获了当时欧洲的所有战术体系。</p><p class="ql-block">装备英国火枪的近卫军步兵,拥有出色的射击技巧。</p><p class="ql-block">当肉搏步兵挡不住守军时,他们会毫不犹豫拔出荷兰制造的优质佩剑去进行火拼。</p><p class="ql-block">近卫军骑兵,装备着非常传统的西亚具装配置,有着猛烈的冲锋与优秀的个人马上技巧。他们看不起个人骑术欠缺的欧洲对手。</p><p class="ql-block">奥斯曼属于攻城一方,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对维也纳实行合围之后,建营帐挖壕沟,切断城内城外联络。攻城云梯、攻城大炮不断登城不断轰击。此外,挖地道、堆炸药、轰口子乃至肉搏战。令守方大费周章。</p> <p class="ql-block">到了七月中旬,入侵者已抵达维也纳城下并形成合围态势。</p><p class="ql-block">而这时守军斯塔伦贝格伯爵指挥的军队,只有7000直属雇佣军与15000人的志愿者。</p><p class="ql-block">洛林公爵则率领骑兵在城郊伺机应战。</p><p class="ql-block">形势非常严峻,情况不容乐观。</p> <p class="ql-block">7月14日,维也纳之战正式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守城一方,敌众我寡。但是老天爷眷顾的是,因为下雨奥斯曼军队行进缓慢,给了守城者以足够的时间进行备战。</p><p class="ql-block">拆除城外建筑形成一开阔地,在开阔地撒满三角钉给奥斯曼骑兵以绝对的杀伤力。构筑工事加固城墙,转移老百姓,鼓舞斗志坚定信念坚守城池寸土力争,等待援军到来。</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退无可退!</p> <p class="ql-block"><b>9. 战斗经过</b></p><p class="ql-block">这里省略两千字。。。。。</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部由波兰意大利于2012年合拍的著名电影《维也纳战役》,电影将还原奥斯曼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西方基督教和东方伊斯兰教的殊死决战!</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之战》的电影海报</p><p class="ql-block">1683年基督教世界的绝地反击</p> <p class="ql-block"><b>羊角面包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大战期间,一名留在城里的面包师,通过自己面包炉的颤声,发觉了奥斯曼人的一条地道,帮助守军及时将其破坏。</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一种以土耳其新月形状的面包被大量烤制出来。</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当代所熟知的羊角面包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b>10. 惊天大逆转</b></p><p class="ql-block">1683年的9月4日,战斗已经进行了快两个月。维也纳守军已经因伤亡、缺粮和流行病爆发而精疲力尽,城内的饮用水也开始发生困难。</p><p class="ql-block">围攻者在炸出50米缺口的基础上趁机再次炸出一道缺口。</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为数不多的守军还是英勇奋战拼死抵抗,把从缺口涌进来的土耳其军队赶了出去。</p><p class="ql-block">但是所有人也都明白,城市所剩的时间不多了。四天后,奥斯曼人先头部队完全控制了部分成为废墟的城墙,维也纳的陷落已经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但是,也就在这最最绝望的时刻,一枚来自东方的信号火箭,突然划过了陷入死寂的维也纳上空。</p><p class="ql-block">利奥波德皇帝旗帜下的援军,在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的统帅下,赶到了!!!</p> <p class="ql-block">波兰极具杀伤力的翼骑兵和火枪手</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战斗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国王公爵相聚城下,高兴地庆祝维也纳之战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11. 重大意义</b></p><p class="ql-block">索别斯基统帅的联军,在维也纳解围战中取得的辉煌战绩,威风了几百年的奥斯曼被打的一败涂地,一泻千里而溃不成军。</p><p class="ql-block">这一仗使长期笼罩在战争阴影中的欧洲为之一振!</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欧洲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奥斯曼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促进了中东欧人民反抗奥斯曼统治、摆脱土耳其人奴役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战役的胜利,对于基督教世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它不仅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势头,成为欧洲历史上反击伊斯兰军事侵略的转折点。还标志着基督教联盟的胜利,它再次巩固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和影响,对基督教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索别斯基不仅是波兰历史上的英雄,也是欧洲历史上的伟人。</p><p class="ql-block">如今,不仅在华沙有索别斯基的纪念碑,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也耸立着这位英雄的雕像,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部分图片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