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5日,我的江西好友、原精英博客博友焦伟捷,在博友群里发了一张他父亲(右)1947年在桦甸的照片。照片左侧写着:“一九四七.八.二五於桦甸”,右侧写着:“重归前线”。</p> <p class="ql-block"> 看了这张照片,我给他回话:“这是我见到的唯一一张八路军在桦甸的照片,极珍贵!”并把照片转给了桦甸市委宣传部的朋友,请他们转给史志办。</p><p class="ql-block"> 焦伟捷说,我原来没有注意到照片里的字,今天才发现是在桦甸拍的。当时,他们已经不叫八路军,应该是东野六纵十七师。这张照片是在医院养好伤后,送战友重归前线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他在他的美篇里介绍说:我的父亲焦云杰,1943年3月在山东广饶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渤海军区三编总队,1944年1月编入渤海军区直属团三营七连二排任副班长,在山东打了几年日伪军。1945年8月</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山东渤海军区七师十九团,1945年10月10日随部队进入东北。10月28日赶到山海关,即刻参加了著名的山海关保卫战,跟国民党正规军打到11月16日撤出战斗,到后方(黑龙江)一边休整队伍,一边参加东北剿匪。1946年8—10月东野六纵成立,七师被编为六纵十七师,我父亲在十七师四十九团三营七连当副排长。从1946年起,六纵十七师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城子街战斗、德惠攻坚战、解放长春之战、四平保卫战、 “三下江南”作战和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等一系列的战斗,立下了不朽功勋,被东总命名为“攻坚老虎”师。1947年6月我父亲在打四平的战斗中负了重伤,住进了野战医院,1947年8月出院后,他回到十七师政治部,但因部队要打仗,他丧失了战斗能力,离开了战斗部队,转到吉林敦化县城关区工作,先后在区中队任队长,在区政府任助理员,在县公安局任管理员。1949年8月他随吉林南下干部大队到了江西赣南。</p><p class="ql-block"> 焦伟捷说,父亲在部队的战斗历史,他生前对我讲得很少,我只看到过他背上和腿上留下的深深的伤疤。父亲去世以后,我觉得应该补上这一课,把父亲的战斗经历搞清楚,我去查了父亲的档案,但是档案留下的资料很简单,只有历年的履历表。根据履历表我找到了一些父亲在六纵十七师的轨迹。下一步,我想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沿着父亲的战斗足迹,感同身受地去细化父亲的战斗历史,为赓续红色文化做一点工作。</p><p class="ql-block"> 焦伟捷说,从我父亲的履历表看到他是1947年6月在吉林烧锅街战斗中负伤,6—8月在医院治伤,这张照片是8月出院时拍的,由此我推算,医院应该在桦甸。</p><p class="ql-block"> 焦伟捷让我了解一下,桦甸在47年左右有没有解放军的医院,如果有,在什么位置?他说他打算来看看。</p><p class="ql-block"> 为了找这个野战医院,我在桦甸老同事群里征询,又给桦甸的一些老人儿发微信,打电话。黄喜禄说,桦甸当年确有野战医院,院长姓杜,后来调到广州去了。但医院在什么地方,他不清楚。我问了李津田、瞿林祥,也都说不清。</p><p class="ql-block"> 曾在政协文史委当过主任的李津田说,刚才翻了一下桦甸县志和《桦甸百年》书籍,没有47年部队医院的信息。但他也知道有个杜院长。他说,1946年万毅部队进桦甸。只知道后勤部住在大盛泉烧锅。国民党进驻时,后勤部点燃了带不走的弹药,一声炮响,烧掉四分之一的县城。北大营驻军也点燃了弹药。据此分析,医院应该在县城里的可能性大。</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进桦甸后,民主联军撤退江东,政府和公安局、民政局分散驻在桦树林子、二道甸子等村屯。没有文字记载医院的流动驻在位置。他推断,医院可能在桦树林子、二道甸子等村屯。</p> <p class="ql-block"> 桦甸市委宣传部的于小芙给我介绍了曾在党史办工作过的丛海军,丛海军在《中国共产党桦甸党史》第一卷上发现了一张照片,是1946年8月至1948年吉南军分区在桦甸夹皮沟的野战医院旧址。这让我大喜过望,马上报告了远在赣州的焦伟捷。我们都很高兴,但也有疑问:这个旧址还能不能找到呢?具体在什么地方呢?除了夹皮沟以外,桦甸市内还会不会有呢?</p> <p class="ql-block"> 我让退休多年的好友张启聪从市政协借来了一套15本《文史资料》,翻了一个晚上, 没找到野战医院的任何信息。</p><p class="ql-block">上图为焦伟捷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航拍的夹皮沟</p> <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来夹皮沟,我并不抱什么希望,因为这里的人大部迁到市内的夹皮沟小区去了,街面一片萧条。来这里,我主要是想让他们看看“中国黄金第一矿”,看看这里的大金牛,能让焦伟捷知道这里曾经有个野战医院也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进街以后,我们先碰到一个40多岁的男士,问知不知道当年有个野战医院,他说“我这个岁数上哪知道去?”再往前走,路边坐着两个60多岁的老人。我停车下来问,没想到,他们居然知道,说野战医院就在金牛那,有牌子。我们喜出望外,赶紧去金牛处寻觅。先是见到了后勤部遗址的标牌,后又看到了野战医院的标牌。原来是夹皮沟镇作为文物标示出来了。文物管理负责人是初镇长。焦伟捷给他打了电话,恰好市文物局的局长周斌在身边。不大一会,周斌领我们来到镇卫生院门前,说这就是当年的战地医院旧址。焦伟捷高兴坏了,拍了照片,连连慨叹“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焦伟捷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右)和焦伟捷在野战医院旧址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航拍夹皮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