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传统文化 ,通榆县关工委五老工作室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圆满成功

诗意雕影艺术馆

<p class="ql-block">  6月29日,通榆县十花道乡农村大集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次活动由通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工作室精心组织,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乡村绽放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李锐士先生携其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十大元帅》等红色题材佳作惊艳亮相。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成为大集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李锐士先生的剪纸技艺堪称一绝。他以剪刀为笔,以纸张为墨,将元帅们的风采生动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十大元帅》系列作品中,每一位元帅的形象都栩栩如生,威严中透着亲和,英气中带着儒雅。那细腻的线条、精准的剪裁,仿佛让观者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风采。村民们围在李锐士先生的展台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这些作品,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p> <p class="ql-block">  “这剪纸太神奇了,元帅们就像活了一样!”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另一位村民则感慨道:“看到这些作品,就像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李锐士先生不仅展示了作品,还现场为村民们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村民们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他还结合红色题材作品,为村民们讲述了革命历史故事。村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重温了革命历史,汲取了奋进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乡村,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中富表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非遗文化在乡村绽放光彩,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工作室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非遗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像李锐士先生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通榆县关工委五老工作室的这次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只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文化,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p><p class="ql-block">(陈宝林)</p> <p class="ql-block">《非遗入乡》(李锐士诗)</p><p class="ql-block">锣鼓喧天党恩深,乡间大集聚风云。</p><p class="ql-block">元帅翻出百战事,巨匠画就万户春。</p><p class="ql-block">老叟传薪情切切,孩童学做笑频频。</p><p class="ql-block">非遗若得根柢旺,不忘家国怀壮心。</p> <p class="ql-block">  陈宝林,蒙古族,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退休教师,喜欢新闻摄影和文学创作,40多年如一日,勤奋笔耕,在国家、省、市、县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稿件5000余篇。先后被吉林省计生委和省人事厅记三等功,被通榆县委、县政府记大功两次。连续三年在“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第二、三等奖。被中国农民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称号。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宣传先进个人、全省教育系统上报信息先进个人。被吉林省高校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校报资深编辑,吉林省高校优秀新闻工作者。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荣获《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被白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市“十佳新闻工作者”。被省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8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参加国庆观礼,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国家领导人接见。</p>