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111)——魍魉魑魅:人与自然相处之道》(生态反思)

山巅一木

文图/山巅一木<br>拍摄时间/2015年10月8日 <div>大漠的风裹着砂砾掠过耳畔,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当我踏入怪树林,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又心碎。枯死的胡杨以各种扭曲的姿态伫立着,有的似在痛苦挣扎,有的如绝望呐喊,在残阳的映照下,宛如魑魅魍魉的世界。这是大自然用岁月写下的警示录,叩击着我们人类的心灵。<br><br>曾几何时,这里定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潺潺的河水蜿蜒流淌,滋养着高大挺拔的胡杨。它们尽情舒展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奏响欢快的生命乐章。林间或许还有各种小动物穿梭嬉戏,飞鸟在枝头停歇欢唱,一片和谐美好的自然图景。<br><br>然而,自然的变迁悄无声息却又无比强大。不知从何时起,河流开始改道,那曾经给予胡杨生命的水源逐渐远去。胡杨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依靠,却依然顽强地坚守着。它们努力将根系向更深的地底延伸,试图寻得一丝湿润,可终究难以抵挡干旱的侵袭。树干慢慢干枯,枝叶渐渐凋零,曾经的繁茂化作如今的枯槁。<br><br>这些枯死的胡杨,并没有立刻倒下。它们以一种倔强的姿态,在风沙中屹立了一年又一年。岁月的侵蚀让它们的身躯扭曲变形,却也赋予了它们独特的形态。它们像是大自然的雕塑,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消逝的悲壮。每一道裂痕,都是与命运抗争的痕迹;每一个空洞,都是对逝去生机的缅怀。<br><br>站在怪树林中,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这里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却以一种苍凉的美震撼着人心。它警示着我们,大自然的平衡是如此脆弱。即使是有着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三千年生命传奇的强大胡杨,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迁时,也难以逃脱厄运。<br><br>我们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同样依赖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怪树林的惨状让我们明白,无论是自然的变迁,还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旦生态平衡被打破,带来的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我们必须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珍视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处生态环境。因为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守护我们的未来。当我离开怪树林时,那些“魍魉魑魅”般的枯树还在烈日炙烤下庄严肃穆地伫立在那里,时刻警示着我们。<br></div> <div><b>图 1:《怪树林的悲壮剪影》—— </b>展现怪树林中胡杨枯死姿态,似战死未逝的将士灵魂,凸显大漠胡杨的悲壮</div><div><br></div><div>传说,在很早以前,当地土尔扈特的蒙古族中,有一个名叫哈日巴特尔的将军,筑城驻守,被人称为黑将军,此地也被叫做黑城。将军骁勇善战,深得皇帝欢心,皇帝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黑将军。后来将军羽翼渐丰,越发强势,并觊觎皇位。这一阴谋被公主发现并告知父皇,皇帝下令捉拿将军,把他及部下围困在黑城里,后来将军突围来到当时还是浓荫丛密的“怪树林”里,在那里展开一场血战,将军及部下全部葬身在怪树林里,成就了今天怪树林的魍魉魑魅。苍凉的“怪树林”,据说就是战死未逝的将士灵魂。<br></div> 这片怪树林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西南约28公里处,它的成因其实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百年前该区内是一片原始森林,由于河水改道,水源断绝造成树木大面积枯死。<br><br>  十月的沙漠戈壁早晚温差很大,本想在怪树林里拍些夜景,管理人员说这里晚7点半是要清场的,晚上气温会骤降至零度以下,很危险。于是,打消了夜拍的念头,中午时分悻悻地离开了怪树林。 <b>图 2:《怪树林的苍凉身姿》—— </b>呈现怪树林里胡杨枯槁形态,勾勒苍凉孤寂的氛围 <b>图 3:《怪树林:生命与岁月的定格》——</b> 定格胡杨残姿,关联岁月侵蚀与生命轮回,彰显自然和历史交融之态 <b>图 4:《怪树林的痛苦呐喊》—— </b>以 “痛苦地哀嚎” 为意,对应胡杨枯死惨状,传递生态变迁里生命消逝的哀伤 <b>图 5:《怪树林:枯杨的倔强阵列》—— </b>展现金黄胡杨枯而不倒的阵列,诠释 “顽强坚守” 精神,呈现生命倔强 <b>图 6:《怪树林:岁月蚀刻的群像》——</b>呈现怪树林胡杨受岁月侵蚀的群像,呼应文中 “大自然岁月写下的警示录”,凸显时间痕迹 <b>图 7:《怪树林:生命消逝的轨迹》——</b>呈现怪树林胡杨枯死形态,契合文中生态变迁致胡杨死亡的内容,展现生命消逝轨迹 <div><b>图 8:《怪树林:残酷的生存印记》——</b>“斩腰断臂”,粗厚的树皮如盔甲连着骨肉被剥了下来。借此惨状,呼应生态恶化对生命的冲击,传递生存残酷</div> <div><b>图 9:《怪树林:荒漠中的生命残章》—— </b>聚焦胡杨残态,关联大漠生态与生命警示内容,以生命凋零叩问生态</div> <div><b>图 10:《怪树林:奇异生命的遐想》——</b>这是什么动物在黑夜里奔跑? 长得十分凶恶,头上还长着类人似的犄角。呈现胡杨奇特形态,引发对荒漠奇异生命的遐想</div> <div><b>图 11:《怪树林:历史的沉思者》—— </b>定格枯死胡杨姿态,呼应对生态、历史的思考,借沉默述过往</div> <div><b>图 12:《怪树林:岁月雕琢的雕塑群》—— </b>将胡杨残躯比作岁月雕刻的作品,呼应 “大自然的雕塑”,呈现枯朽之美</div> <div><b>图 13:《怪树林:荒芜的生命形态》—— </b>呈现胡杨林胡杨形态,关联对胡杨枯死及生态价值的思考,展现生命沧桑</div> <div><b>图 14:《怪树林:生命的沧桑留痕》—— </b>定格胡杨沧桑姿态,呼应岁月侵蚀与生命消逝,留存生命痕迹</div> <div><b>图 15:《大漠行迹:人与胡杨的影语》—— </b>大漠旷野间,人影与枯胡杨轮廓相衬,呼应生态渊源、历史传承,传递对大漠生命的探寻</div> <div><b>图 16:《怪树林:天地间的生命密码》—— </b>以湛蓝天空为幕,枯杨为符,呼应对自然、生命的思索,解码生命坚韧与消逝</div> <div><b>图 17:《怪树林:风干的生命残体》——</b> 这树干犹如被敌人剖腹后风干了的尸体,那身后在风中摇曳的树叶好像在为亡灵招魂,呼应生命消逝哀伤</div> <div><b>图 18:《怪树林:风中的灵魂絮语》—— </b>捕捉胡杨风中姿态,呼应历史传说,借 “幽灵般摆动” 渲染神秘氛围</div> <div><b>图 19:《怪树林:共舞的生命场》—— </b>呈现游客与胡杨同框画面,结合生态叙事,展现生命剧场的多样关联</div> <div><b>图 20:《怪树林:生命交织的剪影》—— </b>定格胡杨林游客穿梭、胡杨伫立之景,呼应人文观照与生命思索,呈现生命交织之态</div> <div><b>图 21:《怪树林:金黄与枯褐的对话》—— </b>展现金黄胡杨与枯槁胡杨共存画面,枯槁胡杨正在诉说自己的苦难......</div> <div><b>图 22:《怪树林:生死相依》——</b> 借胡杨枯死内容,呼应生死、生态变迁,呈现 “大自然写下的警示”<br></div><div><br></div><div>这场景使我想起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br></div><div>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br>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br>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div><div><br>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br>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br>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br></div> <div><b>图 23:《怪树林:岁月与生命的纠缠》—— </b>呈现胡杨残姿,关联岁月侵蚀与生命挣扎,展现生态变迁烙印</div> <div><b>图 24:《怪树林:胡杨的生命咏叹》—— </b>怪树林枯杨奇姿,巧合勾勒出大象 “献花” 形态。借这天然意趣,呼应“与命运抗争” 精神,传递对生命的敬畏</div> <div><b>图 25:《怪树林:轮回的生命歌》—— </b>以胡杨枯荣呼应 “生态平衡脆弱”,呈现 “死亡与新生” 的生态循环哲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