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网络 文 似水若烟<div><br></div><div>一部《藏海传》陪伴我们从初夏到盛夏,每年的夏季,开启露台喝茶模式,电视便只有在下午观看两集,晚上,便喜欢欣赏星空与云朵,陪伴织女,等待七月初七她与牛郎的一年一期。<br></div><div><br></div><div>剧情紧凑,制作精良,演员是连配角也难掩光芒的排场。主角肖战,虽说在《庆余年》第一季有看过,但愣是没能与藏海联系起来,倒是看着藏海有几次觉得那是年轻版的霍建华。虽说,依然比不过我心目中无可撼动的《琅琊榜》但实话实说,值得一看。<br></div> 剧中藏海的三位师傅之一高明有一段话:“星斗师傅早就预料到结局,所以他说要藏海放下仇恨,重新开始;但我认为要复仇之后,再重新开始。”其实这两位师傅虽然是不同的主张,但一样的都是站在藏海的角度为他考虑。<br><br>星斗师傅主张放下仇恨,是因为他看穿了一切只是一个局,他怕藏海逃不过局中人的命运,最后被当作棋子弃之,他舍不得,也不忍;但高明师傅却认为哪怕是局,也要把该报的仇报了,否则,你背着一家人十几口人的仇恨,谈什么重新开始。而同为棋子的星斗与高明,都早就清楚自己的结局,却依然无怨无悔。只因在这一场局里,他们都付出了真正的情感,有了情感的投入,就不算白活一场。 其实在藏海成功设计让庄芦隐与曹静贤斗得两败俱伤,曹静贤倒也罢了,心机深沉,一代武将,不容易信任别人的庄芦隐对藏海有亲身火中救命的真心,看到他家败人亡,藏海报了一家十几口人之仇,可是他心里并不快活,我看的时候也曾有过动摇:复仇无法让你放下,也没能让你快乐,难道报仇是错的吗?庄芦隐一家的下场,就如当初他屠杀藏海一家的场景一样重现,最后也只有小儿子庄之行能够脱离这场灾难。曹静贤在一旁笑话他“因果轮回,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却不曾想想到自己的结局。<br><br>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其实,对仇人心软,便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当你选择放下仇恨,放过仇人时,仇人可不会放弃对你的伤害,他只会变本加厉,只会一心想要斩草除根,你放过对方,就等于允许对方杀害自己。 到底是放下仇恨,重新开始;还是复仇之后,再重新开始答案便不言而明了。重新开始的前提是了结以前的一切,在没有了结之前,你心里背负着重担,不管你逃到哪里,不管你如何想释怀,你都无法做到放下。唯有真正了了,才能分明。<br><br>你与对手的生死较量,不是靠原谅或者服软,便能够平安;而是要靠能力与底气,你才有与之谈判,论生死争输赢的资格。只有胜券在握的那一方,才有选择的权利。 其实,里面最是罪有应得,落得被癸玺所杀的除了陈秉文,还有皇帝。他与蒯铎自小兴趣相投,相伴读书,太子时又得蒯铎以命相救,是他这一生唯一真心待他,也是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当蒯铎全家为保皇帝要寻觅的癸玺而丧命,他选择了让此案石沉大海,不予追究。其实在蒯铎为他夺得癸玺那一刻起,他便已经有了杀他之意,因为他既知道了他有“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 “的利器,又知道了他” 君之软肋,亦不可示于人”的软肋。<br><br>为保自己的皇位,他早已经有了杀念,所以蒯铎一家人惨死,不过是顺应了他没有说出口的意思,哪怕他后来知道蒯铎有儿子藏海,他也不会因为他是故人唯一的血脉而善待,而只会对他是否有利而考虑。最是无情帝王家,有情,是他们的软肋但有时候也会是最后的救命稻草;而无情,可以斩杀一切威胁,但总会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时候。能救一个人,是他自己的良知,而良心是让你有坚守的底线与原则。就如庄之行。 庄之行,从一个候府被当家主母设计为一个不被待见的废人,当他洞穿了藏海的目的,没有杀他而是劝他离开,是出自他的善良。因为这份良知,让藏海也不忍心杀他,再加上庄之行的母亲被正妻所害,而父亲却默许,他也想为母报仇,可是后来的反悔,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那是他的父亲。哪怕在这亲情与家恨的拉扯中,他无法如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成长,他有他的心机与谋略,聪明与机智,但他天性里的善良,让他守住自己原则与底线,知道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不是单纯的从利益的层面出发,而是从正义与邪恶的对错考虑。 这是一场关于复仇与重生的棋局。作局的人为达目的,费心筹谋与算尽人性,却逃不过机关算尽误了性命;而仇恨如枷锁,不解开便无法真正前行;所谓“新生”,不在复仇之后,也不在放下之前,而在于能否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守住最后一点人性的微光。真正的强大不是封心锁爱,成为一个“无情”之人,而是看清世故后,还敢交付真心。因为仇恨这把双刃剑,能斩断过去,也会割伤自己。只能“以身为棋,以己入局”,成为执棋人,才能真正的破局吧。 年轻一代的表演虽然没有老戏骨们那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是什么都不要用说,人物一出场,那气场那内涵便隔屏可感,不用像年轻一代还需要靠表演来演绎,就是你能看出他们在演戏,眼神里的神情中还是少了角色的内涵,但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