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响水堡出来,沿无定河向西25公里在204国道行驶半个小时就是波罗堡。这次探访延绥36堡是从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行走的。奇怪的是每次都是从北门或西门这样的偏门而进,由于不是南门,总是从古堡的后山而进,这次也不例外,直接导到了波罗堡的西门。 西门下是一条深深的山沟,现在种植了一片树木,抬头仰望,因地形的加持,古堡的城墙由巨大的石块砌成,显得很高大宏伟,延斜道徙步到西门,西门不是向西开,而是顺着西墙折东往北而开,也就是西墙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到城门这里向东折,留个城门后又向西而去。这种城门在36堡中也是第一次见到。想了半天,应该就地形的走势而变化的。城门正面为砖包,其余墙体几乎全是土夯裸体。 正在观察之际,从城内出来一个老者,满头白发,脸色红润,穿着开襟毛衣,白灰色的裤子和黑皮鞋,一幅儒雅体态。见我拿着相机,便热情的询问我是那里的游客。当我拿出中国长城学会的会员证时,他兴奋的对我说,他是退休教师,也是榆林长城学会的会员。遇到长城爱好者,自然亲近起来,他对家乡古堡颇有研究,我们站在西门前便交谈起来。 我问到,在榆林长城的36座营堡中,波罗堡的名字最为特别。咋一听波罗二字,脑海里马上想到马可波罗。难道马可波罗来过此地?老者说,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不知道,因为这个“波罗”是佛教的名词,二字出自梵语佛经,意为渡到彼岸。在你们来的路上应该看到一个寺庙,原名“波罗寺”后改名“接引寺”,因城堡西石壁天生巨大的石佛而得名。<br>当地本名为石崖根村,唐朝因为建了一座佛庙叫“波罗寺”,后来建堡是便依“波罗寺”而得名,换句话说,先有波罗寺,后有波罗堡。 我来时在城墙根下是看到一个古寺,因为各个古堡都有佛寺,所以就没进去。老者说,这个寺庙与波罗堡的名字来由有关啊。它有故事传说。在唐贞观二十二年(638),有个和尚叫智远,他在长安兴教寺大殿中打坐,只见大殿上佛祖发出金光。仔细一看,佛祖的嘴唇轻轻地拨动着,似乎在说着“波罗”二字。于是,这位和尚就按照佛祖的旨意离开寺庙,他云游四海。路过此地,看到石崖高耸、苍松翠柏,甚是奇异。询问当地的百姓,得知是石州石崖根村。 行至城西,他见到高高的石崖上有块突出的石块,与释迦牟尼雕像有些相似,似是神的旨意,他便在此兴建寺庙,耗时多年,在石崖上雕凿出一尊丈六高的佛像,并取名“波罗石佛爷”。并且建立了“波罗寺”取意为“渡到彼岸”,开始传教佛法。之后石崖根村也名声大噪,再至宋代,在石州石崖根村建塞,沿用波罗寺旧名,称为“波罗寨”。自此,波罗寨的地名取代了石崖根村。 老者介绍说,菠萝古堡始建于北魏,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雄踞大漠边关,弥漫浮光灵气,孕集天地精华,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塞上古堡。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堡遗址是明代所建筑的。明正统元年,都督王祯建波罗城郭,十年巡抚马恭设置波罗寺寨,属绥德州,因为有波罗寺所以命名。成化二年在此另筑新堡,改名波罗堡,将原堡的守军迁移到此;十一年堡内增扩规模,把城东火神庙列入范围之内,成为一个军事上的极冲要塞。古堡但因寺改名是有文献记载的。《延绥镇志》记载:“正统十年,巡抚马恭置,以有波罗寺,因名”。(乾隆)河套志中记载波罗堡:“因有波罗寺故名”。 万历元年重修,设波罗守备;六年指挥佥事李鸣凤重修波罗堡,加固城墙;七年加高,共“三丈五尺”。天启三年(1623),都指挥赵济美奉诏建关王庙,清乾隆三十四年知县胡绍祖又进行复修。清时设波罗营,延绥中协副总兵移驻于此,管辖绥德、常乐、响水、怀远、保宁、 鱼河、清水、归德、威武、清平共十营,乾隆五十九年裁撤。 老者的介绍让古堡蒙上一面神秘的薄纱,激起我了强烈的探秘的愿往。当与老者交流完后,我未进古堡,又折回原路探访千年古刹而来。接引寺依山而建,各个庙宇沿山势层叠向上,寺后便是波罗堡的城墙。从山门进入后拾级而上,可以依次看到不同层次的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山地寺院布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大殿。红墙灰瓦,飞檐斗拱,虽尽显古朴典雅之风,但还是能看出是近年新的建筑。到了贴靠波罗堡城墙的石佛殿,才是我急于参观的地方。大殿为老建筑,分为两层,斗拱复杂精美,梁上雕龙绣凤,造型独特。特别是二层立柱上两条盘龙,形象逼真且夸张,令人印象深刻。两座偏房与大殿也是连在一块的,非常独特的一个造型。 这个殿内是不允许拍照的,殿内不是供奉着菩萨或者佛祖的塑像。而是一堵石墙,天然的一堵石墙崖壁上面是天然形成的一张佛祖的脸。它是一块天然的象形石,石壁上可能因为岩溶地貌的结构。形成了一张佛祖的脸,这张脸高大雄伟,造型逼真,在幽暗的大殿里更显神秘而庄重。这应该是接引寺的镇寺之宝了。 由于这张天然佛像的出现,接引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年,最初由高僧智远肇建。据传唐贞观二十二年,有和尚云游至此,见石崖上灵石显现,形似释迦牟尼佛像,于是凿成佛像,后印度僧人不空三藏法师缘显增辟石窟,塑造佛像,修建大殿,称石佛寺。 西夏时期 ,宋仁宗明道元年,李元昊在夏州称帝,定佛教为国教,接引寺成为西夏国寺。每年二月初一李元昊都会亲来降香,举行庆典,还汇聚了全国各地高僧三十余人住寺译经传法,成为西夏国的译经之处。历史上李谅诈遵父嘱还愿,李仁孝依祖训赐龙虎旗,李过遵顺命建闯王碑等都与该寺有关。 明清时期,清康熙帝亲征准格尔时,途经石佛寺,瞻仰佛像后敬香祈祷,并亲笔题书“接引寺”,赐匾额“慈悲千古”。嘉庆帝也钦遗御用红绸书赐“奇佛一座,万古留传”。明代时,波罗堡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营堡,接引寺的香火依然旺盛,但到了清代后期逐渐破败。 近几年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古堡旅游的开发,寺内增加了一些附属建筑,如钟楼、鼓楼、厢房等,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教寺院建筑群。在寺院的周围,还有一些石窟和摩崖石刻,为寺院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古寺、古堡的神秘传说,这里被誉为“佛掌上的明珠”和“一个来自天国的地方”。 2024年10月20日于波罗堡<br> 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