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风筝

蓝天放翁

<p class="ql-block">在风筝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名人与风筝有着各具特色的故事,除墨子、公输班、韩信外,还有大作家曹雪芹、鲁迅先生、郭沫若等著名作家。</p><p class="ql-block">曹雪芹是与风筝结缘最深的,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部专门关于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不可多得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技艺,每种都会有骨架图、彩图、并配有扎糊诀画诀,图文并茂,是对我国南北风筝艺术的一个总结。尤其是他创立了扎燕风筝家族,完美地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意象美学。北京孔氏家族几代人研究制作的曹氏风筝成为我国著名的风筝流派。曹雪芹还把风筝技艺传受作为帮扶贫困人家谋生的方式,使许多贫困家庭依凭售卖风筝得以谋生。他对风筝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和创新作出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年轻时是嫌恶风筝的,觉得这是没有出息的孩子做的玩意儿。他的小弟周建人却相反,很喜欢风筝。最尖锐的矛盾是周建人在作自己喜欢的蝴蝶风筝将要完成时,被鲁迅发现并愤怒的将尚未完工的风筝折断踩扁后生气而满足的走了。几十年后兄弟二人在一起时,鲁迅重提此事想向弟弟道歉,没想到弟弟说自己已忘了不记得有过那事。后来鲁迅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风筝》的文章。</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日本流亡期间同在东京作短期逗留的郁达夫,探望在日本养病的于立忱,于立忱将自己近作《咏风筝》诗文请二位访客看看,原诗: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郭沫若看后受“轻丝”情思的牵引,便也含毫濡墨,笔走龙蛇,当场和了一首《断线风筝》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青天话素心。表达了隐藏心中的苦恋和凄清之情,与于立忱的诗相对,丝丝扣人,弦处之音,盲者亦明,了然于心。</p><p class="ql-block">风筝的发展和名人的参与,促进了风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点点滴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