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嘉兴南湖

清闲阁

<p class="ql-block">  嘉兴市南湖因地处嘉兴城南而得名,与西南湖合称鸳鸯湖。南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素来以"轻烟拂渚,微风欲来"的迷人景色著称于世。一九二一年七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上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南湖从此成为党的诞生地,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p> <p class="ql-block">  南湖的风,总带着时光的褶皱。当六月的蝉鸣渐次稠密,水面上那艘复刻的红船,正以沉默的姿态,等待着又一个七月的来临。一九二一年的那个夏天,也是这样的蝉鸣,这样的湖光,只是彼时的烟雨楼旁,一艘小小的红船正承载着万钧重量——十三颗跳动的心脏在此相聚,用低声却坚定的誓言,在时代的暗夜里点燃了第一簇星火。</p> <p class="ql-block">  1921年夏,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在此开展党支部活动,指尖触碰到微凉的湖水,目光掠过青瓦白墙的古桥,那些被岁月珍藏的红色记忆,便在南湖的波光里次第苏醒。</p> <p class="ql-block">  “大家看,这就是红船的复刻版。”当脚步停在岸边那艘赭红色的木船旁,同行的老党员轻轻抚摸着船舷上的木纹,“你们摸这木头,是不是还带着潮气?当年啊,就是在这样的船舱里,代表们讨论到深夜,连舱外的风声都听得格外清晰。”他的声音低沉,却让每个人的心头一震——这不足十平方米的空间,曾孕育出改变中国命运的纲领;这看似普通的木船,竟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航标。</p> <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一座居民小楼中秘密开幕。参加会议的有13位同志,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7月30日晚,会议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中断。代表们多次商量后,采纳了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进行。</p> <p class="ql-block">  踏上南湖的画舫,船头劈开的水纹如同一道时光的裂隙。讲解员说,当年的红船不过是江南常见的丝网船,乌篷低矮,舱内狭小,却偏偏在历史的拐点上,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启航码头”。我们顺着她的指引望去,远处烟雨楼的飞檐挑着云天,近处的湖面浮着睡莲,粉白的花瓣上还凝着露珠,像极了当年革命者眼中闪烁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对着红船默默伫立。我忽然想起历史课本里的照片,黑白影像里的红船安静泊在水面,却仿佛自带光芒。如今亲眼所见,才明白那光芒从来不是虚无的象征,而是无数双手紧握信仰的温度,是无数颗心向着光明的执着。当讲解员讲起“一大”代表们后来的命运,有人为理想捐躯,有人中途离场,有人直至暮年仍在为党奋斗,湖面的风忽然变得沉重,吹皱了每个人眼中的涟漪。这红船啊,不仅是启航的见证,更是初心的考场,丈量着信仰的深度与长度。</p> <p class="ql-block">  8月初,王会悟与董必武、毛泽东、陈潭秋等一行提前到达嘉兴,在鸳湖旅馆休息并租用了一艘画舫。第二天,其余代表从上海乘火车抵达嘉兴,在王会悟的引导下,于嘉兴东门的狮子汇渡口登上摆渡船,到达南湖后换乘画舫。为掩人耳目,他们还特意准备了一副麻将牌。</p> <p class="ql-block">  下午3点以后,湖上游船逐渐增多。5点左右,一艘汽艇快速驶过,王会悟立即敲窗报警,代表们以为是当局巡逻艇,便停会并假装打起麻将。了解情况后得知是绅士为儿子办喜事,警报解除,会议继续进行。</p> <p class="ql-block">  南湖的续会从中午11时左右开始,代表们在小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会议闭幕时,代表们轻呼出时代的强音:“共产党万岁!世界劳工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p> <p class="ql-block">  这艘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p> <p class="ql-block">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内涵包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历史事件,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中共一大开会的游船作为纪念船。多年来,南湖红船受到极高的关注和景仰,每年有众多游客从世界各地汇聚南湖瞻仰这艘小小的红船,追寻红色党史,汲取精神养分。南湖岸边还建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展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特别是一大南湖会议的详史和意义,全面阐释了一个大党与一条小船的关系,以及在初心使命的招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p> <p class="ql-block">  南湖的美,从来不止于风光。沿着湖边的石板路前行,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年轮上。烟雨楼西侧的“一大”纪念广场,矗立着巨大的党徽雕塑,阳光洒在镰刀锤头的图案上,反射出金色的光。有年轻党员在此重温入党誓词,右手握拳的姿势标准而有力,声音穿过绿树,与远处的蝉鸣、湖水的波动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奇妙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泛黄的手稿、磨破的皮鞋、生锈的油灯。在“抗争与求索”展厅,一组蜡像还原了五四运动的场景,学生们举着标语呐喊,那紧绷的眉头、挥舞的手臂,仿佛能让人听见百年前的振臂高呼。</p> <p class="ql-block">  午间休息时,我们围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开始分享红色故事。从南湖的红船讲到井冈山的星火,从长征的草鞋讲到延安的窑洞,从改革开放的春雷讲到新时代的蓝图。忽然发现,这些故事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滚烫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管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我们踏上了归程。画舫缓缓驶离岸边,红船的身影渐渐缩小,却在每个人的心里变得更加清晰。回望南湖,烟雨楼的轮廓在夕阳下勾勒出金色的边线,湖面的波光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古桥亭台和谐共存,仿佛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当年革命者们向往的“可爱的中国”,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p> <p class="ql-block">  有同事在船舱里轻轻哼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起初只有一个声音,随后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歌声顺着窗口飘向湖面,惊起一滩水鸟。我看见船头的浪花翻涌,那白色的泡沫里,仿佛映照着一九二一年那个夏天的阳光,也映照着我们此刻坚定的眼神。</p> <p class="ql-block">  原来,开展党支部活动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参观与倾听,更在于让那些沉睡的历史活过来,让红船的精神走出来。当我们触摸南湖的水,是在触摸初心的温度;当我们讲述红色故事,是在传递信仰的力量;当我们重温党史,是在让伟大历程中的每一个脚印,都成为照亮前路的灯。</p> <p class="ql-block">  船靠岸了,大家陆续下船,没有人喧哗,却都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有人抬头望了望天空,晚霞正红得热烈,像极了红船上那面最初的党旗。我知道,今天的南湖之行,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启航——就像当年那艘红船,载着理想驶向辽阔的江海,而我们,也将带着从南湖汲取的力量,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继续书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