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晓露著、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连载21</p> <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六点半钟,厂里的广播喇叭会准时响起来,《东方红》的音乐声响彻全厂。听到广播响了,我一骨碌翻身起床,几下梳洗完毕,拿着口哨就跑了出去。</p><p class="ql-block">每天早晨七点钟,是广播体操时间,辅导老师要求向阳院小朋友们集中在一起做广播体操。这么早,这些几岁、十来岁的小朋友们哪里起得来,刘老师就发了一个口哨给我,叫我一大早到各栋楼房前去吹哨子,把小朋友们叫起来。向阳院一分队的小朋友们分散在河两岸的九栋楼房里,战线拉得长。我跑前跑后地吹着哨子,慢慢地看见一个个睡眼惺忪的小朋友从家里跑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不过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就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像一群麻雀一样闹腾,刘老师走了过来,我赶快叫小朋友们排好队等着做操。七点钟,广播上响起了广播体操的音乐,熟悉的男高音响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一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朋友们随着口令伸胳膊踢腿地做起操来。</p><p class="ql-block">做完早操,小朋友们各自回家吃饭,有的小朋友回家后又倒头睡了。</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钟每栋楼的小朋友要集中在指定的同学家里做作业,老师们要到各个地点去检查。上午,我和同一楼的小朋友来到小邱家,在小邱家做作业。小邱家人口少,家里宽敞些。小邱家和屈老师是邻居,他们门前的坝子也比较平整。小朋友们有的趴在小邱家桌子上写作业,有的把自家方凳和小板凳搬到院坝上,趴在方凳上写作业。刚开始,还安安静静的,各写各的,过一会,就有人开始调皮捣蛋了。</p><p class="ql-block">一会儿,刘老师和屈老师来检查了,大家就老老实实做作业,谁都不敢再作声。</p> <p class="ql-block">做了一阵子作业,小朋友们想玩了,玩什么呢?有时候跳橡皮筋,有时候抓子儿,有时候“修房”,有时候“踢包盒子”(其实就是“藏猫猫 ”)。</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在一起最爱到河里去玩。 河水浅浅的,清清亮亮的,水里的小鱼、螃蟹全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用竹编的撮箕捉小鱼,搬开鹅卵石抓螃蟹,在水深的地方学游泳。天星沟的小河沟带给了孩子们最多的欢乐。</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家对面的山坡上全是大树。杉树叶扎手,干枯的松毛金黄色却很柔软。我们常常用松毛铺成厚厚的一层,是我们的床,用松枝围成一圈,是我们的家,孩子们的童话世界就产生了。</p> <p class="ql-block">《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晓露,女,本名刘常琼,60后,祖籍泸州。一个从小跟随支援三线建设的父母从城市进入大山深处、在大山里生活工作20多年、后随工厂整体搬迁重新回到城市的三线子弟,曾任企业中层领导干部,具有深厚的三线情结。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联络部副部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让优秀成为习惯》(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和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新华出版社出版)。</p> <p class="ql-block">晓露著、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远去的天星沟——我的三线人生》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世人了解新中国历史上那段波澜壮阔却又高度保密的三线建设史,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42年的三线建设史,讲述三线企业的发展史,讲述三线人的故事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面貌,并引用专家的文章,分析三线建设的起因、过程和得失。作品真实感人,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文笔优美,插入130幅照片,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作者谨以此书献给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献给三线建设决策六十周年,献给曾经奋斗在崇山峻岭中的三线建设者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