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年6月,在和煦的阳光下,我走进忻州博物馆,参观基本展览《铁血英魂》。漫步展厅,体悟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被英勇无畏的先辈事迹与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震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州,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辉荣耀的革命传统。</b><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生如闪电之耀亮的高君宇,到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的徐向前,从首战平型关,到挺进西柏坡,忻州人民与山西人民、全国人民一起,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在无数斗争考验中展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必胜信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来,搏动于生命的中华血脉,植根于热土的革命精神,传袭于世代的红色基因,激励着忻州人民永不懈怠、勇往直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成就和新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主先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辛亥革命﹣﹣抗战前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近代以来,忻州始终站在"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的斗争最前沿。从清末推翻帝制的革命探索,到中国共产党燃的燎原之火,再到民族最危急时刻的抗战前线,忻州人民无不挺身而出,用行动与斗争唤醒沉睡的中国大地,用信仰和鲜血诠释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勇为人先的辛亥志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忻州是山西早期同盟会员革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20世纪初,忻州涌现出山西第一个同盟会员、同盟会山西分会首任负责人谷思慎以及张瑜、黄国梁、姚以价、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等一大批早期同盟会员,他们在家乡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同盟会会员是山西地区早期革命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擎举太原起义大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山西,山西同盟会发动太原起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山西的封建统治,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全国革命。正如孙中山1912年莅晋考察时所言:"去年晋省闻风响应,一面鼓励各省进行,一面牵制满兵南下,而使革命之迅疾告成也。"直接参与太原起义的忻州籍同盟会会员达1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太原起义后,忻州地区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积极响应,顺势发动了一系列推翻封建政权的行动。忻州知州朱善元响应革命,成立忻州新军;岢岚县同盟会员赵萃珍、赵萃瑛兄弟奉山西支部指派,回乡发动起义;崞县同盟会员组建忻代宁公团;五台县同盟会员成立保安社和保安队,以维护地方秩序;定襄同盟会员招募民团200余人,除维持地方治安外,还破除封建迷信,唤醒人民,树立新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续西峰与忻代宁公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续西峰(1880-1926),名桐溪,崞县西社村(今忻州市定襄县)人。他22岁考入山西大学堂,1905加入同盟会,是同盟会元老之一。太原起义后,续西峰回乡组建起了全国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忻代宁公团"。1911年11月28日,3000名忻州健儿在续西峰率领下由嶂县原平镇誓师北伐,相继取应州、下怀仁、夺大同。清军调集重兵合围大同,续西峰沉着应战,率领将士前后坚守40余日,清军始终未能得手,且不得南下,从而有效地配合了山西及全国的革命,在辛亥革命史册上谱写下光辉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党救亡的时代先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来到忻州这片沃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就同忻州人民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党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方向的忻州革命有了清晰的目标,忻州地区的党组织和党员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于是,这里走出了山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高君宇,中国北方唯一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在中山陵剖腹明志,震惊全国的抗日民族英雄﹣﹣续范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君字(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忻州静乐县静游镇峰岭底村(今太原市娄烦县)人。1919年升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学习,为五四运动时北京大学学生组织负责人之一。192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4年夏,回山西筹建共产党组织,后又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1924年底,陪同孙中山北上,协助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1925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共产主义的英勇战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徐向前(1901-1990),字子敬,忻州市五台县永安村人,1919年春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1927年3月,徐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抗日战争开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指挥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历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徐向前故居,位于忻州市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剖腹明志的爱国典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续范亭(1893-1947),又名培模,崞县西社村(今属定襄县)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任山西起义军"忻代宁公团"镇远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大革命时期,受爱国将领冯玉祥聘请,在西安担任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与学校中的共产党人接触,深受影响。1935年,续范亭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剖腹明志,欲以一死震惊全国,唤醒国人抗战救国的斗志,幸而遇救。这种以身明志的壮举,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b> 哭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赤膊条条任去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丈夫于世何所求。</b></p><p class="ql-block"><b>窃恐民气摧残尽,</b></p><p class="ql-block"><b>愿把身躯易自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战时期,续范亭投身革命,推动国共合作抗日,建设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因积劳成疾,续范亭于1947年9月病逝于山西临县。临终前他致书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承追认入党,实平生之大愿也。"在续范亭逝世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决定接受续范亭的请求,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亲送挽联: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全民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抗战时期,忻州是晋察冀、晋绥两大根据地的中心腹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火烧阳明堡机场都发生在这里;五台县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白求恩模范病室,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民族危难的生死关头,忻州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投入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洪流中,可歌可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共合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忻州,国共两党在太和口举行会谈,共商抗战大计;两党军队团结合作、协同抗战,对来犯的日军给予沉重打击,为山西乃至全国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太和岭口会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北的军事形势日益严峻。1937年9月,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和八路军领导在太和岭口村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会谈,商谈八路军进入山西后抗日作战的相关事宜,双方商定:国民党军队正面坚守平型关一线阵地,八路军第115师配合守军作战;第120师到忻县、原平一带集结,相机袭敌。此次会谈使中国共产党确立的抗战主张和战略决策、军事方针得以实施,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方便和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恩来与阎锡山抗日谈判窑洞</span></p><p class="ql-block">(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口战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忻口位于太原北面100公里的忻(忻州)定(定襄)盆地北部,是晋北和太原间的重要门户,也是保卫太原的重要屏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10月,日军集结兵力,自晋北、晋东北分兵南下,妄图占领省城。为了保卫太原,国民政府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参战军队有阎锡山、卫立煌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国共两军从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到战斗配合等方面,协调一致,配合默契,给敌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军队也遭受很大伤亡,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第9军独立5旅旅长郑廷珍三位将军壮烈殉国。11月2日,卫立煌下令部队转移阵地,退守太原,忻口遂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战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忻口战役中,国共两军密切配合,阻敌23天,日军伤亡20000余人,是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上作战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为配合忻口正面抗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减轻了正面战场面临的压力,创造了国共两党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光辉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1937年10月,忻口战役时中国军队炮兵阵地</p><p class="ql-block">八路军120师配合友军袭击敌之侧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功勋志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忻州市定襄县蒋村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太原地方执委会北部地区委员会副书记,从事党的组织、宣传和群众工作。1936年10月,薄一波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达成从事抗日救亡工作的协议,推动山西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薄一波向阎锡山建议组建山西新军,他先后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总队、第一纵队政治委员,随即率部开赴晋东南地区,参与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为党中央把山西作为全国抗战的战略支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三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创建忻州第一个县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6年,共产党员薄一波和贺凯受党组织指派回到定襄开展建党工作,发展樊瑞堂、郭卯元、张亨晋等人入党,建立中国共产党定襄县支部。1927年1月,定襄县党员代表在南兰台村开会,成立了忻州地区最早的县级党组织一中共定襄县临时委员会。</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路军总部行动路线示意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9月﹣1945年9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率八路军总部机关进驻五台县茹村地区。司令部驻南茹村,政治部驻东茹村,供给部驻王家沟,随营学校驻苏子坡,卫生部、特务营驻小豆村。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指挥八路军三个师取得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和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等一系列重大胜利,制定了多项历史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同时派出工作团(队)广泛宣传抗日,大力发动群众,在晋东北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热潮,成功地迈出了全民抗战的第一步。10月28日,总部奉命南移太行山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对敌斗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9月,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在忻州地区先后组织平型关战役、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等重大战斗,消灭了大量日军,取得了辉煌战绩。忻州地区的对敌斗争为全民抗战注入信心和活力,也带动了山西乃至整个华北的抗日热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平型关大捷</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型关位于忻州市繁峙县与大同市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是晋冀两省的重要隘口。1937年9月,日军第5师团主力企图夺取平型关,突破内长城防线。八路军115师林彪、聂荣臻等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狭窄谷道伏击歼敌。1937年9月25日拂晓,八路军攻击进入伏击圈的日军,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战,毙敌千余人,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大批军用物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的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也致电八路军,称赞:"贵军受命执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雁门关伏击形势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雁门关伏击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10月,为配合忻口会战,八路军深入日军侧后,打击日军运输队,切断日军的供给线。10月18日,120师716团埋伏于雁门关以南黑石头沟公路两侧高地,与日军多次冲杀,歼敌300人,击毁汽车20余辆。10月20日夜,716团一部复占雁门关,一部破坏广武至太和岭间的公路及桥梁。10月21日早晨,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向日军发动袭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雁门关的两次伏击战,共歼日军约500人,击毁汽车数十辆,一度截断了繁峙县至忻口村间的交通,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b>雁门关伏击战遗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经过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阳明堡飞机场,位于忻州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西南约2000米处,原为阎锡山建设,日军占领代县后,改为军机场。也是进攻太原的一个重要前沿机场。1937年10月,八路军129师769团发现阳明堡机场的守备兵力比较薄弱,团长陈锡联果断决定奇袭阳明堡。10月19日晚,担任主攻的3营潜入机场后,与敌哨兵遭遇,10连、11连当机立断,同时对敌发起攻击。激战持续约1个小时,赵宗德营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最终炸毁敌机24架,毙伤敌军100多人,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听口正面战场,创造了震惊中外的</span><b style="font-size:22px;">以步兵打飞机</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辉煌战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向解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战争时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重要的战略后方。在忻州,军民深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地道战等多种对敌斗争的形式,以保卫已有胜利果实,促使根据地日趋巩固和发展。随着忻州地区的解放,忻州境内各级党组织派大批干部和工勤人员积极参战、支援前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主席路居忻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解放战争时期,忻州是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的中心腹地,也是陕甘宁通往西柏坡的重要中转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告别陕北,前往河北西柏坡。在忻州市经岢岚县城、五寨县城、神池县城、雁门关、代县县城、繁峙县伯强村,冒雪翻越五台山,夜宿台怀镇塔院寺。这些</span><b style="font-size:22px;">红色印记组成的路,是一条激励忻州人民革命热情的路,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4月4日,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行抵达岢岚县。4月5日晨,毛主席接见了参加岢岚三级干部会议的全体代表并讲话,赞扬"岢岚是个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5日下午,中央领导同志到达神池县城,毛主席委托任弼时听取了当地土改、整党、支前和生产自救工作等情况汇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6日下午,毛主席的车队抵达代县,途经雁门关时,下车登临雁门关,凭吊古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7日,因下雪无法前行,毛主席被安排在繁峙县伯强村食宿。期间他邀请村干部座谈该村土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情况,还写下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11日,中央领导同志到达五台山台怀镇,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当夜住在台怀镇塔院寺方丈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月12日下午,毛主席车队启程向西柏坡挺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恩来和任弼时路经岢岚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转战西柏坡途经忻州路线图</b></p><p class="ql-block">(1948年4月4日﹣-1948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红色堡垒</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派出大批工作队深入晋东北和晋西北等地区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抗日游击队,并依托晋东北五台山和晋西北管涔山,创建晋东北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成为山西乃至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开辟晋东北抗目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第115师一部及军政干部共3000余人,在政委聂荣臻率领下留驻五台山地区。1937年10月下旬,以赵尔陆为司令员兼政委的晋东北游击司令部在五台县东冶镇正式成立,又成立中共晋东北特别委员会(1938年改称中共晋察冀二地委),该部下辖三个抗日游击大队共2000多人,主要活动在五台、定襄、嶂县、忻县、代县和繁峙一带。各县也先后建立游击队和自卫队,带动忻州人民抗日救国热情空前高涨。</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赵尔陆</b><span style="font-size:22px;">(1905-1967),崞县(今原平市)解村乡北三泉村人,1926年加入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7年10日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令员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纵队司令员兼冀晋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东北抗日根据地形成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不断向雁北、冀西乃至冀热察广大地区拓展,迅速发展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横插于侵华日军的腰间,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创建晋西北抗目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7年9月,贺龙与关向应等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率八路军120师主力挺进抗日前线,于10月1日进入晋西北管涔山地区,开辟晋西北根据地。到1938年12月,开辟了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构成晋绥抗日根据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晋西北区军民首次反攻作战形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路军120师部队收复宁武县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路军120师部队收复偏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偏(偏关)清(清水河)游击支队开展练兵</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豆罗战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中战役取得节节胜利,阎锡山命令驻守忻县的39师及保安团撤回太原。敌人南逃的情报很快被我军获取,晋中战役北线指挥部立即作出了以豆罗地区为战场的决策,调遣7个团,冒雨连夜急行军130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预定地点,设置好伏击圈。1948年7月21日,敌人在机枪、大炮的掩护下,组织几次进攻,均未突破我军防线。最终,除一部敌军逃脱外,其余大部分被歼灭或俘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豆罗战斗是在山西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之前的最后一仗。至此,忻县全境得到解放,也标志着忻州地区全境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豆罗战斗总指挥部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州解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8年夏,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此时,阎锡山仍然盘踞着以太原为中心,南至灵石、孝义,北至忻县、阳曲的大片晋中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把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攻占太原,解放全山西,中央军委决定扫清太原外围之敌,发起晋中战役。从1948年6月9日至7月21日,我军共歼国民党军1个兵团部、4个军部、9个师、2个总队等共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晋中全部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习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州光荣而厚重的革命历史,是山西和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b><span style="font-size:22px;">,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教育的一部生动鲜活的教材,更是激发和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励精图治、积极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忻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革命精神,永远鼓舞我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b></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